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328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的生活大学的幸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的生活 大学的幸福 水工0901 吕立华 22摘要:幸福指数是评价和谐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国民幸福指数。幸福感来自生活的满意度。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总体满意,就觉得幸福;反之,觉得不幸福。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活;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国民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协调、就业前景渺茫、恋爱婚姻无措等问题,使之原有的幸福感受到冲击,部分大学生感到生活并不幸福。提高其幸福感,成为当代社会的又一新的问题。一、关于幸福感幸福,是使人的心情舒畅的景遇和生活。幸福感,是对幸福的自我判断。人的幸福感来自拥有财富的幸福,掌握了科学技

2、术与文化的幸福,个人奋斗目标实现带来幸福,生存环境中人际关系和谐产生幸福,具有愉悦性人格的人幸福。1.拥有财富幸福。财富是人类生存物质条件的货币表现,生存条件优越,感到幸福。财富能为家庭或者个人提供有保障的生活,提供享受、娱乐、获取知识的条件和便利,有保障的自由支配的甚至随心所欲的生活,当然心情舒畅。财富具有社会地位彰显的功能,财富是社会地位的标签。拥有财富多,社会地位高,易受人尊敬;受人尊敬当然感到幸福。财富具有交换的功能,拥有财富就等于拥有资源和权力,自然感觉幸福。2.掌握了科学技术与文化感到幸福。有文化有技术的人,自我感觉比别人聪明,比别人优越而产生幸福。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人,一般都能

3、进入社会的中、高层,实现从社会底层向上层的升迁;社会地位提高,使人感到幸福。况且,科学文化技术可以带来科研成果,由成果带来收入,有了收入感觉幸福。掌握了科学文化技术,就获得谋取重要工作职位的基本条件;重要职位能满足人的权力欲和成就感,欲望的满足使人幸福。掌握科学文化技术还可以带来发明创造的成功,得到社会的尊重而倍感幸福。3.个人奋斗目标实现带来幸福。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民,如果家里添置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理想中的“三大件”,就感到生活幸福。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实现一个近期的小目标;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人生大目标的部分实现,都带来满足和幸福。农民看到自己种植的作物茁壮成长,感到幸

4、福;工人生产出产品,感到幸福;教授完成一个课题,带出一个研究生,感到幸福;学生完成一期作业,感到幸福;运动员取得成绩获奖,感到幸福。人们在日常的游戏中获得一次成功,都感到幸福。4.人际关系和谐幸福。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群居的。人不可能脱离集体、离开社会去单独生活。人在群体社会生活中,希望生存有保障,安全有保障,发展有保障。要实现这些保障,就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社会不和谐,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障,就会产生对环境的恐惧,就感到不幸福。5.愉悦性人格的人多幸福感。幸福感首先来自具有平和的心态,善待他人、善待环境,能愉快地生活。其次,幸福感来自

5、具有外向性、善交际、关心他人的特点;在关心他人过程中得到他人关心的回报和褒扬,产生幸福感。再次,幸福感来自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爱自己职业产生肯定自身价值的愉悦。还有,愉悦性人格的人容易得到支持,做事情成功率高,成功产生愉悦。二、大学生幸福感减少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人口、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折射到学生的家庭、社会关系、生存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在经济支持,专业学习与选择,学习竞争、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产生学业成绩、就业前途、恋爱婚姻等诸多忧虑,使大学生活满意度降低,感到缺少幸福。1.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经济支持不

6、足而感到缺少幸福。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不能支持或者勉强支持读大学的,约占20%。靠家庭勉强支持的大学生,通过借贷亲戚朋友的钱来支付学费、生活费用;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缴交学费。即便如此,部分学生还是无法足额缴交所需学费,生活费用还靠勤工俭学补贴。一些学生担心自己家庭贫穷被同学嘲笑,出现离群的现象,出现尽量少与同学交往的自闭行为。经济困难的学生买不起电脑,买不起MP3、“随身听”、“复读机”等学习用品,更买不起手机、名牌服装,名牌鞋子和其他奢侈生活用品。和经济富裕家庭的学生拥有的现代化学习装备比,差距太大,自惭形秽。个别学生甚至用餐不敢吃鱼、肉,只吃便宜的青菜、豆腐。这些

