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886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民生”引领百姓幸福新生活我市2013在攻坚克难中铿锵前行系列报道之民生民计篇核心阅读:“立民生之本,顺民心所愿”。2013年,我市大力实施10大类5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不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19350元,较去年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0元,增长11.8%。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幸福感最直接的就是用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来衡量。过去的一年里,市委、市政府从人民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入手,一系列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举措稳步推进,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和好处,幸福指数自然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为民办实

2、事工程成效明显,市民喝上洁净安全的骆马湖水了2013年,我市将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实施10大类5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解决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并将项目编排和落实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民意民声,将每一件实事办实办好。为了解决居民长期饮用地下水的现状,我市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取用骆马湖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了大量调研论证,2011年6月,总投资5.6亿元的新沂地表水厂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规模为每天净水20万立方米。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于2

3、013年7月19日正式通水,经过多层净化的来自骆马湖的清洁水源源源不断地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部分居民家中。截止2013年底,我市共有2万余户居民通过这一为民办实事工程,喝上了洁净安全的骆马湖水。医疗卫生水平提档升级,人民医院新院投入使用了医疗卫生是服务民生、汇聚民心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市医疗卫生工作以惠民为宗旨,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管理工作,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医院新址按照基本现代

4、化三级医院标准建设,面积11.8万平方米,主楼19层,开放床位1350张,内装修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新院的建成启用,将极大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条件和群众就医环境,大大增加医疗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对于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全市医疗卫生水平、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沂教育品牌重新擦亮,人民对教育质量满意度提高了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做强做优新沂教育”这一奋斗目标,大力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立德树人,创新教育人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擦亮新沂教育品牌。2013年,全市各类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全面提速,义务教育继续领跑

5、,高中教育稳步向前,民办教育规范运行,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较2012年提高3.33个百分点。全市实施校舍安全工程27个,总面积7.5万平米,总造价1.1亿元,城区学校形象提升工程亦有序开展,各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循序渐进,各校从基础建设、特色打造、内涵发展以及材料整理等方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了过去的一年,我市以“三社联动”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加快“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建设,强化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市253个村和10个社区居

6、委会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不断。2013年,我市切实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发放“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引导市民“寻找笑脸就餐”,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与此同时,我市认真健全矛盾排查调处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化解各领域信访问题,认真处理信访难题,全市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民生保障投入不断加大,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了多年来,我市坚持把社会保障视为人民群众的“第一福祉”,覆盖全民抓推进。去年,我市不断加大各类保险征缴、扩面的工作力度,参保人员涵盖企事业职工、

7、灵活就业人员和学生等全体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到50多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数达6.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达8.9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7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4.8万人。为进一步改善全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去年我市完成经适房、公租房建设约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8亿元。新建经适房490套、公租房120套,共5.7万平方米;建设教师公租房150套。2013年,我市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目前,我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1632户3255人,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1023.8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2249户40189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8508万元。同时,认真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认真做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和其他社会救助工作,全年支出医疗救助金1903万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市坚持把就业工作视为民生事业的“抓手”,力在增加就业、支持创业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超、新、稳、到位”的总体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1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800人,帮助4900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