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787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文化教育之苏步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编辑:郑根火 学生编辑:魏晨迪 袁菲雯数学巨擘苏步青 扬苏步青精神,做苏步青传人名言警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功绩描述:苏步青同志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和具有崇高师德的教育家。他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70余载,学风严谨,硕果累累,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开展的计算几何在航空、造船、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86年三机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他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十分注重教书育人,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数学人才。生平简历:1902生于浙江平阳。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生平扫描: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

3、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

4、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

5、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学术成就: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早期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

6、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建立了独到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Q1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诗卷人生:苏步青不仅是中外闻名的数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一生与诗结缘,诗中不仅反映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还渗透了浓郁乡情。仅以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几百首诗来说,赞美家乡的就有几十首:瓯江雁荡、卧牛带溪、农家风情、儿歌俚语,都在诗词中尽展风姿,其创作时间长达60余年。诗是苏步青的人格投影、情感物化和生命结晶。读他的诗,为我们

7、了解现代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参照。早在抗战时期,苏步青居于西北的一个小镇上,身处“流亡大学”的困难境地,仍不忘家乡父老,以诗寄情:“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遥怜儿女牵衣小,无奈家山归梦长。”抗战胜利后,他到台湾负责接收台北大学,很多朋友劝他留在台湾,但他依然决定回浙江大学。1946年3月,苏步青在从台湾归来的飞机上作忆秦娥,充满思乡之情:“台湾峡,深蓝一片波声歇。波声歇,孤机遥指,浙东瓯北。白云开处山重叠,晴空万里归时节。归时节,红楼幽楼,菱花新雪。”后来,蒋介石发动内战,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苏步青的诗词重又流露出

8、感时伤世、心忧天下的情愫:“极目东西无净土”、“愁闻鼙鼓动余哀”。在旧中国的灾难岁月里,他的诗词多忧患之音,沉郁之作,赤子之心跃然纸上。读苏步青的诗词,不难感觉到他是性情中人。其实,他无心做诗人,但经久不衰的生活热情,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炽热的怀乡情感,却使他每有所作皆臻佳境,成就为真正的诗人 。世人评说:正如在苏步青85岁寿辰上他的学生、上海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谷超豪所说:“苏老是国际上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他对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占着无可争辩的地位。苏老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功勋,他在浙大、复旦为创建国

9、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呕心沥血。他为我国文教事业的改革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获奖项: 1956年,K展空间和一般度量空间几何学、射影空间曲线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78年,船体数学放样获全国科学大会科学奖。1982年,计算几何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84年,获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和曲线法船体线型设计程序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勋二等瑞宝章。1995年,获中国幸运老人特别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苏步青效应:“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苏步青教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

10、。为了培养年轻一代,他倡导学术民主,鼓励学生超过自己,执教70年,培养了上千名高才生,其中院士就有8位,可谓桃李满天下,形成了被人们称道的“苏步青效应”。“我有许多学生都很有成绩,像谷超豪、胡和生等等,学生超过我自己,我感到很大的安慰。”苏老曾这样说。苏步青认为,教师的天职就是培养学生超过自己。由于年龄关系,师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长要尽力帮助青年学生尽快成长。苏老把自己的做法概括为3条:一是鼓励青年学生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要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要让他们超过自己,继续前进;三是老师决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抓紧学习和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在背后推他们一把,使中青年勇往直前。在高等教育领域辛勤

11、耕耘的苏步青教授也十分关心高等教育的基础中等教育。他在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00万港币后,全部慷慨捐给教育事业,用来奖励获得“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学生感言:我从不喜欢读伟人的故事,因为我以为伟人和普通人其实都一样,有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命运,只是他们的生命中多了“声明显赫”四个字而已。但今日看完苏步青先生的故事,我彻底为之震撼,原来,名人的背后,不单单只是“声明显赫”,还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正是那种精神注定了他与普通人不同的非凡人生。而苏步青先生今生拥有如此成就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他把自已的生命献身于自己的祖国,献身于教育事业,就算是换得苍老和无彩的世

12、界,他也无怨,更无恨。我始终无法想象,他面对两难的选择时,因为那颗爱国心,面对亲情,面对钱利,他是用如何博大的精神去学会放弃,站上更高的人生境界去俯看世界。或许,有些人的精神是无法解读的,而也正是这种无法解读的精神,才更需要我们去传承!魏晨迪但凡爱国的人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数学楷模苏步青就是其中之一。他没有因为家世出身的卑微贫寒,而失去奋斗的意志;也没有在学业有成后忘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国家;更没有在功成名就的非凡光环下变得浮夸自傲。他在那颗赤子之心的鼓动下甘心做一只青鸟,用毕生的心血精力把数学的希望种子散向几近荒芜的中国大地,让中国在数学学术领域发光发亮,也让世俗目睹了他惊人的造就和决心。苏步青的一生就像一个魔方,六个面,面面俱全,不管在哪一个方面,他都可以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到来可能只是个生命的巧合,但是他的贡献却是一个数学教育界的难得的奇迹。在他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丝毫私欲,他将自己如同一根蜡烛般地燃尽了,而人们却把他视作一盏长明灯神圣地安置在心里,直到永远!袁菲雯参考文献和相关链接:1、苏步青文选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