7、经济困难的学生存在担忧学费、担忧生活费而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的痛苦,存在个人学习辅助设备不足影响学习的痛苦,存在自己消费水平低,担心同学瞧不起的痛苦。2.为就业前途担忧的痛苦。由于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人才的培养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还没有经受用人单位的考验,大学生常为自己的就业前途担忧。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经常被“我为什么读书”问题的困扰而感到不幸福。个别学生对就业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读书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毕业就业应该有高额的回报,但社会上高额回报的岗位寥寥无几,并且竞争激烈。美好愿望与现实产生巨大差距,使这类学生陷入迷茫和痛苦。3.人格不健全衰减了幸福感。人格是人的

8、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大量的研究表明,健全人格能增强幸福感。从“大五人格量表”的五个因素看,偏向正极的人格健全,反之,不健全。比如“神经质”的正极是“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的人感觉幸福。“开放性”的正极是“兴趣广泛的,好奇的,富于创造性的”,兴趣广泛和富于创造的人自我感觉幸福。健全人格具有愉悦性特点,如具有:活跃、合群、乐观的外向性特点;具有诚信、利他、重感情、善良、宽和、热情人际关系特点;具有严谨、自律、自制、沉稳的行事风格;具有决断、坚韧、机敏和干练的工作作风;具有耐性、爽直的日常情绪;具有自信、淡泊的处世态度。人格不健全的人,具有非愉悦性的特点。如具有:暴戾、犯罪性格;具有不思进

9、取,缺乏公正,没有同情心特点;在人际关系中不乐群,不开朗,甚至具有攻击性、报复性、行为怪异等特点。人格不健全的学生表现出暴戾、缺乏同情心、不乐群、利己和强烈的妒忌心等负面感情。负面感情占有的比例大的人,感觉不幸福。4.不正确恋爱观带来的痛苦。婚姻是维系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关系之一。恋爱、婚姻可以缓解生活的压力,可以得到对方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而获得幸福感。婚姻的准备阶段是恋爱,恋爱中被对方欣赏感到幸福。恋爱中有相互支持和帮助的愉悦,被异性吸引产生激情的幸福。无正确人生观支持的恋爱容易挫折,受挫折的恋爱否定本来应有的幸福感,将幸福置换成痛苦。失败的恋爱有被欺骗的痛苦,被抛弃的痛苦,被剥夺的痛苦,对

10、自己能力怀疑的痛苦和对未来婚姻家庭前途渺茫的痛苦。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未固化,存在不正确的恋爱观:如有不负责任的及时享乐思想,没有把恋爱与婚姻联系起来考虑,没有做好建立家庭并为家庭乃至为社会负责任的思想准备。对异性的追求中有舍本求末的思想,有不考虑对方的人品,只追求外表的美丽或者“酷”的异性交往,借以满足虚伪的炫耀心理。不正确恋爱观支配下的恋爱结果,往往导致失败,失败带来痛苦。三、学生社团营造幸福感机制1.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个人特长的展示带来幸福。在带来幸福感的诸因素中,个人活动目标的实现最容易产生幸福感。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展示学生的特长,一是学生社团的活动宗旨是共同爱好者

