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051065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构造心得体会.doc(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构造心得体会篇一:钢筋学习心得体会篇首语根据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所述:现代建筑技术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决非砖瓦、土坯、干垒等低级技术可相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未受过专门技术训练和专业技能未达标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传统结构设计图纸过于直观详尽的表达,客观上为根本没有受过结构专业训练的人员自以为能够“看懂”图纸提供了方便,或许无形中鼓励这类人员敢于冒险承包建筑施工,未经过结构专业训练的的人员能够“看懂”的仅仅是构件内部的钢筋形状,却并不了解钢筋各自的性能以及共同工作的原理,不懂得在施工阶段为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所必须遵守的许多技术规定.似乎“看懂”了钢筋

2、的形状,客观上会鼓励那些对混凝土的配合比、颗粒级配、搅拌、浇筑、震捣、养护等施工技术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人员敢于进行建筑施工,从而极有可能给建筑结构的质量埋下严重隐患。03G101-1一、柱柱 编号柱子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面为50mm。见G101-3 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框架柱与框支柱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需要而定起始位置的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的标高;剪力墙上起柱的根部标高分为两种:当纵筋锚固在剪力墙顶部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结构层楼面标高;结

3、构层楼面高系指将建筑图中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层号对应一致。当柱(芯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墙上起柱,在墙顶面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柱箍筋按上柱非加密区箍筋要求配置,梁上起柱,在梁内设两道柱箍筋。柱与梁交接处的箍筋按加密区间距配置。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拉筋须同时钩住纵向钢筋和外围封闭箍筋。 为使箍筋外围局部重叠不多于两层,当拉筋设在旁边时,可沿竖

4、向将相邻两道箍筋按其各自平面位置交错放置。二、剪力墙墙体与基础交接处,墙体的水平钢筋第一道为1/2间距。见G101-3墙体与楼板(连梁)交接处,墙体的水平钢筋第一道为50mm。见06G901-1。 对于分布钢筋的规定:非抗震:当剪力墙厚度大于160时,应配置双排;当厚度不大于160时,宜配置双排。 抗震: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时,应配置双排;当厚度大于400,但不大于700时,宜配置三排;当剪力墙厚度大于700时,宜配置四排。各排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的直径与间距保持一致。当剪力墙配置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钩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

5、一起。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对于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00mm,对于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50mm.连梁、暗梁和边框梁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墙顶部连梁、暗梁和边框梁箍筋在墙内部间距为150mm,在墙外部第一道为50mm, 在墙内部第一道为100mm。2注:XXA一端有悬挑,XXB 为两端有些挑,X为跨数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此顶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

6、且对称配置。 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梁的第一道箍筋距墙体或柱50mm。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 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架立筋搭接长度为150mm.03G101-2ATET型梯板的下部纵向钢筋由设计者按照ATET型楼梯平面注写方式注明;梯板支座端上部纵向钢筋按梯板下部纵向钢筋的1/2配置,且不小于8200;上部纵向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

7、内延伸的水平投影长度统一取1/4梯板净跨,设计不注;03G101-3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当轴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当轴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 向,径向为Y向。 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T向。两向基础主梁相交的柱下区域,应有一向截面较高的基础主梁按梁箍筋全面贯通设置。 先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B打头)的规格根数。 3 再注写顶部贯通纵筋(T打头)的配筋值。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的底部贯通纵筋,可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采用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接。基础主梁的顶部贯通纵筋,可在距柱根1/4跨

8、度范围内采用搭接、机械连接、对焊连接。 当配置不多于两排时,在标准构造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延伸至梁头后,全部上弯封边;第二排延伸至梁端头截断。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向长度范围;再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向长度范围。 中粗虚线代表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横纵连续布置的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不受集中标注贯通的板区限制。 当基础平板厚度2m 时,应注明设置在基础平板中部的水平构造钢筋. 当在板中采用拉筋时,注明拉筋的配置及布置方式(双向或梅花双向).平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编号当柱下板带的底部贯通纵筋配置在从某跨开始改变时,

9、两种不同配置的底部贯通纵筋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应注明基础平板边缘的封边方式与配筋。在基础平板外伸阳角部位设置放射筋时,注明放射筋的配置与设置方式。当在基础平板同一层面的纵筋相交叉时,应注明何向纵筋在下,何向纵筋在上。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 顶部纵向钢筋在墙底或梁中搭接为12d且至少到梁中线。 04G101-4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当轴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当轴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 向,径向为Y向。 先注写板块底部贯通纵筋(B打头)的规格根数。 再注写顶部贯通纵筋(T打头)的配筋值。4延伸悬挑板的上部受力钢

10、筋应与相邻跨内板的上部纵筋连通配置。 板块的第一道纵向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负弯矩筋弯钩长度为板厚减去15mm. 延伸悬挑板、纯悬挑上部配筋至板端后回折5d . 板块下部纵向钢筋在墙体内或梁中搭接时为5d至少到墙、梁中线。 单向板或双连续板的中间支座相邻等跨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应在跨中1/3跨长范围内连接;当同时连续板带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起点伸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板翻边的上部配筋到翻边端部后回折5d.06G101-6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底面标高为覆盖地基的基础垫层(包括防水层)的顶面标高;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为覆盖桩间上表面的垫层(包括防水层

11、)的顶面标高。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当轴在某位置转向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的转向角度做相应转动,转动后的坐标应加图示。 5 篇二:钢筋混凝土心得体会学习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的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是学期我们土木工程本开设的基本专业课之一。经过三个星期的学习,对于钢筋混凝土这种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成果、力学性能等方面,我也算是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了。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的构件,包括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合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以及钢筋抗拉强度大这两大有点,大大改进了材料的受力性能以及破坏性质

12、。材料的变化与革新都会带来一场革命,钢筋混凝土材料使得建筑建设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也为人类建筑文明的前进带来无尽的活力。科技的进步是与时俱进的,材料也一样。像混凝土,人们致力于研究高强、轻质、耐久、抗裂性能好、易成型;因为时代要求更好的更多动能混凝土;在钢筋方面,人们也在研发钢筋的高强轻质、延性好、低松弛、防腐等优势,我们学习土建的学生应该时刻关注这些最新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钢筋混凝土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大放异彩,但是我们必须从最根本的方面着手,一步步掌握:比如它在实际运用中受力与破坏的优缺点,工程中的改进措施等,都是要我们在实际应用里一点点摸索与吸取教训获取

13、的经验知识。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了解它就必须先了解钢筋和混凝土。钢筋的形式和品种、力学性能(尤其是应以应变曲线的各个阶段和特点以及对应的应力值)、冷加工和热处理、蠕变松弛疲劳等特性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徐变和收缩等结构特点,我们也应懂得。只有懂得材料的土建工作者,才能用好材料,才能建造出美观、实用、坚固的建筑;也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规定主要由三个方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老师一再要求我们必须切记这三个要求,不管是现在学习还是以后工作。老师讲的很详细,因为结构的坚固就是

14、材料的应用是否得当,而一座建筑最基本就是结构是否牢固,所以这些基础的知识,我们应该牢牢掌握,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以后工作的业主与公司,甚至社会负责。老师讲的很慢,也很生动;在开发我们思维方式上更是不错,因为我们局限于教室,无法在实际建筑工地里切身体会。所以老师说思维一定要发散,而且还建议我们应该多一些去工地,哪怕只是感性的认识也是不错的。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是我至关重要的课程,也是我们学习土建学生的最基础的课程,因此我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扎实地学习,虚心请教。这也应该该是我们每一个土木人应该有的知识基础,良心责任。篇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心得与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钢筋混凝土

15、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题目的选取: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要求学生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