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051315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6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主要内容,1 温度的农业意义 2 温度强度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3 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4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5 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技术 实习2:积温的求算,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 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作物的感温性和温周期现象等基本概念。 积温的求算方法、稳定性分析、改进措施及其应用,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技术。 本章难点: 积温表达形式与求算方法的改进及应用。,1 温度的农业意义,主要内容: 温度表示热量的物理学基础 温度的生物学意义 温度指数及其农业意义 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一、温度表示热量的物理学基础, 温度是

2、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反映系统分子运动状态和热量水平的物理量 。 植物生化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比用“焦耳”表示的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用温度更容易反映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更能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综合影响。 温度测量简单,资料广泛。,二、温度的生物学意义(P73-84),1、温度(气温、地温和水温)影响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植物的光合、呼吸及蒸腾等生理过程 ,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等。 2、气温、地温和水温还间接地通过生物体温对农业生物生命活动及产品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3、温度条件还是病虫害发生发展以至蔓延的基本条件之一。,三、温度指数及其农业意义,1、温度

3、指数的含义 标志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热量状况及相互关系的温度标示形式,即温度指数,有时也称为温热指数或热量指数。, 积温(详见3) 大豆发育单位(D.M.Brown) S.D.U4.95T0.0829T240.91 式中,T为日平均气温()。利用该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要求的温度条件及分析大豆的适宜种植范围。,2、温度指数的表示形式,THI0.55T+0.2Td+17.5 式中,T、Td分别为干球和露点温度()。THI被用来研究人类及家畜对温湿度条件的适应性。 另外,还有玉米热量单位、月热指数和年热指数、干凉度和风寒指数等(P84-86)。, 温湿指数,四、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

4、式, 温度强度(高、低) 持续时间(累积) 温度变化(周期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温度强度是最基本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强度,其持续时间与变化才能对农业生物产生影响。,2 温度强度对农业生物的影响,主要内容: 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 温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一、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1、三基点温度 (1)作物生命活动的三种温度范围 维持生命的温度,最宽 适宜生长的温度,次之 保证发育的温度,最窄 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如图1所示。,维持生命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 保证发育温度 -10 0 10 20 30 40 50 光合温度 呼吸温度 图1 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示意图

5、,(2)三基点、五基点或七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三个基本点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最低(下限)温度 最适温度 最高(上限)温度 对于作物的生长,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迅速而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是仍然能够维持生命而不受害。,所以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作物的受害温度(受害高温或受害低温)以及致死温度(致死高温或致死低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基点温度或者七基点温度。 三基点、五基点或七基点温度见图2。,如果温度继续降低或升高,作物就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致 受 最 最 最 受 致 死 害 低 适 高 害 死 低 低 温 温 温 高 高 温 温 度 度

6、 度 温 温 温度 三基点 五基点 七基点温度 图2 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1)有关试验及分析结果 几种主要作物的三基点温度,2、三基点温度的特征, 作物生长早期所要求的最适温度较低些,生长盛期较高,到成熟期又稍低一些。 马铃薯在25左右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呼吸作用要上升到大约48时才达最大速度。 小麦分蘖节生物学零度远较地上部分低。, 水稻的早籼稻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而早粳稻则为10以上。,区别 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生理过程三基点温度不同; 同一植株上不同器官的三基点

7、温度不同。,(2)特征, 最低、最适、最高温度指标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具有一定的范围,不仅与强度有关,还与作用的持续时间有关。 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变幅范围,差异很小。 各种作物的最低温度的最低点差异很大,且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差值较大。,共同特征, 在作物生命过程中,最低温度远较最高温度出现的机率大。, 各种作物的最高温度指标值差异较小,而且各种作物的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值也比较接近。, 确定温度的有效性 确定作物的种植季节与分布区域 估算作物生长发育速度 计算作物光合生产潜力 ,(3)三基点温度的用途, 界限温度的定义 界限温度是标示着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

