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055659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综合复习三十二作文辅导之材料作文编稿:邴绍明责编:程彦芳一、要点梳理(一)材料作文特点1审题的整体性: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观点的多向性: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就意味着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3、高度的开放性: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材料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同话题作文一样,是比较自由的,考生尽可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甚至

2、创造性地发挥。4、严格的限制性:材料作文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也就是说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二)材料作文的类型1、叙事类叙事类材料作文,它按照传统材料作文的模式,给一则现实中的叙事材料,让写作者根据材料内容来进行写作的命题模式。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2、寓言类所谓“寓言类” ,就是通过对所给语言故事的理解,提炼出符合审题立意的一种新材料作文命题类型。寓

3、言是假借虚拟的故事或是自然物的人格化来讲述道理的文学样式,它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表面化的,真正的实质核心是其中蕴含的深奥的人生哲理或抽象的劝诫言论。读所给的寓言材料,要透过其表观其实质,尤其是对于整则材料做总括性的话语,要格外关注。3、名言类这类材料一般是一首小诗或一些名言警句,是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不可随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语言。对警句型材料审题时,我们要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现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当今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读,发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4、漫画类这类材料所给的是一幅(几幅)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取材内容多源于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而言,漫

4、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它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提示问题现象。因此漫画中夸张厉害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漫画的艺术夸张解读其对应的现象或问题。5、联想类所给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意义,或者是相对抽象,需要写作者根据提供的材料命题发挥想象,补充一种合理的结果展开写作。联想类材料通常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甚至带点语意不够明确的“含混性” ,这也给写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写作难度。需要指出的是,写作者展开的联想,要合情合理,不能歪曲所给材料,也不能完全抛开材料自主作文。6、多则材料类这类材料作文是由多重材料共同提供写作要求的。它在材料组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则材料的基本寓意

5、,共性中蕴含个性,整体包有个体。写作时,要把组合材料中的共性特征找到,准确立意。(三)材料作文审题误区及策略1、审题误区材料作文往往要求作者根据材料内容自主作文。我们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立意” ,要求我们通过对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挖掘、提炼其内含的丰富意蕴,进而选择一个深刻、精要的思想认识,确定文章表达的主要意向。 (1)要开掘生发,忌浅尝辄止。 文章的立意,贵在高远、丰厚、新颖,为此,作者就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积极开掘生发,以寻找材料的深层意蕴。提炼主题、开掘意蕴的成败,关键在于意蕴的高低深浅。 (2)要选好角度,忌漫无边际。 所谓好的角度,是指准确、巧妙又新颖的角度。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视角观察

6、,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许多典型材料,在意蕴上都有多层次引申生发的可能。作者在立意时,就需要寻找那些最适合自己精神追求的“层次” 。一旦寻得,作者就应在这个“层次”中尽自己的可能生发出最高的精神境界,让文章发挥出最大的思想感情的能量。 (3)要力求创新,忌陈词滥调。 创新是文章成功的关键。高明的作者,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又人人笔下皆无的情理。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写供材料作文,更要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切忌沿袭前人已有的传统,亦步亦趋;也不能按照人们通常的惯用思路,人云亦云。 (4)要“实事

7、求是” ,忌脱离材料。 写材料作文,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忌脱离材料。这是此类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离开材料,想当然地自命题目,大谈与材料内容相去甚远的话题,就失去了此类作文的意义。 2、审题策略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

8、主题的能力。因此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1)抓关键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 ,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

9、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意思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观点“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2)以果溯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

10、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3)辨明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

11、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

12、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 、“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 、 “理论要联系实际” ;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 、 “敢于挑战” ;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4)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如,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

13、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 ,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 ,则要“有庄稼”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

14、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他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总之,对于材料,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你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先根据材料抓住关键词语,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归纳出一个鲜明的结论。若关键词语不明显,还可以通过因果、辨证关系来推主旨,最后要联系现实。审题时还要把握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是

15、褒是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审好题,立好意。二、考点解析(2010 海南)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的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 ,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

16、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解析】以上信息包括两部分内容:命题材料和写作要求。写作要求中对立意限制的关键语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而“不脱离含意”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命题材料又分为两个层次,且两个层次之间构成分总的关系:一层是三个事例,二层是这三个事例反映出的哲理“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是材料的题旨。如果再联系命题信息中的作文要求来看, “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是总的立意,而三个事例则是可供选择的角度,并且限制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都必须与人才成长的规律有关,否则就不符合作文的要求。我们认真审视,这则材料在题旨的统摄下,第一个事例的重要信息是“小鱼缸只能长到三寸来长” , “大水池长到一尺来长” ;第二个事例的重要信息是“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和后面的生存本领;第三个事例的重要信息是随机选学生,老师给予了更大期望,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事例中分别提炼出论点,还可以综合以上材料整体立意。从“热带观赏鱼”这则材料可以有以下立意:到江河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