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1002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要点1水中生活的动物(1)代表动物鱼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呼吸器官(2)其他水生动物 常见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常见脊椎动物:海豚、鲸、海豹、龟、鳖。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2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具有支持躯体及运动的器官;具有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2)典型的陆地动物蚯蚓:生活环境、刚毛、体节、环带、呼吸、体温兔:心脏四腔、肺发达、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犬齿)、恒温动物、大脑发达。3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类适于飞行

2、的特点:体型、翼、胸肌、薄而轻的骨骼、消化、循环、呼吸(2)昆虫(蝗虫)身体结构:身体分节且分部、外骨骼4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变态发育。主要题点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 万种,这些动物可分为 和 两大类。2鱼在游泳时,靠 产生前进的动力,靠 保持平衡,靠 保持前进的方向。3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就叫 。4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交替张合,那是鱼在 。当水流经过鳃时,鳃丝里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了 ,血液变成 血。5有口无肛门的水生动物是 ,身体柔软、体表有贝壳的是 。6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的资源,这就叫 。7蚯蚓通过 和 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3、它在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玻璃板上要 。8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 构成的,与 、 同属于 。9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壁湿润,原因是 。10兔属于 动物,它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 的特征。11兔的体毛光滑柔软,有 作用,用 呼吸,心脏分成 腔,输送 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 ,体温恒定,属于 。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属于 。12家鸽的体型呈 形,前肢变成 ,体表被覆 ,胸骨上覆着发达的 ,有 辅助呼吸。体温 。13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其身体分为 、 、 三个部分。胸部有 对足, 对翅,体表有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复习要点1动物的运动

4、(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概念:由动物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意义:满足个体的基本生存能力。局限性:不能适应环境。(2)学习行为概念:以遗传因素为基础,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3社会行为(1)特征:形成一定组织,各成员明确分工,形成等级。(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探究:蚂蚁的通讯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是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主要题点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骨骼是由 和 共同组成的。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两

5、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 。3据图回答: (1)图中1表示 ,2表示 。(2)如图二中1处于 状态,2处于 状态。(3)手自然下垂时,1处于 状态,2处于 状态。4写出图中各部分所示结构的名称1 2 3 4 5 其中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是 。5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动物越高等, 能力越强。6动物的 、 和 等都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会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还形成了 。复习要点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动物在

6、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3)动物与仿生主要题点150-60年代,因大量剿灭麻雀导致农作物虫害巨增,说明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存在 和 的关系。2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的某些物质,这种动物就叫 。它的优点是: 。3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 。复习要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观察菌落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菌落: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2细菌(1)细菌的发

7、现 列文虎克的发现 巴斯德的实验(2)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结构:单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生殖:分裂生殖 休眠体:芽孢,抵抗不良环境。3真菌(1)真菌种类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霉菌:青霉、曲霉(由菌丝组成)大型真菌:蘑菇、香菇、木耳(2)繁殖:孢子繁殖4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应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预防、环境保护。主要题点1细菌的菌落较 ,表面或 ,或 。真菌的菌落较 ,常呈 状、 状或 状。2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 。3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8、、 ,还有 。4最早在显微镜下看到微小生物的人是 ,他看到的这些小生物呈 状、 状、 状。5法国科学家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他还发现了 和 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后人称他为 。6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它与植物、动物细胞的显著差别在于 。在生物圈中,它属于 。它的生殖方式是 。7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 构成的,霉菌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最大差别是 。生殖方式是 。8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手上是否有细菌。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消毒)、无菌棉签、不干胶标签、放大镜。问题:手上是否有细菌。假设: 。 步骤:8作为 ,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

9、起重要作用。9细菌和真菌中一些营 生活的种类,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10和豆科植物的关系为共生。11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真菌是 ,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真菌是 。能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细菌是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要点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植物的分类 无种子: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依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着)(2)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种到界)(1)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2)不同分类等级中的生物的相似程度不同。4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10、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相应法律主要题点1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 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 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和 。2被子植物中,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3动物的分类要比较 、 和 。4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5分类等级越小,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 。6马属于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7瑞典植物学家 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依次由 、 和 组成。8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 。我国裸子植物最为丰富,被称为 。脊椎动物中的 、 和 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9每个物种都是一个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 。1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11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有 和 。12被称为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市室是 。1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