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449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炉中煤写作特色赏析一、作者简介19世纪末的一天,在四川乐山沙湾镇的一间私塾里,一个留着长辫的大眼睛男孩,跟着私塾先生一字一句地诵读着四书五经,尽管这个不到七岁的男孩,还无法理解书中的内涵,但朗朗上口的诗文和平平仄仄的音韵,却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望着窗外南飞的大雁,他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直到私塾先生的戒尺狠狠地敲击着他的书桌,他才回过神来,那这个小孩是谁呢?他就是郭沫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郭沫若的简介。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社会活动家。著作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早年去日本留学,后来弃医从文,他这段经历和鲁迅比较相似。1914年

2、,怀着济世救国之心的郭沫若东渡日本,在日本尝尽了民族歧视的痛苦,而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更使他陷入极度苦闷中,年轻的郭沫若在痛苦中煎熬着自己的爱国之心。当“五四”爱国主义的惊雷在祖国大地上炸响时,郭沫若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曙光,诗人的爱国之情蓬勃而出。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思念与日剧增,祖国的形象在他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他找到了比喻祖国的最好象征。一首创作于1920年的炉中煤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思念表现地淋漓尽致。二、写作特色分析(一)比喻:作者将自己比作炉中煤。这个比喻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细细想想煤有什么特征?首先,煤很黑。其次,它深埋在地底下。再者,它通过燃烧自己发光发热。那么我

3、们通过这一形象分析就很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炉中煤了。作者借这个比喻把感情的热烈程度传达出来,透过通红的煤火的形象,我们仿佛直接看到了诗人那颗爱国赤心,这颗心真象熊熊燃烧着的炉火一样。其次,大家知道,“煤”一燃烧起来,会把光和热带给人间,自己却化为灰烬,不保留任何东西。这也使我们有可能作出这样的想象: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是无代价的,只要祖国需要,诗人可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二)拟人:作者将祖国想象成年青的女郎。他把祖国想成女郎,其实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屈原在离骚中对故国以“美人香草”之喻,不仅使全诗的意境更加甘美浓郁,同时也表达了深深的眷恋之情。但是为什么不把祖国比作伟大的母亲而要比作年青

4、的女郎呢?这个就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了。20世纪初,工人阶级的崛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生机。当时的中国是蓬勃向上的。所以,年青是说明五四运动中祖国蓬勃向上。而女郎呢是对祖国的爱像情爱般热烈。因为对母亲的爱是细腻深沉的,对年轻女子的爱就比较奔放而炽热。(三)反复:“啊,我年青的女郎”,诗中共出现了四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出现了两次,这几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四)象征:文中多次运用象征的手法。1.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2.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

5、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诗人自己的小我,也指劳动人民的大我。3.炉中煤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五)反问:“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如果我们换成陈述句看看,有什么效果,“你应该知道我的前身吧,你肯定不会嫌我黑奴卤莽吧。”这样的话,语气更生硬。但是换成反问句,语气比较亲昵,好像是两个恋人在互诉衷肠,气氛比较轻松,感情也比较真挚。所以反问的写作手法也较好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献身的愿望。(六)托物言志:这个很好理解,作者借炉中煤这个意象,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

6、情,和愿为祖国献身的报国之志。诗的第二节诗人谦虚地问到“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仿佛热恋中的人互诉衷肠,诗人在这里其实是无疑而问,“我”坦白自己“黑奴卤莽”,而“女郎”“不嫌弃我”,更深一层表现了“我”与“女郎”彼此包容的深厚感情。第三节“炉中煤”交待了自己的前身“我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暗示了诗人一直以来都怀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象征着“炉中煤”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诗人把借喻的喻体写得十分形象,将积于自己心中的强烈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七)首尾呼应: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使“炉中煤”具有了人的感情,“我”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也由内在的情感变为外在的表现,“燃到了这般模样”是“炉中煤”心甘情愿燃烧自我的真实表白,诗人没有形容“炉中煤”燃成了什么样子,这也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