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623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迄今为止最专业、最翔实的猛文:歼10观察(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方2006年12月,多年来传说中最神秘的国产战机歼10,终于公开亮相。对于这种国产先进战机,电视台、军事杂志均作了重点报道。虽然并非完全解密,但有些话终于也可以说了。以下,笔者将根据公开照片和视频资料,结合多年的学习、观察心得,说说笔者眼中的歼10战机。定位要想正确了解一种飞机,就必须清楚这种飞机的定位,否则很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举个简单例子,曾经被神话也曾经被贬得一钱不值的米格25P如果以同时代歼击机的标准来衡量,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该机盘旋性能很差的结论;再进一步推论,盘旋性能这么差,这种飞机的设计必然有问题。可问题是,米格25P本身就是作为截击机设计的,又如何能够以当时歼击机的标准

2、来衡量?那么,歼10的定位是什么呢?很遗憾,没有任何报道提及这一点。严格来说,这应该属于飞机立项时设计需求方面的内容,以我国的保密制度来看恐怕到歼10退役以后也未必会公开。不过,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仍有许多蛛丝马迹可循,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推测虽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不会完全脱离事实。很多同好认为歼10必定是一种纯粹的制空歼击机。其主要理由是,作为中国空军未来主力歼击机,歼10必须具备非常出色的机动性才能适应未来战场需要。言之有理,并且也有历史事实依据即堪称第三代歼击机经典之一的F-15歼击机。相信所有的航迷都知道“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这句口号,也不会忘记:正是这样一种设计思想将FX锻造成了机动

3、性出众的F-15。从主观角度来说,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中国航迷潜意识里都希望歼10能够成为中国的F-15,即使无法与F-22这种第四代歼击机比肩,至少在机动性上能够胜过多数第三代、三代半歼击机。不过,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几个事实:国空军重型战斗机的搭配格局是F-15C+F-15E1,80年代末,美国空军提出了不少F-15改进方案,核心目标是为F-15C/D增加对地攻击能力,只是因为F-15E已经开始服役以及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方案最终放弃。这一事实表明,作为一支攻击型空军,美国空军高层对其主力歼击机没有对地攻击能力始终耿耿于怀;另一方面,美国空军也认为,以第三代歼击机的技术水平而言,

4、增加对地攻击能力不会象第二代歼击机那样导致飞机机动性的严重下降国F-22歼击机虽然是作为专用制空歼击机研制的(ATF研制历程中定位也几经转变,笔者以为当时将其定位为专用制空歼击机,是为了憧站档驮旒酆透丛映潭鹊囊蟆韵忠壅交男头值TF的对地攻击任务的结果详见拙作败者为王),但同样具备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最明显的事实是,这几年美国空军为了争取国会拨款而改变其编号以突出其定位(由F-22A到F/A-22A再回到F-22A),但飞机的基本设计根本没有改动。也就是说,无论“猛禽”的军方编号如何变化,它都不是F-15那样的专用制空歼击机。3,歼击机黑手党对F-15、F-16的设计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造就

5、了一代名机,但不等于他们的观点就是绝对正确的。歼击机黑手党领军人物中,尤其以埃弗雷斯特瑞奇奥尼的观点最为偏激。在他看来,只要在格斗中用不上的设备统统应该从飞机上拆掉。当年YF-16研制过程中他甚至认为只需要装测距雷达就可以了要是这样F-16就成了真正的“纯”制空歼击机了。此公后来写文章抨击F-22,其出发点也是如此该文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作为F-22神话破灭的证据。其实,以歼击机飞行员的角度看,瑞奇奥尼的观点没有什么问题。但从空军高层的角度来看,一种纯粹的制空歼击机对于空军整体作战力量很可能是弊大于利空军的价值体现在对地攻击(也就是行使制空权),但纯制空歼击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还要挤占攻击性机

