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603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科学论文让孩子们爱上科学课 庞佩君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事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让他们爱上科学课。 一、创造观察机会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和细心实验自行获取知识,自行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小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好奇心强,喜欢具体形象,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让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

2、足他们的好奇心。 学生对生活中烧开水的场景并不陌生,开水烧得越久,水就减少得越多,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很少关注。在教学飞回来的小水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实验进行观察: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支试管烧开水,水沸腾之后,拿一块玻璃轻轻地靠近试管口,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他们观察发现,玻璃上沾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呢?教师便可释疑:水沸腾之后,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就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便又“飞”回来了。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地认识水的凝结现象,教师可以再做一个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用一个烧杯盛半杯不冒“白气”的温水,然后用一块较大的冰块靠近水面。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冰块的四周出现缕

3、缕“白气”。教师还可以把冰块直接盖在杯口上,学生就能看到杯内水面上腾起的缕缕“白气”。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空气中的水遇冷变成了小水珠白气,蒸发“消失”的水飞回来了。由此,学生见证了水的神奇,认识到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又由气态变回液态,神奇的水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探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时,老师先找来一个杯子,在里面倒入50毫升水,然后一勺一勺地往里面放盐,每勺一样多,每放一勺后就搅拌,直到盐全部溶解。这时,老师向学生提问:我们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再放入一勺,等到放进去的盐怎么搅拌也不能溶解了,就停止放盐,最后数一数共

4、放了几勺盐,就能知道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了。教师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通过猜想与验证、观察与分析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顺利地找到了答案,还深切感受到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二、创设学习情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卷入”科学发现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要通过精心设计,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探究活动最终获得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辨别土壤的

5、类型”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拿出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的标本,给学生亲历探究的机会。 先用沉淀法,让学生用水浸泡土壤,搅拌、沉淀后,土壤中的黏土和沙自然分层,经过亲眼所见,他们很快理解了土壤的主要成分。 再用渗水法,让学生把土壤分别盛在三个底部有小孔的盆子里,把相同量的水分别倒进去,经过比较他们发现,沙质土的水渗透出来最快,它的含水量最小,黏质土渗水能力最弱,它的含水量最多。 最后用搓条法,让学生分别把三种土壤搓成长条。搓泥条是一项非常好玩的游戏,他们边笑边玩,发现沙质土怎么也搓不成条,黏质土可以搓成长长的细条,而且可以搓成各种形状,可压扁,就像是玩橡皮泥。壤土则可以搓成粗条,但难以弯曲,

6、压扁后表面不太平滑。“玩泥”的学习情境营造了寓教于乐的氛围,学生很快认识了三种土壤的区别,理解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三年级“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特性”时,我先让学生在菜园里、墙角边捉几只蜗牛来观察,他们观察蜗牛时,常常会看到它原来舒展的身子不知为何又全部缩进壳里了。 我抓住学生急于探究蜗牛身体这一变化原因的心理,及时启发他们:看谁最聪明,能使蜗牛身体伸出来?过一会儿,他们想出办法来了:有的同学看到桌子上有菜叶、苹果等食物,就拿来放在蜗牛身边,用食物把蜗牛引诱出来;有的同学认为蜗牛喜欢潮湿,就取水浇在蜗牛身上;有的同学认为蜗牛怕光,就用手捂着蜗牛;有的同学不敢大声说话,担心会把正在往外伸展的蜗牛

7、吓回去;有的同学做法更高明,从蜗牛的底部轻轻地捏一捏、推一推,蜗牛身体就慢慢钻出来。蜗牛在同学们的“关心”下,一次又一次地把身体露了出来。 蜗牛身体出来后,后一步的探究也开始了。我指着黑板上的问题,让学生逐个观察、思考并解决。有的小组拿放大镜专心地观察蜗牛的外壳螺线有几圈,眼睛、嘴巴长在哪里;有的小组把各种食物摆在蜗牛的四周,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有的小组把几只蜗牛放在拉紧的线上,看它们谁爬得快,欣赏它们的爬行比赛。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远超出我的想象。 合适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在观察中自行探究,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认识,汇报探究结果时,他们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学习兴趣很高。 三、培养问题

8、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训练学生如何提出科学问题时,我问学生:很多同学平时都吹过泡泡,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吗?结果,很多学生呆坐在那里,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 于是,我引导他们开展活动:先请同学们把材料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来吹泡泡,看在吹泡泡的过程中能发现哪些问题? 学生立即来了兴趣,有用吸管的,有用铁丝的,有用洗洁精的,有用肥皂沫的 15分钟活动下来,学生问题已提了一大堆:怎样使泡泡在空气中保存的时间更长?怎样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加多少肥皂调出来的肥皂水更容易吹出泡泡?学生一边吹着泡泡,一边发现问题,他们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得到发展,学习兴趣得以增强。 在教学研究纸一课时,我针对学生实际,放弃了书上的教学安排。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展开交流:同学们,对于纸你们最想了解什么呢?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把他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记录下来,组织大家交流,从中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课堂以问题为线索,从提出问题、选择问题到展开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清泉学校(411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