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840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毕业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问题探讨随着“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金融生态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金融生态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它不仅影响金融业自身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金融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就区域比较而言,西部地区金融生态问题更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就西部地区金融生态问题做一肤浅探讨。一、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的意义所谓“金融生态”,就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整体环境,它既包含金融运行的法律、政策、市场、信用等外部环境,也包含各种金融组织相互依存的层级及功能链条。概言之,就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发展

2、,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协调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整体生存环境。从微观层面讲,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法律和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进展和对金融的影响以及银政企关系等方面。如同自然生态深刻影响自然界生物变迁一样,金融生态也对金融的生存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其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又从对西部金融乃至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展现出来。(一)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众所周知,经济与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现代经济的发展须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

3、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金融能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它不仅通过信贷而且通过各种市场融资手段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2、金融通过结算、汇兑等手段和各种信用工具,把千千万万经济主体联系在一起,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强大信用体系;3、金融作为经济杠杆之一,通过汇率、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平衡对外贸易和投资,使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发挥威力;4、金融也是实施经济监督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金融运作,可以及时提供和反馈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当然,金融对经济发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正面作用,有时会出现阻滞经济发展的负效应,如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整个经济体系

4、正常运转的冲击就是这种负面效应的集中体现。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认识到金融的稳健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二)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撑,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必须以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入手。西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金融和西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对于经济发展较缓慢的西部来说,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这主要是企业违约因素、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各方面的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客户效率不高等因素影响所致,而这些因素大多与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不健全有关。因此对于西部来说要发展金融业

5、,不但要改善其自身条件而且也要改善其外部环境。2、有利于西部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加强西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就是要加强金融整体生存发展环境,即法律、社会信用体系 、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使法律更加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更加良好、中介服务体系得以发展、企业改革进程加快、银企关系更加协调,这样西部金融业就会获得空前发展经济也会得以发展,西部经济因为得到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也会得到长足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实力也会加强。3、有利于节约西部金融资源,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由于西部金融市场发育不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每年都有大量西部资金外流到东部,这就出现一方面西部建设资金

6、短缺,一方面资金又大量流失的怪现象。如果我们加强了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类似这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通过完善金融发展的生存环境,使得金融资源在发展中合理、优化配置,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使西部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二者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而且加强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西部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干预较多,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较严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地方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执法难等突出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现状分析西部地区金融生态

7、建设状况位于东部之后,中部之前。以下是2005年50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等级评定及排名:表1 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评定等级城 市1级上海、宁波、温州、杭州、深圳2级台州、苏州、绍兴、嘉兴、北京、无锡、南京、厦门、章州、广州 天津3级济南、合肥、常州、福州、大连、青岛、成都、扬州、烟台、珠海、佛山、南通、重庆、秦皇岛、长沙、呼和浩特4级武汉、中山、石家庄、芜湖、昆明、南昌、郑州、海口、长春、哈尔滨、西安、沈阳5级威海、惠州、淄博、维防、徐州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从以上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等级评定及排名中可以看出:等级排名为13级的几乎全部都是东部沿海城市,但西部大部分城市的等级却先于中部城市等级

8、排名。因为金融生态环境不仅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与金融资产质量密不可分。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报告及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的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评级显示,就东、中、西三大地区而言,东部沿海地区金融资产质量最高,西部次之,而中部的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比东、西差。这个结果完全与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等及评定及排名的结果一致,即东部第一,西部次之,中部第三。这个结果告诉我们排名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待改善。在注重金融主体自身的因素外,同时也要关注金融机构所处环境的优劣。有九个因素可作为衡量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即法治环境、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状况、金融部门

9、独立性、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诚信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东、中、西部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并且东、中部经济发展要快于西部,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其金融生态中的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而且西部地区的金融活动本身较小,从而发生违约的可能较小。再加上东中部地区经济基础优于西部,各地方金融发展比西部快,金融部门独立性较西部强,这些因素也都充分显示了东中部比西部存在较大的弹性,而存在弹性的这些因素正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因素。由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之所以排名在中部地区之前,不是因为其发展的比中部地区完善,而是由于西部地

