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509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铁路中学实习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带薪实习”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指导教师:杨 明 实习单位:重庆铁路中学 学 校:重庆师范大学 组 长:任思娟 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7月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学 校:重庆师范大学组 长:任思娟成员名单:任思娟、骆莉娟、李杨指导教师:杨 明调研方案:调研时间:2012年7月15日调研对象及地点:大学城各高校 一 引言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本调研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适应的能力、情绪的管理以及表达能力方面针对大学生做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为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

2、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准备。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做一个详细的问卷调查是有迫切的需要的,为了及时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发现的问题学院、学校及社会采取适当措施去改善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十分有必要的,于是我们做如下调查。 (一)对象及方法调查针对重庆师范大学各专业学生及其他学校(如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发放问卷数目430份,回收423份,有效问卷402份(其中纸质问卷247份,电子问卷155份),回收率为98.37,有效率为95.04。调查问卷由36 个

3、封闭性问题组成,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目前性格、情绪管理、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其调查全部信息资料用Excel 2003进行处理,对问卷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二调查概况及方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们在性格方面还需要加强修养。如在第7题中“做事遇到困难时通常请求别人帮忙”的占42%,这说明大学生还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在第8题中“遇到复杂的事情通常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占86,这说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够,缺乏魄力;在第9题中“经常下决心从明天开始好好做一件事情,可是到了明天劲头却消失了”回答“经常”的占43%,说

4、明大学生三分钟热情的情况严重,不能持久保持兴趣;在第14题中“勉强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中,回答“经常”或“总是”或“有时如此”的占72,说明大学生们还是很为别人考虑,这一点令笔者很欣慰;在第16题中“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中,回答“从不或很少如此”的仅占8,说明大学生们很是从谏如流。2.情绪管理。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们能够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做事情有时也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如在第2题中,“做繁琐的事情不能心平气和”的人中,经常的占20%,有时占63%,这说明大学生承受能力有限;在第5 题中,“对于那些很重要但很枯燥的事依然能够长时间去做”的占41%,说明大学生还是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

5、绪的;在第29题 “如何对待压力”中,选择“憋在心里”的占13,说明面对压力,大学生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调节方式。3.交际能力。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们的交际能力相对中学生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在第3题中“很害怕在重要的人面前讲话”有25%的人选择“经常”,21的人选择“从不或很少如此”,说明大学生们在面对重要的人时,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自然;在15 题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容易同别人接近”的占35%,说明大学生们比较易于接触;在第18题“雨班上及宿舍同学的相处”中,选择“很不好”的仅占2,说明大学生们在与人相处方面做得较好;在第36题“讲话讲到一半有人打断的做法”中,选择“跟对方抢着说,看谁的声音

6、大”的占9,选择“把话吞回去,当作没讲”的占18,选择“等对方把话讲完再接着讲”的占73,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很懂得尊重别人的。4.适应能力。调查中反映出,大多数大学生们的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如在如在第17题中,“你现在所在大学与您理想大学有多大差距”中,回答“很大”的学生占60%,这说明大学生们还没有把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调整过来;在第19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独失落”中,只有18的人选择“从来没有”,可见,大学生们有一种深深的孤独;在第26题“压力的主要原因”中,56的人认为是“社会迫使”,可见,大学生们根本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没有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才会觉得压力过大。5.学

7、习。调查反映出,虽然现在学习并非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挺重视学习的,当然,也就意味着,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小。如在第10题“忍不住在上课看引人入胜的小说”,只有38的人选择了“从不或很少如此”,可见,大学生们的自制力还有待加强;在第17题“现在的大学与理想的大学大差距”,回答“很大”的学生占60,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在和自己理想相距甚远的学校里,有多少学生会全心全意学习?三调查结果与分析在综合分析调查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学习方面2、人际交往方面3、情绪管理4、适应能力方面。(一)学习方面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

