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474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招聘考题与答案汇编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招考题与答案汇编试题1【C】【答案解析】:题干为动机的定义。2C【答案解析】: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他们能区别4种基本味道:甜、咸、酸、苦。3 C【答案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4D【答案解析】: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5D【答案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在20分钟内最快。6A【答案解析】:学前晚期(56岁)的幼儿个性初具雏形。7A【答案解析】:单词句是115岁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8A【答案解析】:布里奇斯发现儿童在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完全未分化的。9C【答案解析】: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属于

2、愿望性想象。10B【答案解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page11B【答案解析】:用整只手臂到用手,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12C【答案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13D【解析】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移情。14D【答案解析】: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15B【答案解析】: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填空题答案:1时间知觉 时间概念2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3思维 概括性4内部言语5社会化 丰富和深刻化 自我调节化6动机作用 组织作用 信号作用 感染作用7亲社会行为的发展page名词解释答案: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

3、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儿童的延时模仿和表象发展有关。3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这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4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5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

4、提的;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page简答题答案:1. 【答案要点】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嗅、味、触与平衡觉等。2. 【答案要点】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袭现在:(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与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必须对儿童有一定的注意的要求。(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

5、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3)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3. 【答案要点】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更为明显。因为,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动,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4. 【答案要点】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

6、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从孩子刚出生,父母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page论述题:1.【答案要点】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点:(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应对措施: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应

7、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3)无关刺激的干扰。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里还“惦记”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

8、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2. 【答案要点】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形成所谓先天与后天、成熟与学习、环境与教育之争。(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代表人物有高尔顿及其“

9、遗传定律”、霍尔及其“复演说”、格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2)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3)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并被统称为“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有:吴伟士、施太伦。(4)相互作用论。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代表人物是

1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我认为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它们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不可偏废。page案例分析:(1)【答案要点】(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2)【答案要点】这是因为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

11、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题三单选选择题:1A【答案解析】心理过程可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个性的三个方面。2A【答案解析】:正常婴儿主要依靠视觉定位。3A【答案解析】:“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距离知觉,距离知觉又称为深度知觉。4C【答案解析】: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五边形一八边形一三角形一

12、正方形。5C【答案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6A【答案解析】:儿童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的交流中才能进行。7D【答案解析】: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个性形成的基础不是人体的内在需要,动机的基础才是人体的内在需要。因此,答案为D。8D【答案解析】:惩罚并非一定是抵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9D【答案解析】: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10D【答案解析】:感染性是信息交流工具中情绪的特点。page填空

13、题答案:1感知觉2注意3冯特4上下 前后 左右5识记 保持 提取6语言名词解释答案:1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2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特点。3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page解释心理现象:1. 【答案要点】心理是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虽然黑猩猩和幼儿的环境相同,但遗传素质不同,与环境作用的方式不同,所以黑猩猩不能形成与人类幼儿相同的心理。2. 【答案要点】儿童的注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新鲜的、生动的刺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另外,儿童的想象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14、。3. 【答案要点】感觉具有适应性,即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提到的情况属于嗅觉适应。4. 【答案要点】题干中提到的是气质“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5【答案要点】题干中提到的现象体现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page5. 简答题:1. 【答案要点】意志与幼儿心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与认识过程有意性有密切的关系。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过程有意性也是意志过程的成分。(2)意志和情绪有密切的联系。在意志行动中,无论是遇到了外部障碍还是克

15、服内部障碍,以及目的能否实现,都会引起人积极争取或积极拒绝的态度,即产生情绪。情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既能鼓舞人的意志行动,又能阻挠人的意志行动。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特别是理智感的发展,正是意志对情感调节作用的表现。(3)意志和动机体系有密切的关系。意志是成体系的活动,意志活动与动机的体系相联系,各种动机的斗争以及最终形成的动机主从关系决定着意志行动的目的和方向。【答案要点】幼儿时期是想象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2【答案要点】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认同阶段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