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593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尝试教学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研究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和尝试教学理论是相一致的,其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予尊重和保护。教师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过程中,应遵循尝试教学法中的“先做后学”的原则,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尝试教学 科学探索 设疑

2、 协作 区角活动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目标中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传统的科学教学观念是重教轻学,对主体性的认识比较肤浅,一谈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会想到单纯的动手操作,而忽视了被动操作,对知识点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关注。 “尝试教学”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更加关注情感和态度,一改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做法,而让幼儿主动去试、去想、去探索、去发现,变“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被动局面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主动状态,真正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3、给了幼儿。分析与讨论 “尝试教学理论”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对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在于它提倡“先练后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试一试的精神”,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是不谋而合的。从当前独生子女的特点来看,普遍存在娇生惯养,百般依赖等不良倾向,让幼儿自己先去想,自己试着做,培养这种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品质对他一生将有极大的益处。在幼儿期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因为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环境创设、重游戏活动、重尝试操作,这对发展幼儿智能,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很有必要。尝试教学可以培

4、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做出结论。而尝试教学让幼儿“先试后讲”,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去探索、发现。如中班幼儿“磁铁找朋友”活动中,要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教师需提供各种回形针、发夹、硬币、螺丝帽、木珠、塑料积木等小玩具,让幼儿拿着磁铁自己去摆弄、去发现,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真知,得出结论。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凡是儿童

5、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尝试教学提倡让幼儿“试做一做”、“试想一想”、“试说一说”,这非常有利于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方法和模式既然尝试教学法能大大促进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使这种积极的影响作用于幼儿。根据尝试教学理论和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认为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 创设尝试氛围,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探索活动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它更是获得感性经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执着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教师需尊重幼儿、支持

6、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幼儿获得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丰富的物资材料是幼儿尝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创设轻松气氛的必要条件。仍以“磁铁找朋友”为例,在准备了丰富材料之后,让幼儿观察这些材料,自由操作。由于材料充足,幼儿一下子将情绪调动起来,玩起来得心应手,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拓宽思路。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情绪争着去“试一试”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需特别注重抓住这一时刻,创设与新概念紧密相关的尝试氛围,培

7、养幼儿愿意尝试的积极情感。如:“磁铁找朋友”,采取“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请小朋友帮磁铁找找朋友!”顿时,幼儿象小喜鹊似的张着小嘴,嘀嘀咕咕的说开了:“咦,找朋友啊?什么朋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个个都表现出强烈的尝试愿望。在尝试中经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幼儿经过一番探索,边操作边寻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幼儿自然地得出了“别针、发夹等是磁铁的好朋友”的结论。幼儿得到的这个结论是通过主动探索而获得的,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通过验证得到结论的方法。二 设疑尝试困难,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设疑适当增加困难可以增强幼儿敢于、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

8、们可以通过尝试讨论再尝试再讨论的方法来达到。向幼儿提出尝试任务时首先需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幼儿探索的需要,明确要发现的目标。其次要抓住提问的“趣”字,激发幼儿较快地投入到问题地情境之中。如在“寻找另一半”的教学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对所提供的半面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这些东西究竟是一个还是半个呢?幼儿都说是半个,接着又通过设疑:塑料片、纸、镜子能帮助我们找到“蝴蝶”“太阳”“娃娃”的另一半吗?你们去试试看。幼儿活动踊跃,都力争能找出“蝴蝶”“太阳”“娃娃”的另一半。其中一名幼儿反复用塑料片尝试,始终不成功。但由于透明塑料片总给人能找出“另一半”地错觉,于是他很坚持地通过

9、塑料片来寻找,当然花了他很多时间。 结果,在活动尝试过程中,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有的幼儿则尝试了困难才成功。而后者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第一次尝试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小班年龄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在“寻找另一半”活动中,通过交流、幼儿找出能寻找到另一半是镜子后,提出再次尝试的疑问“能不能想个办法使镜子外的另一半正好变成完整的一个太阳、娃娃和一只蝴蝶呢?”幼儿再次尝试后,能力强的幼儿把镜子放在物体之间的中心线上得到了成功。(如图) 镜面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观察同伴的成功,迁移同伴的经验,反复尝试最终内化。接着讨论“你看到哪里也有镜子?谁也要请镜子帮忙?”于是,幼儿就生活中镜子的用途展开了讨

