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860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一节好的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衡量:1.是否体现了学科的本质。语文课不能离开学语习文,要有语文味。要动情朗读、静心默读,要圈点批注,品味词句,要动笔书写,积累感悟。2、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课应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学有所获,或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或触动情感,提升人格。3、教学手段是否有效;4、是否拥有教强的资源意识;5、教学是否充满个性。李振村老师在“语文教育的深度反思”的讲学中说:“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改革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应简单地教语文:“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2、。”开设语文阅读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要满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仅靠教科书或老师给提供的几篇课外阅读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要增加阅读量,要开设语文阅读课。同时,开设语文阅读课更具有现实意义,考题就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语文试题都增加了阅读能力的考查,增大了阅读量。但很明显,古诗、文言文考课内的,把现代文作为例题,根本不考现成例题,现代文全是课外的。科目之间也有穿插。因此要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必须开设语文阅读课。既然语文阅读课的意义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去上呢?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1、就教材中某篇文章上阅读课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一篇名家美文之后,就这篇文章的某一视角“拓展”开来上阅读课。例如:学了课文荔枝蜜(杨朔)后,我组织学生找杨朔的香山红叶、雪浪花、茶花赋等,在广泛的阅读交流中让学生体味杨朔散文的风格:“转弯艺术,卒章显志。”贯彻“教材就是例子”的思想,达到“语文课剖析一篇,阅读课上明白一类”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借物抒情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在到触类旁通的效果。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文章上阅读课教师平时多鼓励要求

4、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教材有关的名篇佳作,并注意阅读积累。阅读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上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谈出为什么喜欢?同时,大家可以评议交流积累所得,包括阅读感受、收获。“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个头脑换一个头脑,等于两个头脑。”大家共同提高了阅读能力。为了避免交流的盲目与繁杂,老师可就某一些题材的文章开展主题阅读。如名人小传,或最后一课(都德)读完后,可以找有关爱国题材的文章,开展主题阅读,以一篇学数篇,可谓一发动全身。3、扣一部名著上阅读课语文新课标要求初中生阅读名著,并推荐10部篇目。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对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扩大视野都会

5、大有裨益。如就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上阅读课,教师提前几周布置阅读,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布置时设置具体问题,如:(1)骆驼祥子名称的由来?(2)虎妞是谁?她与祥子、刘四爷、小福子各是什么关系?她最后是怎么死的?她死后祥子怎么样了?为什么?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中心思想是?或以其他人物、事件问起也行。学生就会找书看,查找有关人物、情节等,这样就可达到了阅读目的。4、若有条件阅读课可在阅览室上阅览室边找边看边谈更方便。但为了讲求实效;让学生在广泛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应注意:(1)明确阅读对象,确定阅读目标。(2)分成活动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取送书籍,组织阅读商讨并记好阅读收获记录。(

6、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读书方法。如怎样精读、泛读、浏览,怎样抓中心、找特点,怎样仿写等。总之从内容和形式把握文学作品。阅读课的教学形式千变万化,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把握教材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度,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使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的教学能上一个新台阶。谈谈教学互动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学互动不再是一个新的词语。他是指在我们的教与学过程当中,与学生有相当的交流、探讨、沟通、启发、补充。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如视屏教学、小游戏等。并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中,尤其以美国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甚。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

7、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 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 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 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

8、、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 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这样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9、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 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

10、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 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学互动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面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接收。如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色彩,课件的动态形式,多方了解知识,首先引起的视觉冲击都足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再如,通过智力小游戏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去主动思索其中所蕴藏的含义是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导入等。不仅仅有思维能力的引导,还有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11、,有交流,有沟通,有补充,教师与学生同步增长知识,这是互动的效果。 如何构建互动场,这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事情?第一, 充分了解并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的根本是学生能掌握知识。我们在开始互动教学前对自己的受体不了解,可能造成你的教学是一出“独角戏”。学生可能不知所云。只有充分了解受体,知道他们的知识爱好以及兴趣,包括价值取向。这样在开始互动时,受体才跟着你的思路进行。第二, 准备好导语。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事情可成功一半。所以在开始互动前,一定要有精彩的导语,使自己的学生能充分进入角色,进入你的教学范畴中去,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第三, 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

12、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佳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发展的情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 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单独创设,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创设,甚至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创设。第四, 鼓励讨论质疑。讨论质疑是思维碰撞、评价批判、理清思路、升华思想过程。教师要创设发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与集体的协同发展的能力。

13、教师要利用教学 内容,把握学生的发言点、讨论点,针对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在教学中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五, 最后是做好结语。一堂好的教学课程,一定有一个好结语。在我们互动课程后,不能说完就完,一定要有所总结,这个过程可以教师来完成,也可以由讨论小组来完成,通过这一课,我们收获了什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此什么?等等。这样一堂完美的教学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社会在发展,作为教师,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将我们的教学模式设计得更加科学化。将我们的时代接班人陪养得更具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