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266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邹城市香城镇万庄小学 徐伟贤新课标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在改革教法的同时加强学法研究,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篇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才是目的,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尽管不少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能力培养没能普遍展开,长期以

2、来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只重视教学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授之以鱼”而未能“授之以渔”,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阅读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转变思想,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学为基础”的原则,加强学法的研究,“寓学与教”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摆正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教”是老师传授,“学”是学生学会。但这还不够,要有学生的“学会”达到“会学”才是最终目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而不待老师讲”的能力与习惯。学生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说明

3、学生已掌握“学法”。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这个最有效的“学法”,这要靠老师的“教法”。教法与学法并重,以教法指导学法,依据学法改进教法,在阅读教学中寻求二者的统一。为此,阅读教学时设计训练程序、安培训练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为教给学生“学法”而安排自己的“教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摆正讲解和提问的关系。满堂灌不好,满堂问也不好。近来有些人谈“讲”色变,认为只有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重视提问并不是不要讲解,而是看你能不能讲到点子上,也就是要“精讲”。我认为提问可以帮助讲解,而讲解又能帮助提问。学生读不懂的东西,老师非讲不可。例如伟大的友谊

4、一课里,一些抽象深奥的专用术语如“国际工人运动”“政治事件”以及学生生疏难理解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这些你不讲他就听不懂。还有一些外国作品以及一些古诗,也要把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恰如其分的讲给学生。这些讲解要做到适可而止,只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起个铺垫,然后通过老师的因势利导巧设提问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就是讲解帮助提问,提问帮助讲解的辩证统一。怎样的提问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呢?我 认为:1、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问题。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学生对“伟大”一词认识模糊,理解肤浅。认为“伟大的友谊”不就是“深厚的友谊”吗?为了引导学生认识

5、伟大友谊的思想基础,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李白用什么来比喻他和汪伦的友谊,这说明他们友谊怎样?(2)李白和汪伦的友谊为什么用“深厚”而不用“伟大”?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再提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合作了四十年,他们的友谊深厚吗?而课文为什么用“伟大”?(2)“伟大的友谊”与“深厚的友谊”有什么不同?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入理解,省时高效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本来模糊不清、似懂非懂的问题有了明确清晰的理解。2、提问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将相和的完璧归赵一段里有这么一句“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在这个柱子上”。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不会撞,是要挟秦王,

6、要他交出十五个城。”还有的说:“如果秦王真的抢璧,蔺相如会把璧撞碎的。”经过议论大家认识到两种说法都对。这时再进一步追问:“当时蔺相如就做了这两种准备吗?他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这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通过阅读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归纳出蔺相如充分估计到秦王不会强行抢璧,原因从文章的交代中已充分说明秦王强取豪夺、贪婪成性,对和氏璧这一无价之宝他是不会轻易毁掉的。通过加深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提问要灵活多变,力求新颖有趣。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心里变换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教月光曲,在学完第二大段后,并没急于让学生说出贝多芬在什么时候怎样谱写月光曲的,

7、而是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到“兄弟俩被美妙的音乐声陶醉”这一段时间里从这间茅屋里几次传出钢琴声?弹了几支曲子?(2)世界上第一个欣赏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的是谁?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很感兴趣,立刻活跃起来通过阅读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同时通过认真思考又回答出第二个问题:世界上第一个欣赏到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的是穷兄弟俩,他们不是在华丽的音乐厅,而是深夜在这破旧的茅屋里。这是再进一步问:“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可以看出贝多芬很同情劳动人民愿意为穷人服务”。这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总之,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8、时也省时高效的培养了阅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三、摆正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能力起着的重要作用,而课后作业主要是复习巩固,也能培养自学能力。我认为应加强课前预习,可减轻课后复习。老师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形式布置预习,预习后还要认真检查,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学生通过预习进行交流反馈把不懂的问题再反映给老师,老师要集中归纳学生的问题在讲读时给予恰当解决。问题解决了,课后作业题也在课堂解决了,这样老师完全可以压缩课后作业,可以说加强课前预习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预习的习惯养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少,而质量却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优等生提的问题最有价值也最有代表性。例如有的学生预习

9、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问:“在内洞拉小船的人怎么进去的呢?”在预习草原一课后问:“一碧千里与并不茫茫不矛盾吗?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不也矛盾吗?”有的学生预习了桂林山水理解了“无暇的翡翠”即是没有斑点的绿玉后,问:“漓江的水既然绿得像一块玉,说明水很深,为什么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还有的学生预习了将相和一课后问:“蔺相如答应秦王在典礼上交城换璧,而他却悄悄派人把璧送回赵国,这不是失信吗?还说决不失信,这不矛盾吗?”提不出疑问就求不得学问,这些问题并非荒诞不经,而恰恰说明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你应当为这点感到高兴才对。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科学家,他们步入了知识的天堂,攀登了科学的高峰,他们的知识都是从课本上学来的吗?不是,是他们从小养成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有人说这些人是“天才”,而鲁迅先生则作了有力的批驳。他把“天才”比做一株幼苗,说如果没有好的“土壤”去培植,再多的“天才”也只能是“一碟绿豆芽”。 这“土壤”是什么?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不正是这培育“天才”的“土壤”吗?我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却是光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