10、论,说了许多,如:“妈妈涂口红时”“爸爸刮胡子时”等等。在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再如“会站立的蛋宝宝”,为幼儿准备了不同材料(米、橡皮泥、盖子、瓶子、沙包、积木等)。在幼儿对蛋宝宝产生关爱的情感下,提出问题:“这些东西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吗?去试试!”幼儿很快投入到了问题的情境中,尝试着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让蛋宝宝站立起来。别看他们年龄小,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努力寻找答案,而且力争使自己的办法与同伴的不同。这次活动使幼儿明白了一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三 反复尝试练习,提倡群体协作。尝试教学法提倡通过主动探索获得结论,丰富经验,增长知识。因此给予幼儿

11、反复尝试练习的机会可以提高幼儿各项能力。在“闻闻看“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将班内幼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等距抽样法抽取,确保样本比例的均衡性)。实验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先试后讲”,给予幼儿反复尝试机会;对照组则注重知识的掌握,幼儿尝试机会较少。实验组的幼儿通过三次尝试,一次比一次深入,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闻着各种气味,特别开心。每一次尝试活动都遵循层层深入的原则。第一次给予幼儿激发活动兴趣的机会,使其通过自身的体验,初步感受到鼻子能闻气味的作用。第二次尝试活动,使幼儿有了进一步活动参与的机会,特别在让幼儿将图片和食物匹配时,幼儿充分利用感官鼻子来帮助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气味,达到幼

12、儿主动学习,主动尝试的目的。第三次尝试活动运用操作和语言表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活动达到了又一高潮,幼儿争先恐后地来尝试表达“哪些东西没有气味”,得出的结论都是幼儿主动探索而获得的,大大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尝试活动的兴趣。而对照组的幼儿和实验组的幼儿相比,在参加该科学探索活动中的表现存在明显的差距。(见表一)。表一:幼儿参加科学探索活动的表现 人数被动参与很少主动参与有时主动参与经常主动参与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实验组1500%00%2131387对照组15213%427%427%533%从以上“闻闻看“教学活动可见运用尝试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根据活动情况统计,

13、约90的幼儿能大胆地进行闻、试、讲;约10的幼儿在同伴的感染下,也能尝试着参与活动并进行表述。这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是成功的。可见,尝试法运用于科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初步探索精神的培养。同伴关系是幼儿在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虽然在平时教学中会设计一些诸如“一起玩“的主题活动,并努力做到主题的生成,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但处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往往仍乐于个体活动或平行游戏为主要的活动方式。而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是幼儿科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尝试教学法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协作游戏,不但可以促成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而且可以使幼儿从单独游戏、平行游戏逐步转

14、变成为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从而感受到合作、分享的快乐。如在小班教学活动“有趣的水”中,让幼儿通过尝试来感受水的流动。活动前为幼儿准备不同大小的漏斗,活动时只有通过两人之间合作,才能达到游戏的目的。两人合作的方式增强了游戏的乐趣,也促成了同伴间的协作,使小班幼儿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快乐。正如兰本达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所提出的,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还有助于他们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索。再如上一例“寻找另一半”活动,让幼儿寻找镜子相似物,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去找一找,找到了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携手同行,瞧瞧这样,瞧瞧那样。有的幼儿伸出小手,探出脑

15、袋。让同伴看看镜子相似物内的自己,并相互说着“找到了!有化妆品盖,有调羹(不锈钢),热水瓶瓶身(不锈钢)。”幼儿们得到了交流,把尝试活动又推向了另一高潮,使活动得以深化。四 引导自由尝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赋予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幼儿自我发现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潜能。因此,为了使幼儿经历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作为教师应突破“课”的框框,将一个有意义的科学学习主题分几次时间来实施完成,也可以将集体教育活动与自然角、科学角等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以确保幼儿有足够多的探索机会和时间。仍以“磁铁找朋友”为例,幼儿对磁铁颇感兴趣,那么这个科学学习主题就可分成几次来实施完成,并在活动区角投放更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磁铁及丰富的背景图,让幼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