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思路》word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4105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学思路》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办学思路》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办学思路》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办学思路》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办学思路》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学思路》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学思路》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办学思路一、教育思想观念(一)传承拓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5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深入思考,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使学校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1952年到1962年的十年间,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提出了“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一专多能”的工程技术人才,当时学校被誉为“化学工程师的摇篮”,培养的优秀人才成为化学工业的顶梁柱,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赞誉。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高教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简称“高

2、教六十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我校当时的教务长严沛霖是“高教六十条”拟订者之一。在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学校首任校长、著名化学家张江树教授为学校写下了励志之言“勤奋求实”。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审时度势,提出了“面向企业为主,提高学生综合质量”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合格加特色”的育人目标,率先探索并实施了选课制、导师制、优秀生培养试点等一系列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改措施,取得了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效应的教改成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88年10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我校被确定为全国三所进行综

3、合改革试点的高校之一。1994年,学校参加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高度评价。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学校提出了“构建研究型、人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的目标,全面推进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针对新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利用每年一次的本科教育研讨会,组织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学习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塑造知识、能力和

4、美德协调发展的社会英才”的教育理念,努力塑造懂“物理”、辨“事理”、明“人理”,具有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同时,基于工程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全面工程教育”的理念,强调通识性、实践性、创新性工程教育,让学生学会从dependent(依赖)到independent(独立)再到inter-dependent(合作),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为此,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与科研的互动,教育与产业的互动,教育与社会的互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为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学校建立了年度教学工作研讨会制度,专题研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200

5、0年以来,每年的教学工作研讨会都有明确的主题,重点集中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近年来教学研讨会主题如下:2000年:加强和推进创新教育;2001年: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002年:全面推进学分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推进教育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改革;2004年:构建三级课程平台,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2005年: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2006年:以教书育人为中心,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编辑出版了化工高等教育杂志和大量中外文教育研究文集,建立了联合

6、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中国工程与技术教育中心),设立了“高水平教育研究基金”。2006年8月,在我校举办了“国际多学科和交叉学科工程教育研讨会” (MIDEE Symposium),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典、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教育界、工业界以及著名跨国公司的企业家与教育家就工程教育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上我校有3位教师获得了拜耳优秀教学奖(Bayer Teaching Excellence Award)。2006年9月,我校还召开了“国际生物工程教育研讨会”。 最近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国际工程教育年会还为我校的工程教育与发展举行了专题报告会(Rese

7、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t ECUST)。这些举措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教师在国内外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30余篇,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二)科学发展,明晰办学思路围绕办学指导思想,学校以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形成了“传承拓展、励志图新”,“产学结合、学研互动”,“服务全国、面向未来”的办学思路。(1)传承拓展、励志图新,走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之路秉承学校勤奋求实的办学传统,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规模

8、、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质量至上,育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和机制,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2)产学结合,学研互动 ,走合作共赢,特色强校之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产学结合、学研互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产学合作,强化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探索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坚持学研互动,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转化成人才培养的动力,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将教学改革的实践转化成

9、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成果,形成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办学特色。(3)服务全国,面向未来,走奉献社会,放眼世界之路坚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在主动服务上海地区经济建设,努力满足国家现实需求的同时,放眼未来发展。关注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关注知识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的挑战,培养具有发展潜质、全球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适应未来发展的社会英才。二、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五个坚持”,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机制保证教学、经费支持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的局面。

10、明确学校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坚持领导挂帅,重视本科教学我校党政领导身体力行投身本科教学已成传统。老校长张江树、朱正华、陈敏恒等,以为本科学生讲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而闻名全国。现任11位党政领导中,有7人辛勤耕耘在本科教育第一线,近三年,为本科生开课26门次。钱旭红校长还亲自领衔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的建设。学校坚持实施教学质量的“一把手工程”,明确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和行政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每周定期研究、每年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研究和解

11、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等重大问题。近三年,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共计64次,其中专题会议6次。学校建立了本科教学工作教授委员会,作为校长规划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本科教学质量、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智囊机构。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或两次该教授委员会会议,听取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建立了书记校长听课制度,以及现场办公制度。各级领导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本科教学的质量和解决教学运行中的问题。近三年,各级领导累计听课536门次。学校党政领导不仅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本科教学,而且关注教学改革,深层次地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在国内外重要的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其中,“对大学培养目标的重

12、新认识和定位”、对“过程工程”和“过程思想”的思考,以及“全面工程教育观”的有关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二)坚持机制建设,保障本科教学学校致力于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通过建立 “三大机制”,即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制度约束机制,营造宽松有序的本科教学环境。(1)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见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手册),建立了“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学校层面的监控队伍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学顾问组以及本科教学四个委员会(即本科教学课程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与评审委员会、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

13、委员会、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委员会)的成员组成,负责对全校的重点课程、重点对象、重要教学环节进行跟踪、指导和检查;学院一级监控队伍由学院领导、班导师、督导员组成,负责对所在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对学风和教风的监控,分别由学生信息员和任课教师完成,通过网上“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系统,直接反映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教师对学习质量的评价。(2)政策激励机制。学校从精神鼓励、政策导向、业务培养等不同角度鼓励教师教书育人,致力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坚持开展“精神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五星级实验技术人员”、“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工作,强化教师爱

14、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学校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教师投身本科教学,通过“业绩津贴”向本科教学倾斜、“特聘教授优先考虑教学需要”、“教授、副教授评聘指标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设立本科专业责任教授、主干课程责任教授、精品课程负责人、教学基地负责人等教学关键岗位”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学校关注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教师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制定并实施了主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计划、青年教师教学进修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并设立了多种奖教基金;坚持每年评选和表彰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评优、实验教学评优、新老教师结对子、教案展评、教学经验交流和授课大赛等

15、活动;通过定期组织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材、教学名师等评选与奖励的制度,通过专家评优、学生推优、学校弘优,营造了重教学、尊名师的浓郁氛围。(3)制度约束机制。学校重视通过制度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质量,推动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先后出台了“教师职务评聘与本科教学工作挂钩”的制度,以及教师职称晋升“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学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将教师的工作状态与其切身利益挂钩,从机制上保障本科教学,并坚决执行。近三年,累积处理教学事故24起,其中2位教师被解聘。(三)坚持经费投入,支撑本科教学面对办学经费紧张的现状,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本科教学的稳定运行。各项政策和规

16、定向本科教学倾斜,经费投入优先满足本科教学,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其一,教学经费优先保证,持续增长,2006年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的比例为33;其二,业绩津贴、岗位津贴、住房补贴一律向本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近三年业绩津贴以每年800万元的速度增长,其中60%投向本科教学工作;其三,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银校贷款优先用于本科教学,大力推进奉贤校区建设,目前投资8.0亿元建设的奉贤校区已经开始启用,使办学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其四,学校预算增加额度主要用于改善本科教学基本设施、图书资料购置和校园网建设,优先保证基础教学经费的投入,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近三年,投入教学实验室建设的专项经费11704.98 万元,图书资料购置费2563万元,校园网建设费2841万元,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862万,课程建设费508万元,教材建设费120万元,教改经费592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