6、种的预算和编制,这对于攻击型空军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当年F-15能够强调“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除了歼击机黑手党推波助澜外,对米格25性能的误判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饶是如此,F-15仍然在空军高层的强烈要求下突出了高速性能,以适应防空需求(详见拙作夺取绝对空优)。总之,在同样技术水平下,一种定位为专用制空歼击机的飞机应该具有较好的机动性,但机动性并非影响空军决策的唯一因素,空军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作战理论的演变、作战力量编成、典型作战方式、对未来作战环境的判断等都将对作战飞机的定位产生重大影响。歼10研制始于80年代末,不妨来看看这时候的中国空军。当时中国空军对自身的定位仍是防空部队和陆军的支

7、援部队。歼击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防空拦截、打敌侦察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有限的对地支援任务。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空军对提升自身作战能力和地位、改变传统定位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看法,主要通过对美苏空军战略的研究、航空兵攻击/防御机种比例等方面的研究体现出来,虽然杜黑“制空权”理论仍是受批评对象,但攻击性思想已经初露端倪。十余年后,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顺尧上将正式对外宣布中国空军将转向“攻防兼备”,其发端实际就始于80年代末。而研制过程贯穿中国空军战略转变时期的歼10,不会不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当然也不会是非常明显的影响,毕竟一切都还处于混沌状态。也有同好指出,中国空军既然定位为防空军,

8、就不可能要求歼击机增加对地攻击能力。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歼6加装炸弹架、歼7推出歼7H改型、歼8B增加拦射能力的同时增强对地攻击能力即使没有攻击性理论的指导,仅仅是飞机效费比、支援需求与对地攻击能力的缺口这两大因素就足以促使中国空军采取这类措施了。歼八可以挂载空对地武器,但其主要作用是制空拦截作战力量编成方面,需要考虑的是系统化要求和作战飞机退役补充的问题。80年代末,我们已经提出了初步的作战系统概念。其中,空空作战系统由歼击机和一定数量的保障支援飞机构成;空地作战系统由歼击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和有较强对地攻击能力的歼击机以及保障支援飞机构成。不难发现,这个概念隐约有点“攻击型”空军的意味在里

9、面。作为当时唯一一种在研的新一代歼击机,歼10必须同时兼顾空空作战系统和空地作战系统的要求(也就是作为“有较强对地攻击能力的歼击机”)。从作战飞机汰换的角度考虑,到21世纪初,随着歼6、歼7、强5早期型大批退役,中国空军现役歼击机/强击机数量将急剧下降。用新战机一一替换是绝无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提高新歼的作战能力,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不过,既然我们用“有较强对地攻击能力的歼击机”这个概念和歼击轰炸机相区别,那就意味着这种歼击机的设计重点仍是保证机动性,但期望通过各种手段在机动性损失不大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对地攻击能力。80年代的中国空军作为一支典型的防空部队,截击防空是其主要“业务”。那个

10、时候中苏关系仍未解冻,苏联空军图22M超音速轰炸机对我空防构成极大威胁,是中国空军的一块心病。和格鲁曼合作改装歼8B的“和平典范”计划就是为了加强北方空中防线。在这种背景下研制的新一代主战飞机,对其高速截击能力的要求自不待言。当年中国空军曾经考察过F-16A和幻影2000B,对比结论是幻影2000B略优于F-16A,而主要理由是幻影2000高速飞行性能好,能发射中距拦射弹。考虑到这种评估的目的是为引进或仿制生产作准备,就不难看出中国空军对新歼的高速截击能力重视到了何种程度。当时中国空军对新一代主战装备的要求是: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方面,除了应具有能适应现代战争环境的先进性外,应着重强调适应空军的

11、战略战术特点和作战使用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即:机载武器威力大,机动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用可靠,维护简便,价格适中;不过分、单纯地追求技术的“新“和单项性能指标的“高”。这是一个比较理性而均衡的要求,类似于诺斯罗普的均衡设计思想。虽然要求中也有提到机动性,但单纯追求机动性的极端做法显然也是与此思想相悖的。综合以上因素,从需求角度看,笔者认为歼10的定位是:重视高速拦截性能与机动性能,具有较强对地攻击能力的歼击机。2001年参考消息首度转载东方日报文章、证实歼10存在时,笔者曾依据当时报道的最大起飞重量推测歼10定位属于歼击轰炸机,本意也是指该机具有不错的对地攻击能力。两厢比较,应该说空军特别定义