11、的自愿集合,这种集合提供了共同话题、共同设计制作、共同实验、共同表演的场所和机会,产生“物以类聚”的幸福。二是学生社团提供了学生原有特长和爱好维持和发展的空间,可以憧憬自己特长的美好未来,感到幸福。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成功机会,使学生感到幸福。对于学生来讲,自我规划、自我设计中的大目标中存在无数个小目标。不少大学生存在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求胜心切,求成心切,求富心切。急功近利情绪的长期累积,造成难以释解的心理压力,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学生社团活动的群众性、自主性、经常性,爱好趋同性等特点,使社团成员在活动中容易取得经常性的“胜”和“成”。比如书画学会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当众完成一幅书画;合唱

12、学会的同学为大家唱了一首歌等等,都成了学生社团成员“胜利”、“成功”的经常性项目,都容易得到赞赏,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收获被欣赏的幸福。另外,学生社团是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机制。水平的提高使人感到幸福。2.学生社团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幸福感。和谐,是配合得当,匀称的意思。学生社团的人际关系和谐,在于社团的趋同性,非竞争性、互动性和互助性。(1)爱好、年龄、经历的趋同,容易建立和谐社团。举办学生社团的宗旨,是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集合,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研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另外,大学生的年龄一致性,经历的近似性

13、,也是学生社团成员趋同性的因素。这些趋同性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2)学生社团的非直接竞争性有利于建立社团的和谐。与工厂、机关、公司、经济与社会管理机构不同,学生社团成员不是直接厉害关系的竞争对手。在学生社团里,社团成员之间不存在你上我必然下,你幸运我必然倒霉的问题;学生社团内部也没有奖勤罚懒的规章和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这种非直接竞争性,使学生社团容易构建和谐氛围。(3)学生社团成员的技术互补性、修养互助性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学生社团的成员是由共同爱好者的自愿集合,自愿集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认识水平、提高技术水平。在社团活动中,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社团活动的学习

14、、帮助和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容易形成和谐的氛围。学生社团还具有思想修养的互助性,如对同学的礼貌、支持、礼让、对他人的关怀、经济帮助和精神支持等。这种成员之间的“帮”“扶”,促进和谐。3.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增强主观幸福感。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人格应是一个比较一致的,持久的行为模式。人格的整合,是指人格的内含成分达到某种质的协调,没有分裂和冲突的现象。一个人的人格内涵中,有良好的积极成分,也有不良的消极成分。比如,良好的人格成分,有爱国、爱集体,富于同情心,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正直,有礼貌,勤劳、俭朴,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不良的人格,有不关心集体,自私

15、、虚伪、孤僻、懒惰,粗心、马虎、自负、自卑、羞怯。个别人甚至存在缺乏同情心、具有攻击性、报复性等犯罪人格。在人的社会化的进程中,需要发扬良好的人格,提升积极的人格,和谐精神和肉体,以建立和维持幸福感。4、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整合人格,达到个体人格的和谐,产生心理的平衡而产生幸福感,主要有:第一,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受到社会主流思想、规范行为的约束,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主流意识的从众,有效地压制不良人格的产生和发展。第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直接学习,或者间接观察别人的为人处世方法方式,直接体验良好的人格带来的愉悦。如帮助别人获得的赞许而产生幸福感,与别人交往所建立友谊所产生的快乐,个人特长

16、展现得到褒奖的快乐,个人潜能充分释放后得到健康宣泄的快乐。第三,在社团活动中接受群体价值观的影响,降低了个人过高的期望值,将个人奋斗远大目标分解成为近期努力小目标,努力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使自己的奋斗目标容易实现而获得幸福。四、结论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幸福感,学生社团幸福感,是校园幸福感的补充。学生社团具有提供个人特长展示,感到学校关心其特长的幸福;具有感到学校为自己提供成功的场所与机会的幸福;具有感到进入和谐集体活动的幸福;具有整合人格,提高素质的幸福。学生社团增进幸福感,还必须有三个重要的前提:一是学生社团必须在学校团组织的有效指导下活动;二是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流社会意识的要求,遵守社会规范;三是学生社团必须严格按照章程活动,活动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学生社团才能发挥正面引导的群体效应,加速学生的正向社会化进程,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