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815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展开对比,建构思维过程“正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及思考江苏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161)高娟萍“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领会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特征,并能够把握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对此往往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如何实现从形式模仿到意义建构的转化呢?课堂教学中,我从对比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教学和思考分享如下。一、对比分类,建立基本的数量关系教学片断:师:路程是一个数量,由路程你想到相关的什么量?生1:速度和时间。师:对比一下时间和速度,想一想

2、,这几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2:路程=速度时间。生3:速度=路程时间。师:说得不错。像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就叫做相关联的量。观察对比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联的量?反思: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已有经验被激活,从旧知发展到新知。在此环节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开门见山地从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进行相关的推理和分类,使学生轻松地从旧知复习转入对新知的探索,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对比建构,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片断: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有两个变化的量。生2:我发现有一个量

3、是不变。生3:我发现路程在变,速度也在变。师:大家从表中看到有变量,也有不变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对变量有了一定的研究后,我继续让学生从表中按正反两个方向寻找变量,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学生认为表中的时间和路程都在扩大与缩小,即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跟着扩大几倍;时间缩小几分之几,路程也缩小几分之几)师:也就是说,路程随着时间变化,并且变化相同的量。(学生还发现可以套用公式,用“速度=路程时间”算出小明每小时行驶50千米。据此往下推测,就能知道小明5小时行驶250千米,因为“路程=速度时间”)师:也就是说,骑车的速度是一定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有规律的数量关系。(将数量

4、关系的讨论转入对有规律变化的两个数量关系的探讨中,使问题逐渐清晰明朗化。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速度和时间是对应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速度不变)师:这个不变的速度,就叫做一定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反思:数学知识往往抽象大过感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数量关系梳理后以直观的形式呈现,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述教学环节,我从三个图表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中不同数量关系的变化:同样是路程和时间,却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具有正比例意义的两种量之间存在

5、着一定的规律。那么,如何确定两种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呢?在探究中,学生真正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两种量的比值一定。三、对比探究,反思概念的意义建构教学片断:师:根据“两种量之间的比值一定”这个规律,表中还有没有正比例关系?生1:没有,因为不存在相等的比值。师:现在思考一下,如果使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用R表示比值,你怎么来表示正比例关系?生2:正比例关系可以用x/y=R(一定)来表示,R是个一定的量。师:这里的y和x代表什么量?再举一些正比例的例子。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学生通过探究得到比值一定的变量规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和强化,并提出问题:“根据两种量之间的比值一定这个规律,表中还有没有正比例关系?”学生由此展开对比思考,对抽象的正比例概念有了自己的认知和体会,进而建构概念意义,形成自己的结论,然后我引导学生由具体事例抽象出字母,完成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总之,数学概念的探究是学生认知经验和数学思维逐步积累、逐渐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巧用对比,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建构新知,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责编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