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2003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考与建议创新型特色园区是指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新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成为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对于#高新区而言,既是跨越发展、推进二次创业的新机遇,同时也是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挑战。一、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形势与需求当前,#高新区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国际环境看,经过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环境看,

2、全国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经济增速下行过快,有效投入增长乏力,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从高新区自身看,在连续多年应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中,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但发展速度下行、企业利润下滑的问题不容忽视。在这种背景下,塑造区域个性、创新发展模式将成为影响高新区竞争胜负的关键。(一)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是#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高新区正处于重要的改革转型期。面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新区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又存在着资源约束加剧的瓶颈制约。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就是以特色园区为引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促进经济社

3、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是#高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创新型特色园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栖息地、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就是充分发挥高新区现有的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在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国际科技合作等重点领域作出新的探索,促进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三)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是#高新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创新型特色园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锋队、主力军。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就是抢占发展制高点,进一步巩固壮

4、大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的核心地位、产业基础和行业影响力,促进高新区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二、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基础与条件#高新区是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首家省级高新区。2012年8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文(国函2012108号),同意#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高新区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综合实力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列第10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战略载体。(一)园区经济高位运行。2013年,#高新区完成GDP269.7亿元,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23.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

5、入26.3亿元,增长10.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以12.5%、11.9%、26.7%、12%的同比高速增长。(二)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高新区按照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了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以铭赛机器人、安川机器人、国茂减速机、恒立油缸等为龙头的一大批成长性较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加速集聚;以光宝光电、晶品光电为龙头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形成了一条从材料、晶片、外延及芯片、封装及终端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以通用、博世力士乐、曼透平等13家世界500

6、强为代表的4000余家内外资企业落户并快速发展,德资高地、日资高地、台资高地逐步形成;瑞声科技、南方轴承、创生医疗等8家企业成功上市;新誉集团、南方轴承、龙城精锻等民营企业茁壮成长。(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3年,#高新区累计引进国家“”专家61名;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3家,其中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拥有各级各类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累计孵化场地面积达30.3万平方米;同时,高新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功能平台持续优化。#高新区以常州科教

7、城为依托,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带动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后引进建设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半导体照明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形成了“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培育+产业转化”的培育模式。三、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路与举措高新区就是要又高又新,“高”就是发展要有高水平,“新”就是产业要有新技术。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就是以转型升级来提升发展水平,既要快做“加法”,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又要大做“乘法”,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倍增效应,全力推动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同步提升、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招商选资与平台打造

8、同步提升,确保#高新区发展有高水平和新跨越。(一)加快高新产业培育,在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产业是高新区发展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产业强才能实力强。#高新区要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突出现有产业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巩固壮大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核心产业。1、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和新兴产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促进优势产业向高端演进。重点促进智能装备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电子信息领域的产品发展,从加工制造中低端产品逐步向研究生产高端产品演进。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有机融合。三是

9、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完善。大力发展以软件外包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业,完善工业外包服务体系,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延长产业链条。2、形成优势集群。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产业尤其是优势特色产业的投入,采取以主导产业(或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或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通过产业链内配套企业的发展壮大,裂变出新的龙头企业,同时促进其他企业的发展和聚集,以此催生一批新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3、培育创新载体。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园区建设研发基地,积极引进国外研发

10、机构来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发展以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为载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培育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成长型企业、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的领军型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和创新文化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在提升竞争上实现新突破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核心,只有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高新区才有望在优势产业上形成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龙头和创新高地。1、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孵化体制,推进综合孵化向专业孵化、创业中心向创新中心、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转变;全面梳理、整合、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科

11、技扶持、创新鼓励政策, 通过投融资、企业信用、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制度管理,建立富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2、实施技术引导计划。利用开放型经济优势及外资企业丰富的技术资源,采取配套协作、合作开发、购买专利等方式,大力引进优势产业主导技术,通过二次开发、技术集成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突破;支持外资企业建立本土化的科技团队和科研机构,推动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互动发展,鼓励和支持双方在项目开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合作。3、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机构联合设立种子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种子基金支持#高新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落实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高新

12、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产品,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利用科研成果,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在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各类创新主体有效互动、各类创新资源相互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提升#高新区创新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1、加强科技对接合作。#高新区在加强与本地高校科技对接的同时,要拓展与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实施与重点大学的产学研合作计划。着眼于大学与高新区联系日趋紧密的发展趋势,建设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新区在全球范围内大学创新资源的高度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国际化。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集聚知识产权、资本运作、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以重质量、打

13、名牌、创品牌为重点,不断提高创新型特色园区实现知识价值的能力;优化专利质量,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着力提升发明专利比重;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企业专利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专利信息和服务网络。3、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行业权威、善经营、懂管理的核心人才,尤其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的大师级专业人才;发挥江苏省科教人才优势,将海内外科教人才资源禀赋转化成促进#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化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保障,对于新兴产业急需的、具有先进水平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开通“绿色通道”,通过无忧后勤保障

14、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等措施提升为高端人才服务的水平。(四)打造开放创新模式,在产城融合上实现新突破#高新区应采取开放型创新模式,通过多重开放创新,形成鲜明的园区品牌、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创造强大的创新资源磁吸效应和创新成果溢出效应,打造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三元良性互动的宜居园区。1、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打造创新环境,包括配套产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建设,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因此要区域一盘棋,这样既能集中力量,也能相互配合。#高新区要参与和推动创新资源的区域融合,支持和鼓励园区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网络的有机衔接,建立与区域其他经济体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促进形成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2、嵌入全球化创新网

15、络。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高度开放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创新机构、知名大学、跨国公司等的合作与交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举办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国际论坛和讲座,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区域建设等进行主题探讨和交流,始终保持高新区与国际创新发展大环境相协调适应。3、强化产业扩散与辐射。支持创建跨区域的产业联合协会等组织,协调产业内关系,整合产业内资源,对产业长期的发展进行战略指导,推动#高新区产业和技术向区域外扩散,力争成为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区域整体力量,把产业品牌与园区品牌结合起来,将产品和品牌同时推向市场,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