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061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黎志明一、课题背景:1、 理论背景:里水高中进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如下: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自古有之,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民,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仅只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

2、求。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尽力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人的学习习惯类型大体有四类即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综合型,所以老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使老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分组教学的方法: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

3、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另外,分组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定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规模的发展而变化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赋予新的内容。2、 学校背景:我校是一所镇属综合性高中,目前学生大约有2000多人,39个教学班,办校时间不长,整体生源差。学生个体品质素养、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目前按文化成绩层次分类,有普通高考班、成人高考班、职业班之分。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给予的教育也应不同。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经历了2000年南海市教育局统一的教材、20

4、02年广东省统一的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就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首选。二、研究目标: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始倡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此语出于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实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到每个学生

5、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学生分层。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分层标准进行分层,为保证学生层次划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及入学成绩依据来划分层次。我校教学班分为:A班、B班、C班。A班是成绩较好的班;B班是中等,C班是指基础水平相对落后的班别,高一组教学班中,其中A班有5个,B班4个,C班3个;高二其中A班有5个,B班4个,C班3个。(我校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就已进行适当的分层,这为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提供了大的客观条件) 2目标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高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最高要求)、中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求)、基础目标(教学

6、大纲中最基本要求),并分别适用于A、B、C层的学生。 A层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能全面并深入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综合能力强,教学中全面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培养方面,全面培养并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各种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成绩上是学习的尖子(平时理论成绩在90分以上,操作成绩优秀),是竞赛的能手,要求该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力出成绩。 B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师指定范围内的课外补充资料;在能力上能将所学知识转化

7、成能力,要达到各种能力的一般要求外,要注重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转化迁移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延伸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至少得良好成绩,操作速度快,较熟练。 C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了解教材的同时,要求深入理解教材重点内容在能力上要达到教纲的基本要求外,要强化学生模仿能力、记忆贮存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求同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该科会考取得及格,争取良好。每次操作题都有一定结果。 3.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A层:课本大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重点难点教师以点拔等方式把关处理,要注重补充课本以外的内

8、容;课堂组织教学教师要少讲多练,要多设计问题,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上要注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挖掘出学生个性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这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范例要精选,注重精讲巧讲,注重讲规范、讲发散、讲延伸。 B层:教学内容立足课本,适当补充课外内容;教学方法注重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的途径深化知识、强化技能;课堂教学密度大,是面广而不难这种模式的大容量;范例注重选“小、巧、灵”的题。 C层: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从最基础教起,教学内容量要少,围绕重点;依据C层学生听课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教师要讲的内容讲完,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练,在

9、练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依据学生易遗忘的特点,重点热点的内容反复讲,反复练,达到熟练自动化,以多次重复的方式强化记忆;依据学生判断能力差的特点,作业练习注重讲评,问题分析要详细,注重通性通法。4 测练分层。内容包括操作练习分层、测验分层和作业分层。 操作练习分层的原则是统一的情况下提出不同的要求。统一是指供学生练习的练习卷是一样的,各层次学生做题的要求不统一,操作练习卷上要有划分基础题、中等题(小综合题)、思考题(纵向难题或大综合题)的标记,要求A层学生全做,确保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提下强化学科能力的培养,练出学科的特长;B层的学生必做前两类,选做思考题;C层的学生必做基础题,选做中等题

10、。 测验分层的原则是大考统一、小测分层。章节测、单元测可分层编拟三份不同的试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便于操作的是偏拟同一份试卷,按题号顺序由基础题、中等题再到难题来排列试题,指出各层次必做到那题为止就算是满分100分,B或C层有能力做下去的,也计入总分。中段考、期末考试卷满分(100分)的题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必做,其中设70分的基础题,让C层的学生考试时有题能做,有分可拿,争取及格;约20分的题为中等题,供B层学生突破,约10分的题是难题,供A层的学生攻坚。作业分层。在备课组总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B、C两层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题题必做,教师查阅要认真落实,A

11、层学生的作业可适当“解放”,让学生有选做的权利,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探索一些教师设计或自己想研究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展。5评价分层。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分层和教师工作评价分层。 学生学习评价分层。评价的方式也应分层:C层的学生进步以表扬为主,并且评价要及时,使他们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每时每刻都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B层的学生进步以鼓励为主;A层的学生进步以激发为主,挑战最尖层。四、研究过程: 1分班工作:学校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前,就已经进行的A、B、C三种类型的分班,这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定下了

12、研究性活动开展的客观性基础。 2老师分工合作:不同教学班的老师同,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班情况,讯速研究出新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3统一进度。课堂教学要求不统一,教学进度一定要统一。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有利于各类测练的统一进行,有利于教学常规的管理和落实,同时确保了学分层流动后所学内容的吻合。 4反馈工作: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备课组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以坐谈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分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期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分班的依据是否合理、分层教学是否赞同、各层次的教法是否合适自己、有何补充建议等,问卷调查的数据

13、由级组统计整理。 5科组研究:利用科组活动的时间每学期召开一、两次以分层教学研究为专题的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挥科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参与分层教改实验第一线的教师出谋划策,解决困难。总结经验,研究并制定解决教改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的解决方案,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五预期成果师生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全体学生的发展目标:高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最高要求,理论知识好,知识掌握全面扎实,操作能力强)、中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操作能力较强)、基础目标(教学大纲中最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具备了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师的发展目标:为参与分层教改实

14、验教师均能理解和掌握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六、组织机构:1、研究课题名称: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2、立项级别:南海市市级3、课题支持人:吴健明、邓丁富4、课题总负责:黎志明5、课题组成员:黎志明、邓光文、刘小琴、赖海燕、何伟民、陈笑颜、杜昊宇6、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去指导信息技术课程。七、研究进程:(一)指导思想:整个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要紧密依靠市成立的课题研究组织,依靠我校行政领导或相关老师的指导和协作,我们的课题研究将分阶段进行。(二)、第一阶段:准

15、备及组织发动(2001年11月2001年12月)活动内容有:1、先向学校申请,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组成员,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2、向市课题研究组织、镇信息技术教研室索要资料,组织组内成员上网取资料,学习相关通知。3、对组内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有关因材施教的理论、分组教学的理论、实验方案及子方案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的培训,争取顾问的培训,组员明确活动意义,制订分工合作方式,确立奋斗目标,树立组员的信心。(三)、第二阶段:初步研究2001年12月2002年7月活动主要任务:以研究课题的理论为指导,组员进行实践活动,课内设立实践班等实验对象,组织成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使研究活动能正常化、规范化,并为下一步深化研究打好基础。(四)第三阶段:中期总结,完善深化(2001年8月2002年9月)主要任务:收集、整理第二阶段的各种研究数据和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并反思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总结,进一步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以深化课题研究。(五)、第四阶段:深化研究(2002年10月2003年7月)主要任务:按照调整后的研究重点,实施课题研究。(六)、第五阶段:全面总结,课题鉴定(2003年9月2003年10月)主要任务: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