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216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的重点和措施 -程志丽摘要:“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政治主张,强调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人性,不强作干预,让下属和被管理者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相安无事。新课改强调自主探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无为而治思想与新教改理念的契合点出发,研究分析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应趋向无为而治。这就要求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的发展,该出手时就出手,学生的需要才是老师努力的方向,同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无为而治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开展,应该说,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许多新的理念也正在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似乎比较困难,

2、障碍究竟在哪里?不少人认为是考试制度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考不废除,推行新课程改革是一句空话。不错,考试对新课程改革确实起着导向作用,而高考也正在发生着变革。考试与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立的,真正素质高的学生应该在高考中有出色的表现。但有些教师以“高考”为挡箭牌,拒绝变革,继续用陈旧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深入开展,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更谈不上学校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也会浅尝辄止。一阵轰轰烈烈之后,将烟消云散。一、无为而治的精神1.无为而治的内涵 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

3、诸侯混乱,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造成民不聊生。由此,老子提出无为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又道:为无为, 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 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 办不好的。因而,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以无为的态度去为 ,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 教改下的无为而治彰显了自主探究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注师生的发展,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为而治的思想讲究顺应自然,尊重个性,要求管

4、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运用到教学中, 就是要求教师以己之无为去更好地教育学生,发展学生, 从而促成学生的更有为,而学生的有为也同时促进教师的提高。这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精神。二、无为教育管理的可行性 无为而治就是承认了学生有自我束缚能力、自我成长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自律的好习惯。1998 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论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因此, 如何接受孩子的影响,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教育观念重大变革的焦点课题。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积极影响至少有以下十个方面: (

5、1 )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 ( 2 )思维独立, 具有批判精神;( 3)有较强的平等意识; ( 4 )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5) 热心社会活动, 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 6)比成人更容易接受环境意识; ( 7)相信事实; ( 8 )做事认真; ( 9)积极的休闲态度; ( 10)兴趣爱好广泛。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篇开头也说了一句:一切人从本性上说都渴望了解事物。可见, 学生有探求知识的本能, 作为教师, 起到的主要是引导作用, 而如何能够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就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以前旧的教学方法很显然已经不在适应现在教育的需要,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发展自身的专业水

6、平,不断的给自身注入新的血液,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不被时代淘汰,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要。而学生的需要就成为我们老师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而学校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活动。因此,只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行无为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 老师的素质上去了, 师生关系也融洽了。教学中的双赢也就在此吧。三、无为而治的教学实践1.动心教育佛教禅宗有一则故事, 说是慧能和尚在广州时, 到寺院里听人讲经, 这时有一阵风来,吹动了旗杆上的幡。有人说是幡

7、在动, 有人说是风在动, 慧能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而是你们的心动。这当然是佛教的说法。我们的说法应该是: 风在动, 幡在动, 我们的心也在动。教育也同样,师在动,生在动,而且心也要动,即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动真感情,有兴趣,有滋有味。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史料为动心教育搭一座桥。在一些课程中挖掘原始资料,让学生先研读,得出结论,再与课本的结论相对照,看一看自己的总结是否正确、是否能补充书本的结论等等。如看一段视频(如!大国的崛起)、听一段MP3 (如!说唱脸谱 ),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书中的知识与评论有了深刻的把握,从而把外在的知转化为内在的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

8、意识和能力。比如,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我们可以联系现实以触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现实中更快更好更深刻的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难点。前一段时间,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说到这样一个新闻:2008年汶川地震中范美忠丢下学生自己逃命,而落下一个范跑跑的绰号。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他被媒体骂得狗血喷头,为什么媒体称他为范跑跑呢? 是因为他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精神? 学生说仁爱。之后,我提示学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体味生活。平时多看书报、了解新闻, 用心体察就能学好历史。再比如, 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轨迹, 顺应学生的个性思考。每隔两三周,就这一阶段学习的内容, 准备一部电

9、影或介绍一部书, 让学生在周末写一篇论文(不计字数, 不论文体, 只要能写出来, 有自己的感观即可),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无为的教学管理有些学生因知识的接受与运用能力比较差, 因此没有学习的兴趣与成就感。而成就感是一种心理活动, 是通过努力在某方面取得一定成功后的自我感受, 它包括自我赞许和自我激励。成功的积累是自信心的源泉,没有成就感就没有自信的内动力,自信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成就感的激励的,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力也就必要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如在选课代表上,选一位成绩比较差但责任心很

10、强的学生担任,并时常就教学内容、批评或表扬哪位学生而征求他/她的意见。在活动课上(单元的知识竞赛、探索活动课、学生展示课),把任务布置完后,把资料的收集、主持人的人选、活动的进程都放开让学生自己作决定, 教师只当一名旁观者,协助者。教学的一些活动也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做,老师甘居幕后。这不是放任学生, 而是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的表现。无为学习与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挖掘历史人物的活动心理,以生活的体验来触摸古人活动,提升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种理念,学生可以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再好的课程,没有教师去落实,那他还只是课程,永远不能化知识为能力.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一切都是新的,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总需要有人为它献身,一句话,千丝系于一线,一线教师要千斤重担一肩挑。参考文献(1) 老子道德经(2) 司马迁史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