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区选线 选线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054837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岭区选线 选线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岭区选线 选线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岭区选线 选线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岭区选线 选线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岭区选线 选线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岭区选线 选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岭区选线 选线(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越岭线 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越岭线的关键问题:克服高差。 选线的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 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 均由纵坡控制。 设两控制点高差为H,则路线长度为:,山岭区选线,解决的问题是: 垭口选择; 过岭标高选择; 垭口两侧的展线。,1垭口位置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 2垭口标高选择:标高较低的垭口 3垭口展线条件选择:两侧山坡利于展线 4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一)垭口选择,(二)过岭标高的选择 1浅挖低填: 适用:过岭地段山坡平缓,哑口宽而厚的地形 2深挖垭口 适用:垭口比较瘦削时。 3. 隧道穿越 适用:当垭口挖

2、深在2025m以上,特别是垭口瘦薄时。,可通过:软弱层型、构造型和松软土侵蚀型的垭口 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型及断层陷落型垭口,(一)垭口选择,定义:展线是在两控制点间采用某种方式延长路线长度,以减小纵坡度的过程。 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 展线方式: 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1)自然展线 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2)回头展线 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线。 回头曲线:偏角等于或大于180。,(三)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 。,适合于设

3、置回头曲线的地形:,(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 。,(2)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 。,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 。,(2)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 。 (3)地形开阔,横坡较缓的山沟或山坳 。,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 。,(2)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 。 (3)地形开阔,横坡较缓的山沟或山坳 。,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 。,回头展线应注意的问题:,1. 回头曲

4、线间距应尽可能大,以减少回头个数。 两回头曲线间的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m。 2. 回头曲线执行单独指标。,3. 回头曲线路段纵坡应先确定,然后从两侧接坡。 4. 回头曲线段不能作为缓和坡段使用。,回头展线应注意的问题:,1.回头曲线间距应尽可能大,以减少回头个数。 两回头曲线间的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m。 2. 回头曲线执行单独指标。,3)螺旋展线,(三)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隧道跨线; 在峡谷内,路线就地迂回,利用高架桥跨沟跨线;,在某一处集中提高或降低高度,4)展线示例,(1)利用山谷展

5、线,多次跨越主沟,试坡固定控制点,4)展线示例,(1)利用山谷展线,山嘴固定控制点,利用侧沟,(2)利用山脊展线,4)展线示例,3)利用山坡展线,4)展线示例,曲线没有拉开,增加了回头次数,三、山脊线:,定义: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理想地形:平直、肥厚 一、山脊线的特点与选择 特点:土石方工程量小; 水文和地质情况好,桥涵构造物较少; 线位较高,一般远离居民点,不便于为沿线工农业生产服务; 有时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曾加施工困难; 地势较高,易积雪、结冰等,对行车和养护不利等。,山脊的选择,1.分水岭的方向不能偏离路线太远 2.分水岭不过于迂回曲折,垭口高差不悬殊 3.垭口间山

6、坡地质好,地形不凌乱 4.前后引线要有合适的地形,满足条件的不多, 局部连接,山脊线布设需解决的问题: 1.控制垭口的选择 2.侧坡的选择决定走分水岭的那一侧 3.中间控制点决定路线的具体布设,二、控制垭口的选择 分水岭平直,起伏不大,每个垭口均可为控制点 地形复杂、起伏大,低垭口为控制点 支脉的并排垭口,前后联系较好的垭口为控制点 三、侧坡的选择 侧坡的用途:布线 理想侧坡: 坡面整齐、横坡平缓、地质好, 无支脉横隔的向阳山坡;,四、试坡布线 三种情况 1.垭口间平均坡度满足要求 控制点间采取匀坡布线; AB-BD 2.垭口间有支脉 支脉控制垭口偏离主线不过远,且适当深挖满足两边展线要求;

7、C高放弃,放坡选E缩短路线 3.垭口间平均坡度不满足要求 采用深挖、旱桥、隧道降低垭口高度 回头或螺旋展线争取高程,第四节 丘陵地区选线,一、路线布设原则:,丘陵地区特点: 地形特点:山丘连绵,岗坳交错,岭低脊宽, 山坡平缓;高差不大 路线特点:方案多,路线起伏频繁,平面以曲线为主,1.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组合 2.填挖平衡,减少工程量 半填半挖横坡较缓 挖多于填横坡较陡,4.少占耕地 采用山坡线或山脚线 跨越沟谷、洼地,应旱桥和高填进行比较 冲沟地段:高速、一级、二级直通(旱桥、高路堤) 二、三级绕越,3.采用合适的指标 纵坡平缓:平面标准低,弯曲 平面直捷:填挖方过大,不过分要求快捷工程

8、量过大 不过分迁就地形平面标准低,5.桥涵的修建避免引起水灾 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冲毁和淹没农田,2、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二.路线布设方式 概况为:三类地形,三种选线方式 1、平坦地带直线 若有障碍或趋就点,应加设控制点,控制点间走直线,不无故拐弯,3、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1.两控制点间包括一组起伏 硬拉直线:路线短,但高填深挖,工程量大 弯曲求平:路线长,坡度均匀,工程量大也大 处理方法:取其平均 低等级道路接近曲线求平 高等级道路接近硬拉直线,2.两控制点间包括多组起伏 加设中间控制点,也按 “走直线和匀坡线之间原则进行”,熟悉地形、多走、多看、多问、征求意见,三、平纵线形及配合:,1.平面 平面上不硬拉直线 路线转折不要零碎 采用长缓的平曲线:复曲线、S型曲线 2.纵断面 坡度放缓、坡长放长;陡坡之间要插入缓坡段; 竖曲线要长、缓,较近的同向曲线可合成一个,反向曲线间最好有匀坡段,避免形成锯齿坡; 3.平纵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