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183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人物名片:疯狂女编剧廖一梅的话剧人生。廖一梅编剧恋爱的犀牛,猛牛让话剧重生。剧作家廖一梅发飙啦!恋爱的犀牛这头猛牛冲出票房,让话剧重获新生。廖一梅,一个师出名门却又特立独行的女编剧,居然嫁给了头猛牛,可悲可叹!疯狂女编剧廖一梅的话剧人生。11年前的那个夏天,她编剧的恋爱的犀牛让人们重新接受了话剧,也让话剧重生。2009年到2010年,恋爱的犀牛在蜂巢剧场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剧场内依然是座无虚席。十几年间,特立独行的她用自己的作品赢得民心。她的话剧曾被奉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上演了一段当代剧场的奇迹和难以复制的经典;她曾把生孩子作为最勇敢的事情,如今孩子“好的超过我

2、的想象”。她就是廖一梅,一个师出名门却又特立独行的女编剧。人物名片:疯狂女编剧廖一梅的话剧人生廖一梅,剧作家、作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9年创作的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成为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的丰碑。由她编剧的戏剧魔山艳遇都是广受欢迎的作品。2005年3月由她编剧的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在香港艺术节首演,此后在新加坡、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演,成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由她编剧的电影生死劫获美国纽约崔贝卡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奖;电影像鸡毛一样飞获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电影一曲柔情获美国妇女电影节金奖。所著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出版后便被文汇报书评版称为年度最好的小说。

3、(本文由海汇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特约刊出)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恋爱的犀牛开创现代戏剧盛世廖一梅的父母都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读中学时,她对舞台没有什么向往,而是喜欢写东西,写对她来讲是件很自然的事。她曾经和石康一起为班上出板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粘贴出来。因为觉得戏剧“很有意思”,所以她在高考的时候选择了中央戏剧学院。结果,中央戏剧学院也选择了廖一梅。这个彼此做出的选择改变了话剧的历史,有了被成千上万人口耳相传的恋爱的犀牛,有了色情与爱情美妙结合的琥珀。“当时选戏剧,就是感觉戏剧就是好玩的事,至于戏剧是什么样,或者我能做成什么样,我都没想过,”“没想过”的廖一梅在大学一毕业就头疼了。一直

4、向往自由生活的她毕业时被分配到出版社做编辑。廖一梅本以为编辑工作就是看书编书,“现实没那么简单,首先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我很厌恶人际关系,不是不能处理,是不屑处理,没意思。”在出版社做了不到两年的编辑工作,廖一梅选择了离开,而且是她主动选择的离开,“原先一周上两天班后来再逐渐增加。我接受不了这种在单调中重复的工作,不能忍受这种单调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同时,我也不愿意遵循别人的准则生活,我认为那就是最坏的生活,没有任何创造力并限制想象力的生活是最差的生活,”廖一梅说可能基于当年的遭遇现在是“一进写字楼头就大”。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赋闲在家的她开始以写字为生,“最开始的时候,也不得

5、不写自己不喜欢写的东西,编剧也是个职业,后来,生存不是问题了,就再没写过我不喜欢写的东西。”廖一梅说恋爱的犀牛是真正的开始。犀牛的视力很差,廖一梅用犀牛暗喻人类的无助,和对自我执拗的坚持。她没跟任何人交流为自己写了恋爱的犀牛。“当时,孟京辉还在日本,我就给他发传真跟他交流。写完后搁了半年又写了第二稿,就是现在的这个恋爱的犀牛。”要想将犀牛搬上舞台仅有剧本是不够的,当时不仅要面对惨淡的话剧市场,还要面对资金紧张、演员的遴选、剧场的选择等现实问题。但对廖一梅和孟京辉而言,困难越多越能激发他们身上蕴涵的能量。1999年的夏天,媒体曾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北京的炎热以及中国女足的火暴。就是此时,廖一梅和孟

