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783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上好一堂数学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潘集区“上好课”专题读书心得大赛稿件对上好数学课的思考 上好课读书心得引言作为新老师,我新学期的教学任务是七年级(2)班的数学课。第一节数学课上,我针对所教的七(2)班做了一个调查:问问班里哪些同学从心里喜欢数学,哪些同学从心里讨厌数学?前一个问题人数约有2、3人;后一个问题约有3、4人,绝大部分同学认为不得不学数学;上面的调查结果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 看来学生对数学不是“情有独钟”,甚至是惧怕数学。我是以数学是中考的重中之重科目自居,强迫学生“不得不”学数学,还是尝试着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初中数学,进而转化为喜欢数学呢?我选择了后者!思考二: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更抽象,难度更大,农村学生因为基

2、础薄弱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会存在更多不同程度的困难。如果一味加大作业量搞题海战术或是生填硬灌,只能让大部分学生越来越厌烦数学。思来想去,必须抓住课堂45分钟!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的魅力,感受来自数学自身的乐趣;不吝惜表扬鼓励,充分张扬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让学困生愿意听,让中等生“掂掂脚就能够的着”,让尖子生“吃的饱”。进而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正文 我认为,一堂数学课就是要解决好“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对我来讲,“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难把握,因为这需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度的思考。一、如何把握“教什么”1开发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据我了解,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是由于

3、学生感觉现行的数学教材呆板有余,生动、活泼不足。于是我决定尽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选取较为生动、贴近生活、故事性强的例子进行引入。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就通过古印度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引入,激起学生学习该节课内容的兴趣;通过现在的热门话题贷款购房,教育储蓄等,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通过两种打折销售方案的对比连续两次降价10%和一次性降价20%揭示售价变化的奥秘。让学生感觉数学离日常生活中是那样近,学生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了,正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2分析教材,整合知识

4、,培养数学思维 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是感觉数学太难,根本不是一般的人能学好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能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没能很好地把握数学的精髓思维。 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技能之一,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学数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想善算”,有理数的运算更是初一新生的难点之一。我在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强调新运算法则的同时,及时与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法则加以对比,与小学计算相比初中的计算仅仅多了一个判定符号的过程,解决了符号问题,剩下的与小学计算没什么两样。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比较,有利于正确理解新内容

5、的实质。努力为学生提供搭建新的知识结构所需的优质素材,从而易于接受新概念、新知识。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间竟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时,就会对每一部分知识都不轻易放松。找到了联系,学起来自然有了头绪,对新知识也不犯怵了。 分析、整合教材一定要联系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难点、重点。每教一部分内容,我都会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钻研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实验稿),甚至要将该部分内容的中考题认真揣摩,以此来明确该部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比如在整式的加减这一章里,对于列代数式,书上并未单独出现,我运用引导、探索的方式单独上了两课时列代数与找规律。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代数式和代数思想的理解,而且为学生后续学

6、习列方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思维是在过程中体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必在过程中完成。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通过大量题目进行训练,只能起到熟悉结论的作用,可以做到解题的立竿见影,但绝不能替代思维的训练。再比如,对于合并同类项,我在教学时格外青睐把它与乘法分配律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怎么想”和“为什么这么想”的问题。从而很自然的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如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彻底解决好“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的问题,那么学生就能较顺利地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了,进而对学好数学初步树立了信心。二、如何确定“怎

7、样教”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1充分借助集体思维的优势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 学生的个体思维在集体思维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得以发展,与个体思维相比,集体有明显的优越性。思维的灵活度更大,批判性、发散性、创造性更强,有许多题目的证法都是受到别人的启发后产生的。所以在课堂上我放开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我发现在教学中讲得过多,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机会相应就会减少,致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缺乏活力与生气,如果让他们的想法得以展示,他们会产生成就感。由于他们的才干在同学中得以展示,他们愈加深入思考、积极投入(这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的)。也恰恰由