8、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在本次调查中,学习仍然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图二有49%的学生上大学后觉得最大的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18%是由学习压力造成的,这说明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导致心理压力大,由32题中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时学生经常会出现心烦气燥的有36%,偶尔或不会的占64%,说明也接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对学习不太重视。这说明大学生目前的生活空虚整天无所事事。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学习上迫切需要指导。学校也应针对这些现象开展各种讲座。图三图一图二图四(二)人际关系方面进入了大学校园后,大学生首

9、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从我们的调查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人际交往压力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中,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占33%,由图五“很害怕在重要的人面前讲话”有29%的人选择“经常”。“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容易同别人接近”的占35%可知。如图六中,与同学和朋友相处很好的只占35%,由此可见人际交往是在本次调查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尤其欠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人际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卑、孤僻、害羞等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更有甚者常以自我为

10、中心,自私自利,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必然注定人际交往失败。由此学校及社会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三)情绪管理方面图六图七图五众所周知情绪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自我需要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悦、兴奋、满意、快乐、幸福等。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时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厌恶、忧愁、痛苦、失望等。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还是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时也会出现烦躁不安,如图八中,“做繁琐的事情不能心平气和”的人中,经常的占20%,有时占63%,“对于那些很重要但很枯燥的事依然能够长时间去做”的占41%。有些学生还不能正确恰当的处理情绪方面的问题

11、,如在图九中,“面临压力或烦心事”憋在心里不说的占13%。“遇到压力向专业人士求助”的学生占1%。调查结果从积极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找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有困扰时不愿找专业人士解决,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极力掩饰情绪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累积将可能导致负面心理的出现,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在情绪管理方面学校等方面能多举办讲座或者开选修课等措施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图八图九图十(四)适应能力方面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正在经历通向个人

12、成熟的必经之路,升入新学校换了新环境迎接新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遇到这个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图十一中,“你现在所在大学与您理想大学有多大差距”中,回答“很大”的学生占60%。这说明大学生还不能适应学校环境的变化:理想大学和现实大学有很大的差距;家居生活与集体生活的差异;农村风俗与城市习惯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大学生不适应生活环境。在图十二中,“与一群朋友在一起,您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回答“经常”的占35%,有时的占57%。说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缺失问题比较严重,能否在新环境中拥有新朋友成为大学生最容易烦恼的问题之一。在第20题中,“您每

13、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是否对自己造成负担”回答“经常会”的占16%,有时会的占43%。这说明大学生消费经验不足,理财能力不够等方面导致对消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所以说大学生出现适应性障碍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图十一图十二(五)性格方面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也是受环境影响的。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以往大学生有许多不同。如在图十三中“做事必须做的很慢以保证做到完美”的回答中,回答“经常”的占22%。“从不或有时”的占78%, “做事遇到困难时通常请求别人帮忙”的占42%,这说明大学生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经常下

14、决心从明天开始好好做一件事情,可是到了明天劲头却消失了”回答“经常”的占43%,说明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需锻炼加强。图十三四 对策及建议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无论是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绪管理方面、适应能力方面还是性格方面,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欠缺。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大学生的心里才能逐渐走向成熟。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所负载的高期望值与自身心理发展未成熟之间的差距,以及适应和矛盾处理的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虽然已脱离孩童的群体,但还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常被排斥在成人行列之外,然而大学生却自以

15、为已经成人,言谈处事力求带有成人味道,这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等心理表现。对于“准成人”的身份,大学生唯有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社会实践,学会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处理,能妥善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从精神上脱离父母走向独立,适应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才能让自己在心理上逐渐成熟,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成人之间的转变。(一)学习方面 在上述调查中发现49%的学生上大学后觉得最大的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18%是由学习压力造成的,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正常学习行为和学习效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并因此产生了各种有关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只有了解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熟悉他们的表现、分析他们的成因、掌握一些调试方法,才能改善他们学习方面的问题,推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总结一下至此的原因:若缺乏学习动机,则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若是学习策略的问题,则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计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若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那改变就非朝夕能建成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在条件还未改善时找到最适中的学习方法,尽量少受外界的影响。当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