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056499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 从小儿寒哮证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近 1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寒哮证 医药治疗 综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其本质是支气管对内、外源性的种种刺激引起高反应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可逆性气道阻塞综合征、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和肺部弥漫性哮鸣音1。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 年调查我国 014 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0.5 %3.4 %2,对儿童危

2、害较大。以下就小儿哮喘寒哮证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做一综述。1 小儿寒哮证的病因病机哮喘的发作,中医多责之于内有痰饮留伏,外受邪气引动。而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亦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宿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嗜食酸、甜、腥、辣以及劳累、情志改变等。临床所见之寒性哮喘,多以内有宿痰留饮,外有寒邪之引动,内外相搏而病发。正如景岳全书喘促说:“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唐学游3认为哮喘多于冬令寒冷之际初发,或重感风寒诱宿疾而作,所以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大部分患者是以寒证、阴证为主。乔嘉斌4认为寒哮证的发生

3、多为寒痰内伏于肺,复感风寒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塞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王宇春等5亦认为哮喘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肺脾肾对津液的运化失常,以至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其基本病理变化为痰饮内伏,肺气宣降失常;哮病因于寒,表现为外束风寒、内停痰饮的寒哮。风寒外袭,引动伏痰,阻滞肺络,气道受阻,痰气搏击而表现为呼吸急促,哮鸣有声,伴见痰少色白多沫;风寒在表,故畏寒无汗,咳嗽,鼻流清涕,咽痒不适,口不渴;痰饮内阻,阳气不能升浮,故四肢不温,面色晦暗,口唇暗紫,饮食乏味,睡眠欠安,舌淡,苔薄白或厚白6。总之,本证乃多由外感风寒而诱发,外寒内饮是其基本病机。而该病的病位在

4、肺,与脾肾相关,属内外合邪、本虚标实之病。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瘀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宿根;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此为哮喘发生的诱发因素。其发病机制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2 小儿寒哮证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痰饮之阴邪乃为哮喘之夙根,非温不化,临证治疗时不2应以所见各种热象等标证所限。古代医家治疗该证常以“温药和之” ,目前常用的治法以宣肺降气、温肺化饮、通阳散寒等为主。2.1中医内治法2.1.1 小青龙汤加减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外寒内饮咳喘的经方。现代很多医家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寒性哮喘,均取

5、得了满意疗效。乔嘉斌4拟小青龙汤(组成:麻黄 36 g、桂枝 59 g、白芍 1015 g、干姜 3 g、细辛 23 g、水半夏 10 g、五味子 1015 g、炙甘草 6 g)为主方加减治疗小儿寒性哮喘急性发作 31例,7 d为 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 9例,显效 15例,好转 5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达 93.5 %,显效率达 77.4 %。王宇春等5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发作期小儿寒性哮喘 28例,药物组成:麻黄 5 g、桂枝 3 g、细辛 2 g、干姜 3 g、半夏8 g、五味子 5 g、白芍 6 g、生甘草 3 g,并随证加减。对照组 20例用西药抗生素、激素、氨茶碱,病毒感染者用病

6、毒唑等常规治疗。两组均以 7 d为 1个疗程,之后随访 6月。结果:治疗组 28例患者中治愈 16例,显效 9例,有效 2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6 %;对照组 20例患者中治愈 5例,显效 8例,有效 5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刘素文等7将 60例寒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小青龙汤(麻黄、干姜、炙甘草、桔梗、五味子各 6 g,芍药、半夏各 10 g,细辛 3 g) ,37 岁者每日 1剂,712 岁每日 1.5剂,分 34 次口服,5 d 为 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氨茶碱,4 mg/kg,每

7、8 h 1次,5 d 为 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 30例患儿中临床控制 15例,显效 6例,有效 6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90 %;对照组 30例患儿临床控制 13例,显效 7例,有效 4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为 80 %。治疗组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细胞免疫紊乱状态,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2.1.2 三拗汤加减三拗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主治风寒感冒。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方加减治疗小儿寒哮证亦取得一定疗效。楼意楠8运用三拗二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寒哮证 265例,药用麻黄、甘草、陈皮、白芥子、蝉蜕各3 g,杏仁、炙紫苏子各 6 g,姜半夏、茯苓、款冬花、地龙各 9 g,

8、炒莱菔子12 g,并随证加减,经治疗 6 d,治愈 66例,占 24.9 %,好转 34例,占 34.0 %,未愈 6例,占 22.0 %。陈慧9以三拗汤加减治疗小儿寒饮停肺型哮喘。将 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27例和对照组 25例。治疗组药用炙麻黄 36 g、杏仁10 g、桔梗 10 g、枳壳 10 g、紫苏子 10 g、炒莱菔子 10 g、荆芥穗 10 g、地龙 6 g、半夏 10 g、柴胡 10 g、甘草 6 g等。对照组予氨茶碱片,每次 46 mg/kg,口服,每 8 h1 次。疗程为 4 d。结果:治疗组 27例中临床控制 10例,显效 10例,进步 6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7

9、4.07 %。对照组 25例中临床控制11例,显效 7例,进步 6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72.00 %。 2.1.3 经方验方陈培英10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味(炙麻黄 36 g,射干、姜半夏、款冬花、3炙紫菀各 610 g,细辛、五味子各 35 g,干姜 5 g,大枣 5枚,核桃仁 30 g)治疗 82例寒性哮喘患儿,近期总有效率 95.12 %;远期诸症状明显减轻者 71.79 %,3 年未再发作者占 28.21 %。表明射干麻黄汤温肺化饮、止咳平喘治疗寒性哮喘疗效较好。夏德军等11认为小儿哮喘夜间较重,治疗应采用温补肾阳、宣肺平喘之法,自拟定喘胶囊(制附子 30 g、麻黄 15 g、细辛

