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278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教案稿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賦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学院赋,熟知学院的历史、演变、发展。2.熟记并深刻理解学院的校训,把握学院精神。3.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热情,培养读书兴趣。4.鉴赏文言写作当代文章的妙处。二、教学要点1.翻译理解全文。2.碑文的文体特征。三.教学设计参考(2课时)1. 通过讲述,熟悉母校、认识母校的意义,引出对于呼和浩特学院赋的学习。有一个处所,你不能忘!那里,曾经是你向往的殿堂。你在那里播下种子,你在那里铸就了希望,你在那里描绘着未来,你在那里让未来的脚步变得铿锵!听到这几句话,大家一定知道,我在这里歌咏的是什么处所母校。母校正如我们的母亲,给我们生命,给我们给养。我

2、们就像一条将要远航的小船,是母亲给了我们划开波浪船桨,是母校给了我们悬起的风帆。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奔向希望的彼岸。 如果有一天,说起母校,我们表现得木讷;如果有一天,说起母校,我们知道的东西少得可怜那岂不让人看做白痴?岂不感到丢人现眼?那么,母校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近母校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2. 讲解碑铭在讲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前,我们有必要先讲一下碑文和铭文。碑文和铭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有韵的碑文叫铭。(提示:记忆此话,考试)我们一进入校园的北大门就能看见有一块石头,那上面刻着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显然,这文章应该属于碑文了,但是如果你细心一读,发现它没韵,那自然就是碑文

3、,而不是铭了。我国制碑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文的写作:往往前叙事,后议论。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目的都在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

4、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碑文种类繁多,此处仅介绍其中几种而已。功德碑、庙碑、墓碑、纪念碑、记事碑、诗碑等,我们学院的赋属于记事碑。写碑文,绝不是小事,一般都是有学识、名望的人写。3.翻译课文,边翻译边讲解,并提醒、启发记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赋开始于公元1907年的清朝末年,实在在塞外有百年经历的上等学校。归绥师范学堂的创建,实为漠南(内蒙古)近代教育的渊源。(哈哈,内蒙古教育如果说是源远流长,就是从我们这流出的,所以你们来到这所学院读书,最起码应该有历史的荣耀感的啊!当然,

5、辉煌它的未来,也期待着你们去为它增添光辉,可是你用什么来增添?自己身上有光辉吗?责任重大啊!怎么办?何去何从?你们应该想一想)绥远师范学校接续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诚勤精敏”的校训,学魂让学生才情风发飘逸。(这是我们学院最早的校训人则怀念体会,精:上好,如精米)(正当学校大展宏图之际),竟突然遇到了日寇入侵,被迫流离迁徙至绥远西部。日本帝国主义被赶出了中国,学校才又东迁回归。虽然屡遭内忧外患,(校名也随之屡屡变更),最终学校的大业和历史却得以延续。更新除旧(新中国成立,)校名数变,旧树竟然长出了新枝,勤劳努力,以求不断进取。呼市师专的兴办,初步开启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二十年的延续发展,奠

6、定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范。一个世纪,世事沧桑变幻,继续追随先人发展,前后相续,一脉相承。名师一批接一批的涌现,百年之中,培育无数人才;众多的学子,遍布于国内外。百年老校必将因其辉煌的历史而流芳百世,延续万代。然而春秋更替,斗转星移。体制变革,大势所趋。时当公元2003年10月,新组建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其时九校合并为一,涓流汇成江海;八方如影随形,俊才荟萃一堂。于是重谋大计,再绘宏图。建设新校区,开启新命运。新校舍巍峨耸立,图书馆图书丰富。亭榭连廊贯通,湖水曲折环绕。整个校区因背倚阴山而更显雄伟,遥临黄河而愈形壮阔。立起梧桐树,必将引来金凤凰(凤凰就会带来美丽的容颜);构建全新职业教育范

7、型,必将引发无数学子的青睐。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兼容并蓄,唯共同的理念使他们依附(九院合并)。融洽和谐,学校的光明前景就会指日可待。感叹百年时光飞快流逝,希冀千秋伟业早日实现。虽然宇宙变幻无穷,造化茫然难测,但我们将像鲲鹏一样,乘风直上九万里!句终祈愿:祝我们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吉祥无限,前程似锦!4.讲解本文旨在记载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之创始至今(2010年新校落成)的历史,用的是史笔,叙史,语调平和,笔触平实。全文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重点写了职业学院建立而后的发展极其变化。最后,抚今追昔,发出感叹,流露情感,对这所学院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德修身,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大学之道

8、在明明德。”具体含义为:明德 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觉。人之行善避恶, 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修身 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立身处世。格物 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 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 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9、。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明德修身 格物致知”意在育人为学以淬厉人格敦品立德为纲,以成就高明笃实之才为目。塑造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劳动者。亥姆霍兹与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一、教学目标1.记忆并深刻理解王国维的“三境说”的内涵。2. 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的五个阶段。3.使学生掌握“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方法。二教学要点1. 使学生掌握“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方法。三、 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设计参考教案设计:重点讲解三句诗词,让学生领略王国维的“三境说”,再与亥姆霍兹的“三境说”对比。前者着眼点在精神境界,后者着眼点在方法上。(

10、一)导语:我曾经在阅读中看到过许多的“三境说”,都觉颇有启迪。综观若干三境界说,多半如庄子用寓言说理,或如朱子以诗说理,形象生动,有说服力。我常常想,大凡一个人,读书阅世至老,不惑而知命,而从心所欲,始得到终极经验,这样的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呀,若是将这样的金针度与青年,可以使人少走些弯路,少受些冤枉罪的。王国维的“三境说”与亥姆霍兹的“三境说”就足以让我们受用。(二)作者介绍褚孝泉,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1月生 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87年在法国马赛第一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任教,1996年起任教授1992

11、年至1993年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合作研究。1999年起巴黎东方语言学院讲学现任外文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兼任院资料室主任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语言哲学,汉法实用文读,英语笔译综合能力等译著:拉康文选 专业研究范围包括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思想史,社会语言学,句法学、符号学等。(三)讲课步骤及简单分析1.读第一段,问:这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开头介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内容,笔锋一转引出“三境说”。2. 通过王国维的介绍突出“三境说”的意义。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

12、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浙江海宁好地方,人杰地灵。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是同乡)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

13、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有石头的土山;高大。)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强调: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提出了三境说,它一定有其不同凡响处!3.读第二段,诸一通过全词讲述每一境。问:“三境说”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注意记忆(考试)明确: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延伸探究: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

14、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例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学问三境界)。通过三首词的讲述,让学生理解“三界说”。(1)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深获真宗的赏识而赐同进士出身。后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尽阅秘阁藏书,学问益博。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六十四岁病逝,仁宗虽亲临丧事,但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死后赠司空兼侍

15、中,谥元献。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注释】: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一般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分析】简析: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走离开了。皎洁的月亮不熟悉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照入大户人家。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详解: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