12、的这个歼击机子类更适合歼10的定位。而从现实角度看,飞机定位与其设计特点密切相关。歼10的超音速可调进气道、经过优化的鸭式布局、多个机身挂点等特征也印证了这一推测。通过对歼10细节的研究,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总体布局近距耦合鸭式布局随着歼10的公开,“近距耦合鸭式布局”这个词在中国军事媒体上可谓红极一时,就连平时对军用飞机不甚“感冒”的同事也会冷不丁冒出来一句“近藕鸭式”,唬得人一愣一愣的。于是,便有了这样两个问题:近藕鸭式布局是不是最好的布局,比正常式边条翼布局还要好?采用近藕鸭式布局的歼10是不是比采用其它布局的飞机机动性更好?笔者不止一次被问到这些问题。虽然就笔者对歼10的感情

13、而言,也非常希望回答两个“YES”,不过很遗憾,在现实中这两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飞机总体布局选择也是一样。当使用方提出了设计需求之后,设计方可以有多种布局供选择。这些布局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可能可以满足使用方的所有要求,也可能只能满足大部分要求(这种情况是最多见的)。飞机总体布局的选择过程,就是设计方结合设计需求对各类布局的权衡取舍过程。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就一条:以设计方和制造方所掌握的技术,能够实现使用方的要求。所以,无论是对设计方还是对使用方来说,没有“最好的气动布局”,只有“适用的气动布局”。三角翼的F-10650年代军用飞机冲击2倍音速的时候

14、,大后掠三角翼也曾经大受美国军机厂商的推崇:康维尔F-102/F-106系列,共和XF-103,北美XF-108(最终构形为双三角翼)都选择了三角翼。但大后掠三角翼飞机始终没能赢得美国空军的欢心。是不是说大后掠三角翼飞机就不好呢?这显然没法解释同时代的幻影III和米格21为何大受欢迎。其实关键就是大后掠三角翼布局(无论无尾式还是正常式),无法满足美国空军的作战需求。在发动机推力不足而又追求最大速度的年代,大后掠三角翼波阻小的优势的确诱人;但当发动机推力不再成为限制飞机最大速度的障碍后,大后掠三角翼对美国空军来说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反倒是其固有缺点给美国空军一向注重的航程和载弹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

15、响。也就是说,美国空军主流战机将大后掠三角翼拒之门外,不是由于这种布局“好”或者“不好”,而是其它布局更适合美国空军的作战需求。当然,对于其它发动机水平滞后的国家,或者不象美国那样强调远程遮断的空军来说,幻影III和米格21依然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至于飞机的机动性,本身定义涵盖范围就很广,影响因素也有很多,根本无法作出“因为采用了近藕鸭式布局,所以机动性好”这样的结论。即使是在相同技术水平条件下设计出来的不同布局的飞机,也只能说表现各有所长,需要按用户需求进行取舍。因此,歼10的总体布局选择,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好”字就可以说明的。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些事实:1)鸭式布局的历史和人类航空史一样长,近

16、藕鸭式布局出现于1962年(瑞典Saab-37),以年代来说都不是新鲜事物,后者更不是所谓“三代半”歼击机的特有布局。2)鸭翼产生正配平升力的说法是有前提条件的,即这种飞机是静稳定的,或者在当时状态下是静稳定的(如超音速状态)。而对于处于静不稳定状态的飞机(放宽静稳定度的现代歼击机进行大载荷机动时往往就处于这种状态)来说,其对比结果恰恰相反:鸭翼产生负配平升力,而正常式飞机的平尾产生正配平升力。也就是说,鸭式布局的升力优势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说是不存在的。3)鸭式布局的应用主要有3个目的(可并存):利用鸭翼正配平升力提高全机升力,这一用途多见于早期鸭式飞机和现代轻型飞机,如美国寇蒂斯XP-55,南航AD-100轻型飞机;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