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505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落后的希望——读《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书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黑人,一个曾经的奴隶种族,一个曾经落后的种族。布克尔华盛顿,一位美国黑人,一位替这个刚刚被解放的落后种族的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黑人领袖。他是如何做的呢?请看他的自传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布克尔华盛顿先生动情的描述了他在美国黑人刚刚解放之后,是如何艰难地求学和办学,他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如何转变的,他的教育思想又是如何的明哲,黑人种族的进步又是依靠了一些什么人与什么精神。我们不能否认,我中华民族在近代成为了落后的民族。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必须的面对一个事实:我们依旧落后。可是,我们不甘落后,我们要力争上游。同样是为了改变一个群体的落后状态,如果一个落后的群体已经取得

2、了喜人的进步,那么这“进步”背后的努力是值得其他落后却不甘落后的群体学习借鉴的。我们中国人应该读一读这本力争上游布克尔华盛顿自传,作为一面镜子,反观我们民族自身。抵制政治诱惑,坚定教育道路布克尔华盛顿是有机会从政的,他也具备一些从政的条件:一个群体的领袖,出色的演讲能力。可是,他没有走入政坛,没有从事争取黑人权益的政治运动。这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思考判断。他认为:“但单靠政治上的运动还不足以解救他们(指美国黑人),在选举的背后,还要有财产,工业,技术,经济,知识,和道德;我说,任何种族倘使缺乏了这些要素,绝不能永久兴盛。”(P)“即使那时我还是觉得我们最需要的是教育、工业训练和产业的根底,我觉得他

3、们应该向这些方面努力,而不要斤斤计较政治的高位。”(47P)他相信改变美国黑人种族的地位,首要的不是改变其他种族对美国黑人的态度评价,也不是改变美国黑人的不平等政治地位,而是改变美国黑人种族自身,提高自身种族的素养,拿出出色的“作品”,用事实证明自身种族的价值与尊严,这才是最根本的。“我认为任何人,不论他是什么肤色,只要他把某一件事做好,比别人做得好,终会有人赏识,得到报酬的,成就愈大,收获愈大,不管这件事多么卑微。我说过,我相信我们这个种族将来成功的程度,要看他们能否不同寻常的方法来做寻常的事而定;他们要把一件事做得彻底妥善,别人再没有改善的余地;使别人倚之如手足。”()中国近代因为战争的失

4、败逐渐发现自己的落后,而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落后状态时,则经历“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三个层面的求索,随时代变迁而侧重某个层面。但是,制度上,戊戌变法因为寡不敌众而又急速冒进夭折;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的“民国”,大清的“子民”一下子变成了民国的“公民”,也只是剪掉了头上看得见得“辫子”,头脑中的“辫子”却还丝毫未损,这样的制度革命的结果只能是“不共(军阀割据)不和(战乱不已)”。好的制度犹如一张好的建筑方案,可是光有一个看似不错的建筑方案,而没有高素质的建筑工人,这终究是建不起来宏伟建筑的。以后的,国共之争,解放战争只是以百十万同胞鲜血换来的一个美

5、好社会制度的实践机会,实践结果却是叫“无言以对”,我们没能按照图纸上的天堂,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建造起人间天堂,却留下残垣断瓦狼籍一片。这归根结底,不是制度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国民素养的问题,是梁启超提出的“新民”课题。新民课题,由梁氏提出,数先贤响应,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展开,却一直没有完成,这是因为时间太短?还是因为我们重视不够、用力不够?时间太短,也许是一个理由,但是,试想一想,从梁启超提出“新民”到今天已经有一个世纪了,时间已经不短了。恐怕还是因为我们重视不够、用力不够,我们这个民族自古至今的知识精英,太热衷于政治,希望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结果往往却是“没有闲,白了少

6、年头,空悲切”。布克尔华盛顿断定单凭政治手段不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的落后性,拒绝了政治道路的诱惑,选择了从基础做起,坚定地走上了教育之路。他的行为虽不能迅速提高自身种族的地位,但是给黑人带来的进步却是实实在在的,任何其他种族都夺不走的和无法否认的,这种进步,是“质”的进步。真正的教育:人格熏陶、价值观、技能、文明的生活方式布克尔华盛顿毕业于罕普吞学院的本科。他这样形容他在罕普吞所受的教育:我在这间学校得到的最大益处,可以分成两类:第一、 是和阿姆司琼将军这样伟大的人物接触,照我看来,这个人(我再说一句),是我有幸认识的人当中,最难得、最坚强、最完美的杰出人物。【从阿姆司琼将军身上,他得到这样两个教

