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017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让追问充盈小学数学课堂江苏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小学()陈凤志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在新知发散处追问激活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知发散处追问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面对同一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效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个侧面、各个层次,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最终灵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一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并通过

2、追问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师:汽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生(脱口而出):圆形的。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就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吗?如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生(大笑):不能。因为它们不能滚动,所以要做成圆形的。师(顺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那车轮做成这样的形状,可以吗?生(沉思了一会儿后大笑):这样形状的车轮,车子行驶时会忽高忽低,颠簸得厉害,一点都不平稳。师(追问):那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就可以避免这种弊端,让坐车的人感到舒服呢?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因为圆形车轮上的任意一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上述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巧妙地进行追问,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

3、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自然、生动地引出了圆的定义,让课堂因此充满了灵性。二、在课堂意外处追问演绎精彩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有些意外是有一定价值的,教师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根据获得的信息,善于抓住意外进行追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高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课尾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生: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生: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师(感到很意外):能否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呢?生: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长

4、宽。因为长方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即(长宽),宽就是原来长方体的高,所以长方体的侧面积(长宽)高;再加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长宽)高长宽”来求解。师(追问):同学们,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你打算怎样验证他的想法呢?(为了让学生都明白,师让学生用长方体纸盒动手操作验证)上述教学,教师并没有因为担心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就对学生的意外回答采取冷处理,而是灵活调整预设,深入追问,耐心倾听,让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使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三、在理解困惑处追问穷源溯流数学学习是由惑到不惑的过程,再加上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是不

5、同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各种阻碍是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困惑处追问,并适时地为他们的思维碰撞搭建好平台,化难为易,体现有效追问的魅力。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百分数,上课时让学生交流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生:我收集到的百分数是种子的发芽率,为。师:这个,你认为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有粒种子,发芽了粒种子。生:97.6%表示有粒种子,用四舍五入法,就是大约有粒种子发芽。(其他学生面面相觑,陷入沉思)师(追问):是不是只有粒种子呢?生:可以表示粒种子,发芽了粒。师(追问):如果不是正好粒或者正好粒种子,发芽率是不是没有办法得到了呢?发芽率为到底表示什么意义

6、?生:发芽率是用发芽的种子数除以种子的总数得到的,它表示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比,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是有粒种子发芽。面对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发芽率,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解释什么叫发芽率,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按照以前的思维方式去解释发芽率。教师再通过及时的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自悟,最终得出:只表示发芽的种子和种子总数比的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样的课堂追问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了理解上的困惑。总之,课堂追问是一门精深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磨,把握合适的追问时机,让追问成为互动的平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自主交流,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责编杜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