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禹矿难的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969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平禹矿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平禹矿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平禹矿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平禹矿难的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平禹矿难的思考工程管理2班 崔清 J10230201【摘要】一提起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就会让人心酸,会让人流泪。翻开每一年的日历,在每一个月份里,都有那么几页沉甸甸的、黑色的日历让人心颤。每一篇矿难的报道都是触目惊心,每一次矿难都预示着死亡,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一次次矿难,一场场灾难,无不在人们的心里埋下阴影,让那些遇难者家属痛彻心扉。面对这些灾难,在痛定思痛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引发这些灾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关键字】矿难 问题 解决方案 安全2010年10月16日6点左右,河南平煤集团平禹四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井下当时共有276人作业,事发后239人撤至地面,37名矿工遇难。此次事故发

2、生后立即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此次事故伤亡人数较多,比较严重,而且暴露的各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该矿副总工程师刘文彬在事故发生时段下井带班竟还发生如此严重的矿难?副总工程师带班下井既没有“陪死”也没有“共生”,矿工罹难了,而副总工程师升井了。这让寄希望于领导带班下井制成为遏制矿难发生“杀手锏”的政府部门与民众,不得不重新考量这一制度是否具有“举一纲而万目张”的威力。毋庸讳言,矿山生产安全问题已成沉疴积弊,这种态势下寄希望于微观层面的制度改良牵住牛鼻子,很难。领导带班下井也好,建设地下避难所也好,无不是微观层面的制度改良。事实证明,领导下井制在出台之日即遭遇畸形

3、解构,有的突击提拔“矿长助理”,有的矿领导考勤造假,不一而足。甚至可以设想,在偌大的地下工作面中,下井的矿领导也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工作面而不致濒临险境。具体到此次矿难,平禹煤电公司由中平能化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平顶山瑞平煤电公司、禹州市国资委共同出资组建,那么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大企业中,其中一个矿的副总工程师乃至矿长,会处于怎样相对底层的地位,他显然很难给出资方带来“性命压力”,既如此,那么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构筑安全体系就缺失了足够动力,而处于管理底层的矿领导也只能“听天由命”。第二个问题是有领导带班入井就能高枕无忧吗?2008年该矿矿井的同一工作面也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2

4、3人死亡,这次是在采取瓦斯处理措施时出现的。在治理瓦斯突出的矿井,为何有276人作业?16日下午紧急赶赴河南禹州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曾严肃地指出:做突出治理时,一定要等其他作业面停止之后。本身是高瓦斯矿井,很容易出现爆炸事故,“这是不是可以避免、可以预防呢?!”第三个问题是人们的安全意识在哪里?16日凌晨开始,以屠涛为队长的班组进入发生事故的219采面。老矿工说,该队安全员何宗黎曾向地面通风调度室报告瓦斯浓度超标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继续工作(有生还矿工证实,何宗黎上报瓦斯浓度超标后,调度室未立即做出撤离决定)。据这名矿工介绍,该矿处理瓦斯超标的程序是:安全员将情况汇报给地面通风调度室,调度

5、室汇报给总工程师司新波,司新波汇报给矿长张爱国,由张决定撤还是不撤。但面对险情,矿方没有采取措施。为何此次会如此拖延呢?“现在产量太低,为了多出煤,矿上嫌停工撤人麻烦。”老矿工解释说,平禹煤电四矿原有煤层快挖完了,目前每个月产量约1万吨,与原核定的30万吨/年的产能相去甚远。危险袭来时,生命不能撤退,只能为了利益坚守直至悲剧发生。导致发生这一切的,正是根深蒂固的利益至上思维和冷酷无情的牟利手段:钱比命重要,要煤不要命。在利益面前,生命只能退却。这就是无数矿难背后隐藏的死亡逻辑。当然,钱是自己的钱,命是别人的命。但事故发生后逝者已逝,而生者未安。以上提到的都是主观性的问题,那客观得看,瓦斯治理也

6、许真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这绝对不是矿难必然会发生的理由。但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却未必是世界性难题。否则,那些低矿难发生率的国家譬如英国的煤矿开采绝不至于多年来一直保持零死亡的记录难道这些国家的煤矿都是低瓦斯煤矿或者干脆就没有瓦斯?地震的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灾难性气候的预警是世界性难题;中国足球赌球腐败积重难返,竟然也有官员称扫赌为“世界性难题”,此外还有,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网络版权保护是世界性难题,沙尘暴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堵车是世界性难题我承认存在世界性难题,但我们更该问的是,同样难以解决的难题,为什么在其他一些地方没有酿成恶果呢?从1999年以来的11年间,矿难使5万多人丧命;今年以来,遇

7、难人数超过30人的矿难已不下5起,此情此景下,不来一番制度大变革,显然是不行了。世界著名的矿业大国南非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曾经历过严峻的矿山安全形势,当时每年矿井事故死亡人数都在千人以上。1987年南非组织专家对煤矿矿难的性质、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了控制煤矿事故发生的措施:一是对煤矿安全管理立法,依法管理煤矿安全;二是建立煤矿瓦斯治理实验室,对煤矿瓦斯进行研究和探索,加大瓦斯监控力度,制订治理瓦斯的规程和措施,强制煤矿企业严格执行;三是强化煤矿矿工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遵章守纪的意识;四是加大对煤矿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开采技术,大幅度提高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尽量减少井下

8、从业人员;五是提高死亡人员的补偿标准,使矿主意识到发生事故赔不起。南非煤矿事故死亡一人,补偿标准30万兰特,当时币值相当于我国人民币45万元左右。经过依法治理,南非煤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进入先进国家的水平。特别是煤矿的瓦斯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水准已达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矿业大国的程度。与过去每年煤矿事故死亡成百上千人相比,2005年南非煤矿事故死亡仅15人。南非在矿山安全领域已形成一整套完善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矿山安全领域加强与南非的合作,借鉴、吸收其成熟的经验、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我国的法理层面现在也已经很完善了,安生生产法及其配套的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规定得很详尽,很全面。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各行业和企业也出台不少规章制度的。对于安全生产问题,中央一再三令五申,江泽民总书记曾以“责任重于泰山”要求各级干部抓好安全生产。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对安全生产工作是极为重视的,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罚也是非常严厉的,安全生产几乎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可以这么说:“安全生产”时时刻刻在警钟长鸣。 对于引起矿难事故濒发的原因不想在些多说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体行为。在已经发生的血淋淋事实面前,应该良心发现,应该吸取教训,彻底贯彻“安全生产第一、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