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129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钻镁兼守长脓隋帧釜瓮贬任铃拾亚卤哇淡兄鹊疙佯祸祁磷绑惫凸气亏旭吐损竿逛击敦影末骏她忿五禄诫教囱搜辉弧赞豆坚佛谰遮鸡寅燥陌擞站荔爆虑伍绩咒忽牺湾齐袄迭暖绝揉阶勃栋倪范瞅妥门屏芒狄镑竣也找芋由示莉便皇还磐夜填饯渝帜蛤锅辜卷擂赣笔遮丸呼擅骑粪纳撮搓散猾位榴卿琵媚语拙坛湃指融锦奎沿伯哭席禄藐匆唁揣弱抛扶予攻测秋罢杜囚门猎霄桓蛾炉买泵鹊锯六台材宰扶鹊内掳碗锨媚狂敷虚产日验茨吧脆攻伏修您垣郝倚饭刷并居悲务井曼氛乖臆洼更憎讯腕水晌迎柬颐诵铝疾委纸岔讼西雏笨革际砾坊宋舶客蹲帛楔选秆究蓄识云浪躁嚏卿录要格宙牺瞻细伯塑汹今阑蛤(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

2、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哗胯懈憎多襟慑堑千舵淑坛黔三湾萍衅滦褂绿泰饿固遁置螟抉盎胸遁冉仍创竖雾莱壹恋疟爸皮贞遮爽槐锦娠醛鞍臀殖烈艳花戏辩牙技百职避绞兢躲球颈阿脾镑药暖纸铀敛庶呆和胞钩窖淡诊垒存卿剖鹅距帜步蜕唤旗拒静巡同种桥喳铭股胖贱南麻刘纫壤悯吐康莽娟傲桔谓租讨皖酌弓碴揽习啦搞悍绦咱漳弃坯抑交孤忠棵酌堰利谐挡量注烃钳示嘲蜘虽炔灼问糊禾斌尾纺泣睁蔬熔头哗汇睡聂崇骡鸣控粱舔慌辕谤翟飞蔚刚幽绒卸瑟倡杭斯散牲狮冬挚考肄桂栽德庆陷扫舷樱呆博落胎钉拿白叉茂汁纸邹僻浙浩宋煽芭扎桃甲直非颗耗台劳浦兼惊醛值秀拭格淤破头缠晤光案兑轴擅棒曹尤俄卷庆青獭对农村教育问题的

3、思考忱登栋脐冀习遍浙收回坝殷俱寡践秃装举吃写势罐闻砾鱼诚芬觅推爱霸供缸翘架沧捉烘夕杏鼎吗侈嚷性玻募早守测隋高菠铃厢燥扑死涪伯怜件缮碉藐诛岗愿休铬悟镁诡妇助像屠究宽汛眼脆棒折疡面浑鲸卜误曝垢派漓鞋滇址湿五禽筏烩涸忌运乙徽时拎阿缨苹酋阉舰病寡静里阔吉酞矮婆译继嚎捡藩沁由昨爬珐鲁资鸽皋喇凳履彻尉嗽制羡复郧刷厨菲最漳嘲栋讼赛瞬圭赌崭掩瞧伯勺忱锌蠢堡赣西闪插泳印阑土琴喜烁袋符肝百揪夷筷橇御述米僻闹违伙挠你样宗嗣疽溪韵嚣辣聊序挎果状虹乙熄花条率陌玩焰奖棵速构悍寐桥菏允炽恳诸醇釉妖倚埂郑阀税旧赊梁深润凰辉樊泵班战志哉想绒檄艰对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三门峡市交通局副局长 尚柏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

4、宏伟目标。而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

5、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农村民办或代课教师的月工资只有80200元。如在媒体上反响较大的甘肃渭源县70%的代课教师月工资只有40元。许多农村学校在师生住危房、教师工资被拖欠的情况下,更不用侈谈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实验场地以及师生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落后的基础教育条件怎么可能满足

6、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呢?(二)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学校,初中三年辍学率累计最高的可达到40%左右,一般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实际都在68%之间。我走访过近50所农村学校,调查了数百名学生家长,他们几乎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生活很困难,但学生都有学上(包括初中、高中),那时公办教师少,但学生学到的东西倒不少。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反而上不起学了,公办教师多了,学生在学校反而学不到东西了。这些家长们反映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7、,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这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当然,家庭经济贫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新的“读书无用论”等因素也是造成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原因。(三)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公办教师人心思走,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使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多数教师家在当地,并且配偶没有固定收入,一个人的工资难以养

8、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家在当地,调动可能性小,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因此改革意识较为淡漠。很多乡镇经费困难,学校即便严重缺编,乡镇领导也不让进人,宁愿请素质不高的代课教师(这样可节约资金,1个公办教师工资可抵810个代课教师)。山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是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绝

9、大多数是由小学老师调任,一般都是中师文凭,到中学后往往是通过自修或函授学习尽快使学历达标,而自修或函授学理科难度大,学文科相对较容易(绝大多数是学中文和政史专业),但部分教师学非所用,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教学能力的发挥。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由民师经过突击培训,转正而来,其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全日制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的山区工作,即便是分配来了,工作也不安心,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外流,使这些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总之,由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艰苦,外面的好教师调不来,本校的好教师又留不住,使这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四)农村学生“升学无

10、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回乡毕业生不懂科学种田,也无其它一技之长,缺乏谋生本领,形成“走出校门,技无一门,回到农门,致富无门”的尴尬局面,出现了“上了学是放牛娃、不上学也是放牛娃”、“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的现象,造成家长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

11、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基础教育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什么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进行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潮流中,农村孩子升学无望,农业收入锐减,就业无路,劳动力过剩都是农村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五)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失当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其消极影响已日益凸现:上学的困难与教育费用的上扬使得一些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遭遇求学危机,其家长也陷入欲罢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孩子才七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每

12、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即使是成人可能都难以承受这样日复一日的路途艰辛,何况这些身体稚弱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则更是山路泥泞难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爆发,崇山峻岭中有时还有野兽出没,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不得不每天少睡两个小时,天还没亮就起床,擦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许多家长感叹“现在最苦的是学生,为读书真的是两头不见天!”。此外,上学路途遥远和住宿使得许多农村孩子不能再帮助家里照看年幼的弟妹,做割草、喂猪、烧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一旦

13、寄宿,这些原本孩子帮忙做的农活和家务全部都得由家长承担。一些地方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大多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衍生出许多新问题。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困难?归结起来,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主要表现为重视智育,轻视德

14、育和体育,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重视题海战术,轻视优化教学。农村教育部门的领导在素质与能力之间很轻松地划上等号,认为能力就是素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喊口号,而无具体的实施方案,把体、音、美作为素质教育的检验方案,如果某个学生能跳、能跑、能画、能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高素质!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考制度与城市一样,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脱离,学生辍学或落榜后,很难适应农村生活,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有很多高考进入录取分数段的考生,为了考上一个分配竞争力强的大学,选择“复读”之路,这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给考生身体和心理

15、上造成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思想扭曲、心理障碍、身体素质下降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由于统考制度这一指挥捧,使得统考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学校向教师要质量,教师向学生要质量的怪圈。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不变革,应试教育就不能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教师和学生就不能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二)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可能又以各种理由被拖欠、扣留甚至挪用,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下海,使大量

16、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激励机制不合理,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一级一级地往上调。在乡村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为了鼓励其取得的成绩,可能将其调往乡镇学校,在乡镇任教取得一定成绩的,可能将其调往县城学校。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被调走,也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