10、9 g、川贝母 15 g、白果 20 g、射干 20 g、胆南星 20 g、全蝎 30 g、蜈蚣 20 g、太子参 30 g、苦参15 g、乌梅 20 g、五味子 20 g、甘草 15 g,研粉 0.25 g装胶囊)治疗小儿哮喘100例,治愈 87例,好转 12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9 %。邹文庆13自拟五子平喘汤炙麻黄 36 g,半夏、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各 58 g,车前子(包)612 g,杏仁 35 g,炙甘草 36 g,五味子、干姜各 68 g,地龙 69 g治疗小儿寒性哮喘 100例,并随证加减;对照组予口服利君沙片、氨茶碱片、酮替芬片。两组均以 7 d为 1个疗程。

11、结果:治疗组 100例中显效85例,有效 9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94 %;对照组 92例中显效 57例,有效14例,无效 21例,总有效率 77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朱海13将 91例寒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6例给予温肺平喘化瘀法(麻黄、炒紫苏子、地龙、枳壳各 5 g,桔梗、苦杏仁、桃仁、五味子各 8 g,法半夏、炙百部、赤芍各 10 g,橘红 3 g,细辛 1.5 g)治疗,对照组 45例给予头孢唑啉、氨茶碱治疗。疗程为 7 d。结果:治疗组治愈 22例,好转 21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 93.48 %;对照组治愈 10例,好转 25例,未愈

12、10例,总有效率为 77.78 %。任勤等14采用温肺化痰散瘀之小儿寒喘合剂(由麻黄、桂枝、细辛、桃仁、川芎、紫苏子、莱菔子、黄芩、蝉蜕、地龙、远志等组成)治疗小儿寒哮,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相近,但小儿寒喘合剂有更明显的化痰及改善患儿症状、体征、舌脉的作用,并能降低 IgE、IL|4 及 IL|5水平,改善气道慢反应性炎症状态,其降低 IL|4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李荣平15根据镇江市中医院黄锡琨主任的经验方定喘号治疗寒性哮喘、定喘号治疗热性哮喘患儿,共 300例,其中用定喘号方炒紫苏子 6 g、白芥子 6 g、炙白前10 g、炙麻黄 5 g、杏仁 10 g、地龙 10 g、橘红

13、5 g、制半夏 6 g、鹅管石 20 g(先煎)、炙远志 10 g、炙紫菀 10 g、炙僵蚕 20 g、全蝎 5 g、炙甘草 5 g治疗寒性哮喘 198例,疗效较满意。2.2中医外治法沈志峰等16将 88例儿童哮喘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 66例采用中药“治喘贴” (麻黄、细辛、白芥子、矮地茶等)贴于双侧肺俞、膏肓、定喘穴。对照组 22例采用安慰贴外敷。两组同时服用氨茶碱,连续治疗 4 d。治疗后无数据1例。结果:试验组 65例,临床控制 49例,显效 11例,进步 2例,无效 3例,疾病控显率为 92.31 %;对照组 22例,临床控制 9例,显效 7例,进步 6例,无效 0例,疾病控显率为 7

14、2.72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刘天骥等17将小青龙汤原方熬膏贴敷肺俞穴治疗小儿寒哮 69例,结果痊愈 28例,显效 21例,有效 13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89.9 %。张梅馨18运用江苏省通州市中医医院自拟方温肺平喘汤(炙麻黄、甘草各 5 g,全蝎、细辛、干姜各 3 g,地龙 12 g,半夏、蝉蜕、炒莱菔子各 10 g) ,并随证加减,灌肠治疗小儿寒性哮喘 32例,结果显效 27例,好转 4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6.9 %。周志荣等19采用直肠滴入方法治疗小儿哮喘(包括寒哮热哮)50 例,结果显4效 38例,有效 10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 %

15、。王传军等20推拿肺俞,并在肺俞、膻中穴拔火罐治疗 50例寒哮患儿,结果治愈 13例,好转 28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 82 %。马秀华等21使用温针足三里加自拟温肺平喘汤治疗寒性哮喘 50例,结果显效 36例,有效 10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 92 %。3 结语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哮喘之寒哮证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治疗上从整体观点出发,立足病证结合,辨证施治,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小儿寒哮证多以解表散寒、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等为辅,在治疗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努力解决。 (1)对寒哮证的病因病机认识较局限,仅停滞于某一特定环节、阶

16、段的研究和分析,缺乏宏观的视野,未能对该病及证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系统研究;治疗方法不够丰富,今后应结合其病因病机及总治则,进一步完善其治疗方法。 (2)多数临床报道仍为验案总结或临床疗效观察,缺乏规范化科研设计,疗效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使试验的可比性和重复性差,不利于临床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应加强研究力度,使研究成果及时得到推广,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3)中医药对治疗哮喘之寒哮证发病机理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系统化的研究。今后应该从免疫学方面、分子水平和基因角度深入探求小儿哮喘寒哮证的发病机理,以便指导临床治疗。(4)中药疗效的现代药理研究不够深入,应进一步研究中草药在体内的化学反应,找到中药作用靶位和作用途经,从而筛选出明确的具有抗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药物;通过临床观察及药理研究,找到治疗小儿寒哮证的中药,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参考文献】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