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8050999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解说 “语言”是人们传递思想感情的媒介和工具,大自然也有语音,即丰富的物候现象。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都是大自然与人类交流的语言。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同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5 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事理说明文,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_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他的物候学、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论文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读准字音,冰雪融rng化 草木萌m

2、ng发 次c第开放 翩pin然归来 孕yn育y果实 簌s簌落下 风雪载zi途 周而复f始 衰shui草连天 销声匿n 迹 j 草长zhng莺yng飞 花香xing鸟语 悄qio然无声 连翘qio 阻挠no 忌讳hu,学习词语,萌发mng f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c d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pin rn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n y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农谚 nng yn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 海棠hi tng 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悬殊xun sh差别很大。 销声匿迹xio shng n j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zhu r f s

3、h周期性的重复开始。 花香鸟语hu xing nio y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co zhng yng fi形容草木萌发、鸟语花香的优美景象。,衰草连天shui co lin tin形容草木枯黄败落的样子。 风雪载途fng xu zi t风雪满路,遍地的意思。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观测gun c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物候w hu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分析结构,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学习第一部分,

4、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 第一自然段用了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杏花开了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歌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

5、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7、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每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用词生动、形象、典雅。,学习第二部分,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

6、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2、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举例详实,数据确凿,既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影响,令人信服,又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第三部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3、“

7、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

8、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学习第四部分,1、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2、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

9、这些词语可以看出。,3、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巩固练习,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物候是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作者从

10、人们熟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写起,然后指出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最后引出这就是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2、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作者运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理顺序,可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掌握。,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1、举例子: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

11、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举出实例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作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3、列数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引用: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

12、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引用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四、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第1

13、段的语言形象生动。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中的“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出来了。 第2段的语言平实准确。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中“此外”“还有”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五、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1、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2、农

14、谚: “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是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倡导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阅读感悟,1、大自然孕育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处处可见:晴天雨天、春夏秋冬、海洋冰川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2、说起大自然,人人都会神往。那里空气清新,有柔和的轻风、幽静的草地、绿色的森林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有谁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吧,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2.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