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778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如此 注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

2、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

3、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

4、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在最近几次研讨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收学

5、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在课堂上,根本听不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就算结束。有的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或者对自己的角色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

6、,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3、新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在重点中学,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师的金标准尤其是职称评定,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很高,教师迫不得已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用题海战术,加课时加重作业等比较保险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与此相反而还有些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过份地强调过程和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却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抛弃了结果。笔者曾观摩了一次初三的数学模型研讨

7、课。上课的教师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简单引入课题后,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思考。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整堂课完全放手,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得很充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没有体现。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教师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对课堂进行必要的指导,也根本没有对知识系统必要的讲解或者引领学生思考。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4、教材容量过大课时减少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必须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但是,学制课时是有限的,还要缩短学制,减少课时。在有限的学制,课时里,既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以初中数学为例。在新教

8、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教学难度大。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与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对课程改革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目前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1)迷信信息技术,依赖心理过强,一是以信息技术的运作代替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甚至出现电脑打开,学生闹开,教师跑开的不良现象;二是以信息技术无限制的增加知识传授的密度,教学方式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效率很难有效提高;三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排斥其他教学手段,无限推崇软件教学而忽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2)硬件设备建设快,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慢,软件建设

9、速度迟缓,力度不够。(3)在技术使用和管理上,观念没有与时俱进,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只是电教老师的职责,学科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完成学科教学。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对策1、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树立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对于新课程实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经常用新课程三维目标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并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同时要明白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

10、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课改主要不是否定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是渐进性、积累性的过程。不能迈大步,更不能一刀切。课改是“国际理念,本土行为”,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积累、提升。2、灵活整合新教材,紧扣课标进行合理取舍 如果说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是属于宏观把握的话。那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微观上对专题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标,进行大胆取舍。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由于课标没有对教学目标的上限作出具体规定,这就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

11、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学科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3、要重视教法研究,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内容特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清醒的认识两点: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二是在教学设计“求新

12、”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务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 “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4、要用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课改 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各有所长。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

13、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科学知识所需要的多种智能,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多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和其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新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要跟进新课程实施关键当然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也很重要,如何让教师无后顾之优地用新课程

14、理念进行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新课程实施,要下大力气制定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其次,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如果需要用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则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必须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毕竟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才最具说服力。总而言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21世纪教育应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能力。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与奋斗必将化作明天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