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236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改的热点,它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很多老师过度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而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一、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互动语文课的魅力在于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思维,形成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而不当的媒体使用使语文课这一充满人性的特点荡形无存。有位老师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采用了很多历朝历代鼎的图片。上课时老师忙于让学生观察鼎的图片,在讲台上认真地操作着多媒体,一遍遍地演示着图片,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而学生则目不转睛地盯着演示屏,忽视了教师的存

2、在,师生之间没有了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对话”都已被冷冰冰的多媒体取代。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现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选定的,使用的素材也都是教师自己去搜集的,这就等于老师在课前就已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笼子”,课堂上老师就是要花时间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笼子”,课堂不再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思维行为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毫无个性可言,思维也是被动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朗读教学,教师轻轻一按录音机,事先准备的朗读磁带就发出优美的声音,老师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惟妙惟肖算是成功了。学生都是有生命

3、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难道一句话一段文字就只有一种读法吗?我们怎能将机械化的东西强行施加给学生呢?三、导致了课堂教学流程的僵化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点,每一堂课实际上都是教师无法预测的,这就给课堂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正是由于此,我们在上课时会发现精心打造的教案到了课堂便有点“力不从心”;而也正是由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却异常地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现在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固定程序,僵化了原本灵动的课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起来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

4、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是急坏了,想方设法准备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去,真是手忙脚乱。实际上,这位学生找的那一自然段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是情感的升华,这样还是灵动的课堂吗?任何程式化的僵化的课堂教学都将是失败的。四、弱化了教材的本体地位小学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编辑而成的,其系统性、序列性、科学性是其它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在时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从上课到下课,文本都由多媒体加以演示,重点的段落都在屏幕上显示,学生眼睛盯的是演示屏幕,思维是跟着屏幕上的内容变化而变化。一节课下来,连书角都没翻动一下,在这样的课堂里,教材已是纯属多余。不可

5、否认,演示屏幕上的内容是图文并茂,声色俱佳,但这毕竟不是原汁原味,已经过了老师的加工。语文是人文化、情感性极强的科目,新课标提倡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细细地把玩文本,才可能领略文中的奥妙,体会文章的感情。教学中只有做到了以本为“本”,学生才可能和这些艺术大师们的丹青妙笔展开真正的“对话”。总而言之,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应合理地使用,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那种为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思想要不得,不能因为赶时髦而滥用,要真正达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效果。二、解决的方法: 笔者认为,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 有效性原则。

6、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刺激,使之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但这样的刺激一定要精选,要有实效性,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一定的问题,尽量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重点难点,无关紧要的内容尽量不在课件里出现,不要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完美,表面上的热闹,这样只会造成信息堵塞,以形式害内容。 (二)、适度性原则。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

7、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首先课件数量上要适度。其次课件的信息量要适度。课件的数量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信息量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都不能过分。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限度,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学的知识不是无限多的,如果课堂容量过大,学生只能走马观花,难以理解,难以掌握,这种难以消化的容量是毫无意义的,时间长了,学生疲劳了,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难以获得提高。 (三)、整合性原则。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系统论的代表人物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8、”,“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整合性原则就是要把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地分析该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摆正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

9、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如实际演示更直观更有说服务;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宠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个性化原则。 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

10、。同样,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期望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要承认这些差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些差别。对随机性大的教学内容,应减少多媒体的使用,要与学生在共同感知的基础上共同得到答案,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答案粗暴对待课堂反馈。这既是对学生课堂劳动的承认与尊重,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