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0214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6087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与《论语》021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子与《论语》021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子与《论语》021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孔子与《论语》021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孔子与《论语》021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与《论语》02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论语》02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与论语 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郑重提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美国名人年鉴手册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排在第一位。 目前为止,中国在世界已成立了20多个孔子学院,计划在全球建立100个。目的:促进汉语教学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孔子其人 二、孔子的一生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与人为善 三、论语 一、概况: 论语成书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2、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二)实践“仁”的标准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学而 ) “孝弟者,仁之祖也。” (管子?戒篇) 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

3、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子罕) 由于当时的家族组织与行政关系密切,在家能孝悌者,在政治上必定能敬重君主、公卿,所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 教育思想 培养目标: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教育作用: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4、教学方法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可见,孔子从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教书育人 一、在学识和人格方面是学生的楷模。 子贡问孔子曰:“ 孔子圣矣乎?”子曰:“圣吾不能,学不厌教不倦也!” (孟子) ? 二、以自己或别人有效的学习经验作为证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

5、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弟子三千,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社会地位各不相同,文化程度高低不等。孔子采取分级、分科的方式,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志趣,承认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各有所得,为社会培养多样人才。 ? 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老老实实的态度。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的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态度。 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

6、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曾参、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身后荣辱与深远影响 历代追封追谥 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对孔子进行追封追谥。 孔子与中华文化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并养成学、思、行结合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为政)? 四、民主

7、的教学作风,热爱学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 子路问孔子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 孔子还曾多次与学生平等交谈理想,尊重学生的志趣。从此可看出,孔子提倡民主教学作风,真诚热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孔子在曲阜孔林内的墓地,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 *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02年9月8日,高3.3米、重一吨的孔子青铜塑像于北师大百年华诞之日在北师大校园落成。 2005年8月10日,人大孔子研究学院向人大常委会

8、提议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曲阜孔庙 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大成殿是最典型的建筑之一。 曲 阜 孔 庙 大 成 殿 嘉 定 孔 庙 嘉定孔庙 始建于南宋1219年,位于嘉定镇南大街。孔庙内设嘉定区博物馆。门前为东西甬道,甬道东西均有牌坊,即育才坊和兴贤坊,面对孔庙大门的牌坊叫仰高坊。沿汇龙潭有石柱,柱顶上刻有姿态各异的72只狮子,进门是潘池,再往前是大成门。大成门前有龟座7只,背负大石碑,记载着13世纪以来历代修建孔庙的情况。孔庙内设有“考场”,向游人介

9、绍古代的科举制度。 上海祭孔活动,现场表演情景诗 2005年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活动现场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道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可见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不是富贵,而是“道”即“仁”。

10、“学”对孔子来说,不只是获得经验知识,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必须自觉地做的事,所谓“学”就是指个人关注于“如何成为人”所日渐深刻地获取知识。借着这样的学习,把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存在。 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11、注本: 论语的注本非常之多,据日本学者林泰辅论语年谱所著录,关于论语的著作有三千多种重要的注本有: 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 宋朱熹论语集注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康有为论语注、 民国程树德论语集释、杨树达论语疏证等, 今注本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论语今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二、论语的思想 (一)论仁德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论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109次)。即“仁者爱人”。这在当时属进步思想。 如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 (二)“仁”的内容 对于“仁”的解释,散见于论语的许多条目之中,它以或问、或答、或自语的形式出现,因人、因时、

12、因地而有不同的阐发。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 ?子路)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学而) -仁者与不仁者的不同外在表现。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论语? 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仁”和“礼”的关系: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礼以仁为本,仁以礼为用。仁是内在的观念,礼又是仁的外在形式。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请问

13、之? ”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论语? 阳货) 三层含义: 1、出门办事必须态度恭敬 2、工作(治理民众)要严肃认真,要有像参加祭祀那样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3、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 君子知道“仁”是美名,所以终不去仁,所以能慎处富贵,安守贫贱 。仁对君子来说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终食之间”是时时刻刻的意思,是常境;“造次”、“颠沛”是讲变境,君子遭受这种突然的变化,仍能不违仁。 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教学过程:孔子明确提出应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是知识外化的过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其思想为儒家后学所继承和发展,并以孔子名义总结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 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这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论,对我国古代教学曾起过重大的影响。 教材:孔子晚年,皓首穷经改编出的“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