6、京辉在躁热的夹缝中开始了犀牛拓荒之旅。事实证明,廖一梅和孟京辉当年的坚持获取了观众的支持和共鸣。廖一梅坦言,当年第一场演出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观众,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对能够演出本身就已经非常知足了,“这戏排演非常困难,中间出过很多事,当时就是想把这部戏演出来,根本没心情享受演出的成功,也没想过它会成功。没想到恋爱的犀牛这个充斥非常多了个人色彩的东西,我们一下子把它端出来,结果一看,哎,大家喜欢这个东西。”谈及当年,廖一梅现在的神情很轻松,但那年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在钱齐人齐马上要排练的时候,投资人撤了。廖一梅说,出于任何原因向任何人和事情低头都是怯懦的表现,都会让自

7、己瞧不起。开弓没有回头箭,孟京辉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21万元,并且跟朋友借了钱,孟京辉跟廖一梅约定,如果赔了,廖一梅写一年的电视剧还钱。恋爱的犀牛是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她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99版恋爱的犀牛“马路”的扮演者郭涛至今还记得开场这句词,“那个夏天很幸福,我们做了件迎接新世纪特有意义的事,对我一生改变很大。我出道很早,和很多大导演合作过,我在人生低潮期演这个戏,恋爱的犀牛给我太多启迪。”

8、恋爱的犀牛当年首演40场,在京城掀起了热烈的“犀牛”热潮,并席卷全国戏剧舞台。在当时已经成为继雷雨之后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中国原创当代戏剧。从1999年至2010年,该剧已经上演500多场,观众人次超过30万。同时,恋爱的犀牛还成为全国高校学子排演次数最多的话剧作品,11年间 200多所高校演出了近1000场。恋爱的犀牛的成功给了廖一梅和孟京辉继续的信心,因此便有了琥珀。廖一梅说,“写琥珀时考虑的东西更多了,它关注的是人内心特别复杂对自己无从掌握的一面。”有了恋爱的犀牛的铺垫,琥珀的神话很快在话剧舞台上开始了。琥珀是讲述了一个失去了男友的少女,看着男友的心脏被植入另一个男人的心中,她爱上了这个新的

9、男人,但这个接受了她男友心脏的男人是个典型的浪子,玩世不恭、不忠诚、令人心碎,女孩最后也分不清她爱的是这个人,还是那颗心脏。琥珀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并在北京、深圳、新加坡等地做亚洲巡演,成为第一部新加坡艺术节开幕演出的华语剧目。2008年3月21日,琥珀更成为首部进入国家大剧院的先锋剧作。十年磨一剑。廖一梅和孟京辉用十年时间拯救了戏剧,并将前卫变成经典,把边缘变为主流。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最勇敢的事是生孩子“面对生活,面对命运,我们以前是无能为力的,以后也一样无能为力。惟一可做的就是尽力保持一点尊严。当然,让自己对世界和生命不奢求很难,不渴望幸福就更是一句空话,但有了悲观这杯酒垫底,做人

10、也会有一点风度。”追求风度保持个性的廖一梅从2003年秋天开始发生了改变,一切都由于一个生命的孕育与诞生,“我风度全失,像个小市民一样终日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满怀奢望。我坐在电脑前写琥珀的故事,身上一直穿着肥大的防辐射外衣。”其实,此时的廖一梅是矛盾的,“基于我对世界的认识,把他带到这世界上是危险,而且没征求他同意,自己就替他做主,有很大的压力。世界越来越复杂,有时候是美好,有时候是残忍,成长的过程很艰难,在孩子无助的时候,我们的经验对孩子也没什么帮助,但是我决定必须要承担责任,从这角度说还是很勇敢的。”有孕在身的廖一梅拒绝一切可能导致不好心情的视听,“我不切实际的希望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远离丑

11、恶和苦难,不切实际的希望他是一个幸运儿。从怀孕起,我不再看报纸和电视,因为能称得上是新闻的消息多半都是灾难俄罗斯的爆炸、黑寡妇的复仇、矿难、火灾、疯牛病、禽流感等等。我常常叫嚷着让家人关上电视,丈夫常常伸手捂住我的眼睛,在这样一个世界怎样才算是幸运儿?”2004年的初夏,儿子出生了。初为人母的廖一梅像个被惊呆的孩子,整天坐在摇篮前,看着这“最平常不过的奇迹”。任性洒脱的廖一梅多了一份母性。如今,儿子已经6岁了。对廖一梅而言,儿子的出生成长基本没有影响她改变她,“我就是多了一个朋友。”廖一梅说自己首先希望孩子愉快,“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孩子身上是愚蠢的想法。我就是把孩子当朋友,相爱而不互相占有,希

