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828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4分)(1)远景、近景结合。(2)摹形、摹色、摹声结合(视觉、听觉结合。)(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每点2分,要有阐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它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9(4分)本诗抒发了作者迷茫、寂寞、孤苦之情。写烟雨迷蒙、远峰模糊在于写心中的迷茫之感,写“宿鹭”、“鱼泼剌”在于写心中的寂寞难遣,写孤灯更显出了诗人的孤苦伶仃。(感情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分析2分。)10(5分)(1)赢粮而景从(2)齐彭殇为妄作(3)惟有幽人夜来去(4)熊咆龙吟殷岩泉(5)小学而大遗(6)燕然未勒归无计(7)一蓑烟雨任平生(8)满地黄花堆积11(5分)(1)老人与葱 理由:

2、概括了小说情节,具有象征意味。(2)孤独(寂寞) 理由: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状况。(3)空巢老人; 理由:揭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况。(4)陪老人说说话吧 理由:揭示了小说主旨,亲切,有感染力。(标题2分,理由3分。答“老人”、“葱”可酌情给分。)12(6分)(1)年事已高,双目失明,耳朵却好使。(2)热爱故土,孤身生活,需护工照顾。(3)内心寂寞,渴望与别人交流。(4)为人热心,性格耿直。(每点2分,答3点即可得满分。)13(6分)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修辞;多短句,言简意赅;含象征意味,说的是树,也可理解为人。(每点2分)14(8分)可从老人、社会、子女角度回答。回答时要结合文本,可有所侧

3、重。示例老人是社会的财富,他们年轻时为国家、家庭做出了很多贡献,年老了,理应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有物质的供给,更有精神的抚慰。在我国逐渐走向老年化的今天,养老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要为他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老有所乐。作为子女,应该恪守孝道。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顺父母,要体现在物质上,更应体现在心理、精神层面。21(60分)参照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标准。这是供材料关系型命题作文,以写思辨性议论文为宜。“他人的与自己的”亦即“继承与创新”。继承固不可少,创新更为重要。在说理过程中,可以有所侧重。在全社

4、会倡导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创新是难的,必须以继承为前提,忽视继承,妄谈创新,只会使自己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许多人看到了创新的艰难,于是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只是在重复别人的成就,难以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寻找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点与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作文完全撇开材料,只就标题“他人的与自己的”写作,应视为不切题。最佳立意:(1)继承是为了创新,创新必须借鉴(集众家之长,创个性之体)。(2)要重视学习、借鉴中外文化遗产。(3)作品贵在有个性,贵在独创。(4)文人相轻会妨碍相互取长补短,妨碍推陈出新。基本切题立意:(1)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文化不是无根之木。(2)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3)博学约取,厚积薄发。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建及,许州人。少年时代侍奉李罕之,跟随李罕之投奔到晋国,担任匡卫指挥使。梁国、晋国在柏乡交战,在鄗邑野外的河边相持不下,晋国镇州、定州的士兵控制着河面上的桥梁,梁兵猛烈地攻打。晋庄宗登上高台望见镇州、定州的兵即将被打败,回头对王建及说:“桥梁如果被梁国夺取,我们的部队就危险了,怎么办呢?”王建之挑选了二百人快速偷袭梁兵,梁兵被打败,撤退了。王建之又跟随晋庄宗在莘县、故元城打仗,都是率先抢占城池冲锋陷阵,因为军功多次升官直到被任命为辽州刺史,统领“银枪效节”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