8、于学生的年龄所致不肯服输,从而也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会出现为一种解法相互据理以争的局面。乐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始!所以我在上课时,会以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一道例题出来后,我总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发言讨论,从不轻易否定。我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于好的方法我会大加赞赏,坦言“你的方法比老师的更简洁,我都没想到,真棒!”在这种活动中,慢慢的学生敢于发言,积极讨论,他们常常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是我所料不及的。学生会举手争着回答问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讨论气氛浓厚了。这是对开发教材之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种尝试。 在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主题,放手发动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享

9、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大部分学生有成就感。“张扬个性”并不意味教师的工作减轻,相反教师会更累了!让学生发言,势必对其好的做法及不足之处适时做“到位”的点评,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学生讲不能替代教师讲,否则也会遗弃一部分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数学知识强有力的支持!要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教学急智。这里不妨举一个给我映像深刻的教学片段:在第一章有理数的复习课上我和学生一起讨论-a的含义:师:-a一定表示负数吗?生:不一定!师:谁能给我举个例子呢?甲同学你来说说(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举手的较多)甲:a要是-1,-(-1)就是1师:很好,请座,看来带负号的不一定都是负数这时不知后排哪位同学清声接了一句话茬“是的

10、,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有可能是唐僧来!”我的第一反应:这个笑话类比的太形象了!于是把这位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大笑之余,对这位同学的发散思维做了充分肯定和表扬。最后我总结道:“正像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一样,带负号的不一定是负数,-a只能表示a的相反数。”事后我刻意在考试中考出“-a是负数”的判断选择支,结果全班48人仅3人错选。当然做为年轻教师自己在这方面并不象经验丰富的教师那样能够游刃有余,所以我会静心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精心备课,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2鼓励到位,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往往来源于成功的积累。要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

11、自信,就要让他们有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恰到好处的、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必须是真诚的、赞赏的,我有时用是语言大加赞赏,有事是会心的一笑,有时发动学生一段热烈的掌声记得我班有一位最初讨厌数学的初二休学生,他认为自己不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曾有一段时间,我也这样认为。但有一次,他居然用特殊值的方法很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关于绝对值的问题!于是我说“许笑祖说自己学不好数学,大家看,这道题他的方法多巧妙,咱们班数学最好的同学也没想到!我觉得他到了顿悟的时候了!”课下我又一次私下表扬了他!后来我发现他爱问问题了,爱做数学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以前数学考试只能考40多分的他,在一次

12、单元测验中考了60多分还不满意,学习数学更主动了!这件事教育了我,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作为老师首先要对他们真正建立起信心。有时,学生课下与我讨论的好题、好方法我会不失时机地在课上介绍给大家。其一在于介绍题目本身的价值,其二是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暗示其他学生:班里还有这么聪明的学生!有这么勤奋的学生!以此来激起其他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这一招儿还比较灵,学生会主动找我额外留作业,互相比谁做的题多!对此我心里感到很是欣慰。3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要想使学生乐于学数学,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让学生喜欢授课教师。每个教师都有其自身

13、的优势,教师要善于借助自身的优势吸引学生。分析自身条件,我觉得,我能在课堂上、在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征服学生。学生乐于跟自己讨论,甚至愿意与我竞争。有时学生与我讨论问题,第一句话是:老师,我的方法比您的简单!我并不因此而生气,这不正是自己所期望的吗?所以我会冲他们会心地一笑,说:“是吗?太好了!”课堂上出现多种解法时,我的点评是方法化而不是方向化的。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每种解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易于接受的方法。对学生的不同解法,无论对与错,都从思维方法上加以挖掘和扬弃,不评判自己的解法是最优解法,以免使学生的思维定向化。自己出现失误也会很真诚

14、地向他们说“对不起”。从而形成了同学之间不互相嘲笑、有想法敢于沟通的良好课堂氛围。结束语通过开学两个多月的实践探索:讨厌数学的学生,有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有的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对学好数学有了信心;在刚结束的七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所带班的数学及格率超过60%,与学生入学成绩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知道,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教师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甚至是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又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升,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形成教师内化了的知识;需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认真地加以研究;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信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是学生愿意上数学课的一个前提。自己的教学生涯才刚起步,未来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想只要有对学生有真挚的爱心和满腔的责任心一定能上好每节数学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