12、望他能成为相对完善愉快、能自我平衡的孩子。”儿子一周岁的时候,廖一梅创作了儿童剧魔山。除此,廖一梅并没有刻意为孩子做过什么,“孩子的出生没有丰富我的创作,也没有影响我的创作。如果说影响的话,可能就是有时候我的写作会被他打断。”孩子很懂事,敲门进来后对妈妈说,“我就是进来抱一下。”廖一梅说:“儿子好到超过我的想象。”廖一梅笑让我们对生活保持尊严廖一梅曾经说过:有了悲观这杯酒垫底,你对生活起码能保持一点尊严,“我觉得,笑着就是让我们保持这种尊严。我讨厌无望无助的悲观,我觉得不管故事有多悲惨,都应该有笑声。笑声,是我们能够给予自己的最大奖赏,而且笑的要有力量。”廖一梅也一直说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对生

13、命态度淡然,“许多朋友都问我说琥珀那么悲剧的戏,怎么结束的时候两个人唱着歌拥抱在一起来个温情的结束。我只能说,我当时需要这样的结尾,我希望我刚出生的孩子相信生命相信生命的力量。面对孩子,需要理由吗?”在琥珀的最后一句话是:“因为你,我害怕死去。”这是廖一梅能给的最乐观的结局。福州编导艺考之恋爱的犀牛赏析“悲观主义不是情绪,我很爱笑,我是一个笑呵呵的悲观主义者,我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人是不断遇到困惑的过程,一个困惑解决了,又会遇到更大的困惑,所有的创作都是一个试图解除自己困惑的过程。”正因为困惑接踵而至,廖一梅写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写“缺氧”,此时她只有一个人散步去吸纳更多的氧气养分及体力, “有时

14、候写得时间久了,睡觉的时候感觉自己还在剧本的那个世界里,很难出来。”写作是一件很疲劳的事情,廖一梅曾因长期伏案写作犯颈椎病一个月拿不了筷子,“把对世界的看法和人的看法放在作品中,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动力。我自身就带有强迫症,是个特别认死理的人,对看不惯的事情不会掩饰。写作就是我生活的出口,因为它,我得以平衡,如果不写作也许我会陷入疯狂。所以,我就要用我的笔表达出来。”廖一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如今,廖一梅用笔把“犀牛”和“琥珀”雕塑成话剧界的丰碑,而自己也成为话剧界的旗帜性人物,但她认为自己从未被前辈扶植过,“我更多的是被业界浇过开水,不记得自己得到过任何一个老一辈的首肯,但我就是要这样表达。”廖一

15、梅说,话剧的魅力有别于电影、电视等,话剧就在于有一个场,一个很让人过瘾的状态,“在这个场里,可以感觉你对面的那个人的呼吸,你可以看到演员脸上的汗,可以感受到他的热度。反正,身处剧场你能感受到一个集体的HI的状态,这种状态很让人着迷。”孟京辉和他的团队经常处于廖一梅说的这种HI的状态中,即使排练随时都能HI一把。有一次,演员在读剧本的时候向编剧廖一梅提了很多问题,编剧一一回答,廖一梅给出的一个答案是:“我喜欢花花公子。”结果自然是众人HI的一塌糊涂。廖一梅说,爱情不是永恒的,追逐爱情是永恒的,“那些情圣,或者说那些假情圣,那些喜欢诱惑的登徒子,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人物。当然,我只偏爱那些忧伤的,讨厌那些得意洋洋的。”就着爱情的话题回归到自身,廖一梅说,自己不想太多谈论自己的爱情、家庭,这些在她眼里属于绝对的私秘空间,“我们俩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当年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十几年,我们俩一起努力经历了很多困难,跨越了很多阻碍。十多年来,我们俩一直希望改变中国的戏剧,那时候的戏剧是那么的无聊,做戏剧的人得不到尊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做到了,也改变了戏剧的社会地位,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我们得到了彼此的更进一步的信任和尊重。”“孟京辉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