7、训:“从他这种典范上,我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伟大的人物培养的是爱,只有小人才对他人怀恨。我得到了另一个教训:就是帮助弱者,出力帮助人的会强壮起来,压迫不幸的人,压迫者会衰弱下去。”(84P)第二、 在罕普吞我第一次懂得教育对一个人的功用。在我到罕普吞以前,我有很多当时的人普遍的想法,以为受教育的意思就是过舒服日子,用不着动手做工。在罕普吞,我不但明白了劳动并不是丢脸的事,而且学会爱劳动,不仅仅为了劳动可以生财,也为劳动的本身而爱劳动,为养成自立的精神(帮别人的忙会产生能力,这种能力会养成自己的精神)。在罕普吞学院我第一次懂得过不自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第一次懂得,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使别人有用处、

8、使别人幸福的人。(38P)从布克尔华盛顿这两点总结上看,他认为接受教育不只是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即是向伟大人格者学习;受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摆脱劳动,而是热爱劳动,过不自私的生活,通过助人而达到自身的幸福。此外,布克尔华盛顿在罕普吞学院学到另一点,人要过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他说:“有时我觉得,在罕普吞学院学到的可以说最有价值的一课是沐浴的用途和价值。我在那里第一次学会了沐浴的一些好处,不仅仅在保持身体的清洁,还有鼓励自尊心,并增进德性。我总是教我的同胞,每一家人家要有沐浴的设备。”()这些,是布克尔华盛顿先生在罕普吞学院学习时获得的教育思想,在他创办经营特斯克基学校时,他切实的

9、落实了这些思想,叫它们开花、结果。在特斯克基,他组织学生自己烧砖,自己建造房屋(作为),自己制作自己用的家具,就这样特斯克基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了,学生在劳动中树立了尊重劳动的观念,获得了一项专业技能。至于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也没有马虎,这方面的工作,他是这样讲述的:“在教书的正常工作之外,我还教学生怎样梳头发,把手和脸洗干净,衣服当然也要干净的。我特别注意他们刷牙、沐浴。在我的教导中,我很小心的注意刷牙的影响力,我相信文明的活动中,很少有一种像刷牙的影响那样深远的。”(39P)反观我们自己的教育道路,我们在某一时期,我们对技术教育是重视的,但过于偏颇,院系调整,把很多综合大学

10、改成技校了;现今,很多技校又要努力发展升级为综合院校,技校还学得到什么技术吗?中国的教育发展方式,总是跟风式的,没有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没有独立的坚守原则。“劳动观”在高等教育中,又是一个悲哀的问题。我们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摆脱劳动。我们在完成高等教育后,更是鄙视劳动。逃避劳动是人性的普遍弱点。高等教育不但没有帮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反而成了我们更加鄙视劳动的理由。首要的是鄙视体力劳动其次是鄙视脑力劳动。完成高等教育的人理想就是当官,居要职,掌大权,人人望而生畏,对自己言听计从,而自己却是第一不用从事体力劳动,第二脑力劳动有旁人帮忙做。孟夫子在孟子 滕文公上有言:“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11、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 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夫子在这里只是阐释了关于社会分工的理论,区分了劳力者和劳心者这两类劳动者,明确其分工的不同。可是,后世国人却将此误解,纷纷想成为劳心者,治人,食于人,对体力劳动心存鄙视。可是,在实际上所谓的“劳心者”,也不是孟夫子口中的“劳心者”。孟夫子的“劳心者”,是指通过脑力劳动,通过智慧,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福利价值的人。而我们争做的“劳心者”,却是与官位、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心” 之“劳”主要用在政治权谋,绞尽心思思考

12、如何踩着他人的尸体上升,如何用他人的血肉养肥自己,没有把“心”放在为大众谋福祉上,这种人用两个词语概括就是:尸位素餐、狐假虎威、不劳而获。古人对孟老夫子的这一误解,我们没有得到正确理解,反而在某个时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被贴上轻视劳动、篾视劳动人民的标签,是为剥削阶级“剥削有理、压迫有理”的统治辩护。这一时期的劳动观,撇开其中的偏颇,总体上看,是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可是,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我们在政治上走错了路,急剧地峰回路转,“劳心者”又一次受到崇拜,“劳力者”被“劳心者”压迫、看不起,“劳力者”自己也看不起自己。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中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似乎在强化。悲哀。布克尔华盛顿先生说:“凡是不懂得种田和拿笔杆同样具有尊严的人,绝不能够兴旺。”如果他说的没错的话,那从我们当下的高等教育,从我们当下的劳动观,我看不到中国的希望。近代以来,中国学习西方建立了一些大学。解放后,根据苏联的做法,将一些综合性的大学拆解为众多的专业学院。到了2 7世纪,人们又将那些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合并成一个超级大学。总之,现在的大学大了,大得简直不可思议。一些大学不是一万人大学,而是数万人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