8、活动开始终止的温度。而所谓界限,完全是根据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来划定的。 农业气象学常用的界限温度 0; 3或5; 10; 15; 20,3、界限温度及其农业意义, 各种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0:土壤冻结和解冻,越冬作物秋季停止生长,春季开始生长。春季0至秋季0之间的时段即为农耕期。 3-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生长、多数树木开始生长。春季3(5)至秋季3(5)之间时段为冬作物或早春作物的生长期。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开始大于10至开始小l0之间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15:初日为水稻适宜移栽期,棉苗开始生长期,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初终日之间

9、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20:初日为热带作物开始生长期,水稻分蘖迅速增长,终日对水稻抽穗开花开始有影响,往往导致空壳。初终日之间的时段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期,也是双季稻的生长季节。,二、温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1、有关试验研究结果 范霍夫定律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主要生命过程的影响基本上服从范霍夫定律,即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一倍:,式中KT和KT+10分别为T和T+10时的化学反应速率。, 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40 光合强度(mgCO2/dm2/hr) 马铃薯 30 黄瓜 20 10 0 10 20 30 40 50 温度 图3 光合作用温度曲线(伦德加,1945),

10、 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50 呼吸强度(mgCO2/dm2/hr)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图4 呼吸作用温度曲线(伦德加,194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比(P/R) 6 P/R 5 4 3 2 1 0 10 20 30 40 温度 图5 P/R温度曲线, 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1.00 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 0.75 植物生长 呼吸作用 0.50 0.25 0.00 0 10 20 30 40 温度 图6 植物生长温度曲线, 水温对植物吸收无机养分的影响(mg),注:低温区为24-25 ;适温区为28.5-32 ; 高温区为37-38.5 。,(

11、1)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不完全相同,但各种作物“光合作用温度”曲线的一般形状是基本一致的。 (2)“光合作用温度”曲线和“呼吸作用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近似。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它们的三基点温度,但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2、主要结论,(5)作物有机物质的增加,取决于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质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差。 (6)温度还通过影响植物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值降低。,(7)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与作物本身的生理机能有关。,C3植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25,而C4植物适宜的

12、温度范围是3035。 (8)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和其前期的温度条件(前期温度锻炼)密切相关。,三、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1、引种是丰富地区种质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2、在作物引种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土壤、肥力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条件以外,一定要遵循原产地和引入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气候相似原则。, 北种南引(高山引向平原)比南种北移(平原引向高山)容易成功。 因为南种北移是作物能否成活的问题,而北种南引则是温度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3、根据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和引种成败的经验,作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各种植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在

13、植物引种的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 草本植物要比木本植物引种容易成功,一年生植物较多年生植物引种容易成功,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引种容易成功,灌木要比乔木引种容易成功。,3 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内容: 积温学说 积温的定义、种类与计算方法 积温的稳定性与改进措施 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积温学说,积温学说: 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而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在高温季节完成的发育期还存在有上限问题。 作物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二、积温的定义、种类与计算方法,1、积温的定义 积温的概念也经历了多年的发

14、展历程,并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从广义的角度可以把积温定义为: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单位为。,常用的主要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1)下限温度(生物学零度) 作物开始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实际上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零度,用B表示 。当日平均气温高于下限温度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等于或低于下限温度时则无效,即对作物生长发育来说是零度。,2、积温的种类,把高于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气温(Ti)称为活动温度。作物在某一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Aa),用下式表示:,(2)活动积温,(TiB;当TiB时,Ti=0。),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Ti B)

15、称为有效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Ae),用下式表示:,(3)有效积温,(TiB;当TiB时,Ti- B = 0。),a.活动积温 优点:考虑了生物学零度,排除了对作物发育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用实测的日平均气温统计,比较方便。 不足:活动积温包含了一部分低于生物学零度的无效温度,使积温的稳定性较差。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4)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比较,优点: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无效温度,积温稳定性好,较符合实际。 不足:统计比较繁琐,往往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b.有效积温,(5)积温的基本特征,a.有关试验及分析结果 几种主要作物所需10以上活动积温, 水稻IR661播种至始穗需10以上活动积温, 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同一作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