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教案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347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教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语文]八年级教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语文]八年级教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语文]八年级教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语文]八年级教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教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教案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一)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之后,对现实社会追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站立起来的祖先”概述了由猿进化到猿人的历程。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国的代表是云南元谋人。 “北京人的足迹”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述了由猿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北京人能完全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使用火等。但是,北京人还兼有猿和人的两重性。山顶洞

2、人是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阶段。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外型,尤其脸部和脑量等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山顶洞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最终形成了。 从内容上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探索人类的起源虽然从世界范围谈起,但始终以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贯穿全文。课本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说明人类演进的过程。(2)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古猿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是由于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同样,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得以生存的条件也离不开当时的自然环境。(3)突出了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3、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勾勒出人类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了由直立行走手、脑的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的漫长过程。(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

4、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2、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供资料,师生讨论 图文并茂,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课堂反馈。三、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 讨论我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 你知道几种关于“我们祖先起源”的说法?你认为哪

5、种说法比较合理?(阅读与想象朗诵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同时让学生观察图11攀树的古猿想象图并朗读“阅读卡”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当时古猿可能的生活情况,让学生知道“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科学的。 承转 人是由猿转化来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直立行走、生产劳动、火的使用) 思考与讨论) 促使部分古猿直立行走,向人类演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展示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的坦桑尼亚,距今377万一359万年之间,同时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利用非洲地形图设置场景:1000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东部地区形成了一条南北纵向的大裂

6、谷,裂谷东部陆地上升。学生思考: 当时的古猿生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古猿下地后会遇上哪些原来在树上不会遇到的问题?古猿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学生从环境的变化角度去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地质学的第三纪中期(距今约6500万一300万年),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而非洲东部地区由于陆地上升,降水减少,原来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起来,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了地面活动。下到地面的古猿随即就面临如何获取足够的食物、如何躲避猛兽等生存问题。于是,下到地面的古猿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从而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 讨论直立行

7、走对人类体质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直立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便逐渐形成;直立行走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变化;直立行走还使头颅逐渐托置于脊柱正上方,促使脑的发育。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13猿“手”与人手比较图,并思考: 你能看出猿“手”与人手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猿“手”同攀援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小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制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

8、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模仿要求学生尝试不用大拇指去拿文具或书写,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上面的问题。思考从猿“手”到人手演变过程中,是什么因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是什么因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劳动”在这两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改造了手,促使古猿手脚分工、直立行走;劳动过程中促成语言的产生;劳动过程中促进了人脑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最后,提醒学生:劳动虽然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劳动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其他还有如环境、气候等因素。承转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从某种角度讲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改造

9、了人”。而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就是制造工具。体验与思考找一找身边的学习工具等,想想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想一想古人类的常用工具会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结合图14史前人类打制的石器,同时展示反映史前人类用过的打制石器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师提示:人类使用这种简单而粗糙的石器的历史长达二三百万年。称为旧石器时代。总结引导学生观察图12从古猿到人类的形态变化,可让学生模仿图中的四种形态,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来了解身体重心的高低与行走、活动稳定性及视野范围等的关系,从而得出:直立行走并能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是云南元谋人。引导学生读图15古人类

10、分布略图,找到元谋人所处位置。承转到目前为止,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东部,那么是否就说明了我们人类就此一个祖先,或者说人类发源地就此一处呢? (引导学生观察图15古人类分布略图,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多源性。)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根据图15古人类分布略图思考:古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亚、非、欧等地区。让学生对照地图册,查阅图中地名所在国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相对有适宜的温度、降水,并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适合人生存、发展的食物等。(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人类起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直接

11、关系。) 由分析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征,引出今天的北京一带当时的自然条件状况:距今70万一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一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并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草原和湖泊,由此引出“北京人”的内容。 思考讨论:1. 北京人化石出土的地点?2. 北京人生活的时代?3. 北京人已经具备的劳动技能有哪些?4. 北京人的生产关系怎样?(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16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同时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图,比较观察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骨形状并思考北京人的头骨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北京人的头部仍然保留了不少猿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突出,鼻子宽扁,嘴部向前,没有下颌,牙齿粗大。头盖骨比现代

12、人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少。从外貌体征看:北京人和现代人还有很大差距,还保留猿的体征。但是北京人已经开始象现代人一样直立行走了。讨论指导学生阅读图1一?北京人围猎肿骨鹿想象图,组织学生讨论: 从这幅想象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北京人生活、生产状况的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北京人十几个或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这与当时的环境密不可分,一两个人难以抵挡猛兽的侵害,简单的经济状况又难以维持上百人的生活,所以只能是十几个或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并且全体人员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果实。 (2)北京入主要依靠采集和猎取小动物为生,如小鹿等。图中正在被北京人猎杀的是肿骨鹿,这一方面说明了肿

13、骨鹿是北京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另一方面,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人当时的生存环境:当时北京人生活的周口店一带森林密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条件与人类形成的关系。 (3)北京人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木棍等简单的工具,同时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承转让学生观察图15古人类分布略图,从而了解,在北京人遗址的同一地区,又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的遗址山顶洞人遗址。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19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并思考讨论: 1. 山顶洞人化石出土地点在哪里?2. 山顶洞人生活的大约年代?3. 山顶洞人人的生产状况有什么重大改变?4. 山顶洞人的生产关系的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

14、山顶洞人在工具制作等方面,已掌握磨制与钻孔的技术。引导学生观察图l一10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同时展示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一些钻孔装饰物的图片或幻灯片。 (2)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情景,并思考:人工取火比使用天然火进步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随着磨制技术与钻孔技术的出现与成熟,原始人已经能够钻木取火或击燧取火,即人类可以随时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创造。所以,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3)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即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

15、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每一氏族都有共同的祖先。氏族的出现与当时的原始人类经济生活的改善有直接的关系。 附: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外貌特征使用的工具用火情况生活群体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70万一20万年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原始群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似磨制石器人工取火氏族 对比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类特征;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则基本上和现代人一样。讨论1.说一说远古人类可能用什么方法摩擦生火?2.人工取火与利用天然火相比,有哪些好处?3.火的使用作用是什么?(该问题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