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794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的艺术性初探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在为有些学生不想学而感到困惑,特别是近一年来,我甚至感到苦恼,为什么有的学生不管你讲的内容多么重要他都能在课堂上睡着?为什么有的学生无论你布置的作业多么简单他也不肯做?是他们学不会,还是他们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个的疑团,我对一些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跟踪研究,经过一番苦苦探索,我得出的结论是:不是这些学生真的不想学,也不是他们学不会,而是他们对课堂上教的那些东西不感兴趣,或者说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而课堂上教的那些东西实在是太枯燥了。事实上,学生看问题往往是情绪化的,是缺乏理性的,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试想,看电视、打游戏、上网,还有

2、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哪一样不比在课堂上教的那些东西更有趣呢?在游戏和网络面前,我们的课堂是显得如此缺乏竞争力!与其它课相比,数学课更是逃脱不了厄运,一个个公式、一条条定理、一堆堆数字,不仅有点难,而且枯燥极了,难怪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问题的根源算是找到了,尽管我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或许我们还应该做更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太缺乏艺术性,太缺乏感染力了?试想,如果我们的数学课能上得像动画片一样美像游戏一样有趣,就是说让数学课艺术性强一点,感染力强一点,那么学生上课也许就不会打瞌睡了,当然也不用担心学生不想学了,至少可以缩小学生中的落后面。显然,我知

3、道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那么就一定能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数学教学的被动局面。带着这种想法,上学期我在如何增强数学课的艺术性这个课题上做了一点尝试。1巧设悬念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主要是看教师的整体设计是否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编剧、是导演。就像一部好的剧本会孕育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样,对一堂课来说,构思新颖、设计合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虽然,数学课上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设置一个或几个恰当的悬念,把教学推向高潮。案例一:这是一堂三角函数的复习课。上课的第一句话,

4、我就问学生:“三角函数中有诸多定理、公式,很难记,而且,解一个题目往往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对吗?”,学生回答说:“是”。我接着问:“老师把这些公式、定理进行了排队、整理,发现了其中有两组公式特别重要,掌握了它们,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学生们都说:“想。”当时,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结果是什么,而是让他们将学过的三角公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忙乎了一阵子,有的学生等不急了,吵着说:“快点讲呀”。我看火候到了,就让“倍角公式和合一变换公式”这两组公式亮相,并详细介绍了这两组公式的用法。然后,让学生做下列练习: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存在实数,使成立;

5、( )存在实数,使成立; ( )2若函数是奇函数,则等于()A. B. C. D.3 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必要条件4 若,则_.5 一水槽的横断面边界恰好是函数的一段图象,若水槽最大深度为,水的速度为,则水槽每秒的最大流量是_.6 已知函数,求的最小正周期;若,求的最大值、最小值.通过这组练习,我们验证了“倍角公式和合一变换公式”这两组公式的重要性,同学都明确了它们在三角函数中的地位。点评:在这个案例中,说“掌握了倍角公式和合一变换公式,几乎可以解决三角函数中的所有问题”是有点夸张的,但是,由于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一开

6、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听课效果。应该说这个教学构想是成功的。案例二:这是一堂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习题课。我先让学生做一组练习:1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2求函数的最小值.3已知,,求函数的最小值.这是一组系列练习,第一题是考察学生是否知道应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前提条件,即“验正数”。第二题、第三题是考查学生灵活应用不等式的能力,即“凑定值”的能力,尤其是第三题,要将化成才能做下去。当然,在老师的启发下,绝大多数同学还是顺利完成了,虽然绕了几个弯,大家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这时,我出示了练习4:求函数,的最小值,让同学们做。并请一位同学上来板演,他是这样解的:.根据不等式得.当且仅当时,即当时

7、,不等式中等号成立.所以,函数,的最小值是2.这位同学做完之后,不假思索地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绝大多数同学做完之后,我问同学们,这种解法对吗?大家觉得很茫然,过程没有错啊。最后还是有一位同学发现了问题,他指出“”不成立,就是说等号取不到,因此这个函数的最小值不是2!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了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然后,接着问,既然这个函数的最小值不是2,那么这个函数还有没有最小值?如果有,则最小值应该是多少呢?我让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都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是啊,这个函数到底还有没有最小值?如果有,怎样求出来呢?”,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就热闹起来了,但是,直到临近下课,也没有一个

8、结果。我呢,也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来一个“欲知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留下了悬念,吊吊学生的胃口。第二天,我先引导同学们研究并证明了“双沟函数”的单调性,即在内单调递减,在内单调递增。再用换元法求出了,的最小值是3.解法如下:设,则.因为函数在内单调递减,所以,当时,它有最小值.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点评:在应用不等式求最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所谓的“达不到”问题,即不等式中等号取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他们喜欢直接套用公式,不愿意想得太多,因此,常常出现错误。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设置一些特殊情景,从而使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2

9、优化板书如果我们的板书非常美,那么就会增强数学课的感染力。我们应该把字写好,把图画好,把整个版面设计好,使每一堂课的板书都成为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为之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去欣赏它,那自然就会喜欢数学了。案例三:这是一堂三角公式的新授课,其中一部分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点评:这样设计,不仅清晰地揭示了倍角与半角公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清楚地给出了这些公式的推导方法。因此只要我们的板书设计得好,就能清晰、准确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3锤炼语言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锤炼语言,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蔼可亲、清晰准确、悦耳动听、有磁性、有穿

10、透力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带点诙谐、幽默,这样会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资料显示,诙谐、幽默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案例四: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课堂上问我,“老师,三角函数题型变化这么大,有没有规律可循啦?”。我马上就说,我送你“吉祥三宝”,保你能遇难呈祥,化险为夷。听到这话,学生们都乐了。那位学生接着就问,是哪三宝?我说,“就是角的变换、式的变换、图的变换啊”,并作了详细的说明。听完我的讲话,他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点评:机智的语言,是新时期对我们教师的新要求。在锤炼口头语言的同时,还可以灵活应用肢体语言配合教学。如果老

11、师恰倒好处地给了学生一个期待的目光、一次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有时会给学生流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令他感动不已。把握好肢体语言,显然能增强教学的魅力。4严控难度上好一堂课,不仅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严格控制教学难度,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由浅入深,逐步加大难度,切不可操之过急。只有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才能保持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否则,即使花样再多,学生也会因为听不懂而放弃听课。因此,选出的例题、练习等都必须具有合理的坡度,以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回顾一年的教学工作,感受颇深。两次期末考试,我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都很好。虽然结果大致相同,但是我两次所采用的方法却不尽相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我着重抓了针对差生的课外补课,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我似乎更注重抓课内45分钟的利用率。孰优孰劣,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我想我会在“探索数学课的艺术性”这条大路上继续走下去。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