10、区在法制环境、社会信用体系、中介服务、社会保障程度、企业改革的进展以及银企关系等方面太不完善并且金融活动较少,从而使金融生态中的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而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西部要更加迫切的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三、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低表2 各地区GDP与金融业产值贡献的差距比较 单位:亿元指标地区年份 GDP金 融 业 产 值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东 部 平 均中 部 平 均西 部 平 均全国平均东 部 平 均中 部 平 均西 部 平 均全 国 平 均东部平均中部平均西部平均全国平均2004年8664504422995266393124691984.52

11、.52.93.82005年10721579527916381424107832104.01.82.93.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整理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决定着金融业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金融业发展也较快,而西部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对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低下,这就决定了金融业发展的落后地位。表2对东、中、西部地区GDP总量及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金融业的GDP贡献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由表2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业的GDP贡献相对较大,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金融业的GDP贡献较小,经济发展也较迟缓。2005年

12、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其GDP平均值较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8%,而且金融业产值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倍强。而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少一半的西部地区,其金融业产值2005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比东部平均水平低80%,金融业的GDP贡献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平均水平。(二)金融业发育不良一是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层面萎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抓大放小”,使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缩减。农业发展银行“一行一企”、农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阵地,建设银行撤离,国有商业银行从过去的“输血器”成为现在的“抽血机”,大量资金上存,农村信用社面临“一社支三农”的局面。二是金融业务创新难,金融工

13、具单一。受制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与东部地区相比,无论是资产的状况还是负债的结构,无论业务水平还是产品的开发,都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已形成了以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民营制,中外合资,国外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为辅的多元化格局。众所周知,这些后起的金融机构,由于具有极强的进取意识和风险意识,经营机制灵活,服务到位,加上市场化程度高,从而在整体上有力地支持了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与此相反,西部地区这种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尚未形成,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差,竞争能力薄弱,人们对金融业务认识肤浅,与银行打交道只是办理存贷款业务。作为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新业务宣传不够,积极性不

14、高,使得金融业务工具单一,国有金融机构是这类地区居于绝对主导地位金融中介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市场进展缓慢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因素严重地限制了金融发展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三是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影响自身的发育和服务功能。一些属地方管理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破产、整体拍卖、租赁等方式,将改革成本转嫁金融部门,使金融机构大量的资产形成风险,久盘不活。金融相关比率(各项存款/GDP100%)的高低也能很好地反映金融业的发育状况。一般来说,金融相关比率越大,经济中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程度越高,投资效益越大,金融活动的规模和能力越强。东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为174%,全国金融相关比率平均为149%,而西部地区金融

15、相关比率为143%,低于东部地区及全国水平。这说明西部地区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作为经济的规模小、范围小、范围窄,金融业虽有所发展但还处于落后压抑的状态中。(三)政、银、企关系分歧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地方政府争夺国有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事实上就成为一种高收益、低成本的理性选择。因为在事权和财权不对称的格局下,地方政府要想有所作为,只能向中央要资金,要政策,并对银行进行恶性干预。比如以“讲大局”安定团结为借口干预银行信贷,把信贷资金当作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或与企业恶意串通,通过企业改制,重组,破产等逃废银行债务,极力保护地方企业的利益。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与财政风险不断积累,并最终转嫁给地方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它们已经直接威胁到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银企三者之间存在分歧,即在于“资金”的给予。站在政、企角度考虑的是资金的需求与满足,而站在银行业角度,则考虑的是如何规避资产风险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资金的供与求上近年来矛盾比较突出,且具有一定的排斥性。一方面近几年所引进项目的企业上百家,但大多是东中部产业转移项目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以矿产采选、冶炼为主,多数不符合银行信贷政策扶持对象。另一方面基层行贷款的审批权上交,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