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0609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总复习(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上)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总复习(上)(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初中物理总复习(上) 声现象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其实液体能 声音, 也能传声。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 和 。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人 (在人耳处减弱)。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

2、;(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例2】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五、能力训练 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

3、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2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

4、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 。 7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8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9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2009年春节,不少城市开始有限解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使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明显增加。 (1)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其原

5、因是: 。 (2)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请写一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10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 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11700 2C 3A 4A 5响度,音色 6(1)隔热;(2)隔声 7C 8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产生 9(1)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示例:产生噪音与空气污染 10 165 光现象 一、 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 2光在同种均匀

6、介质中沿 传播。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 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 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大的 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到镜面的

7、距离 。 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 法线;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 法线(选填“偏向”或“偏离” )。这个结论叫光的折射规律。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 ,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 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 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4)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画 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8、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例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25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自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 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 A 、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的目的是 。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 能力训练 1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2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9、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3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4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光是一种电磁波 C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D白光是单色光 5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 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 m。 6“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10、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7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平面镜。镜面与桌面成450角,一小球沿桌面向镜滚去,如 图2 11所示,则镜中的小球的像将如何运动? 答: 。 8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点。请你在图212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及其相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9如图213所示,一束光线沿与镜面成450角的方向人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的O点上。如果在不改变入射光传播方向的情况下

11、,要使反射光与入射光成6O0的夹角,可采用的方法是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 方向转过 角。 10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沽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O 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折射 1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凿壁偷光 B一叶障目 C 镜花水月 D形影相随 12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支点燃

12、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13自行车的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结构是,由 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 透镜及其应用 一、 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镜。此类透镜对光有 作用;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

13、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 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 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成 、 的 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 、 的 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 20 cm Bu 10 cm C10 cm2f,照相机,(1)右;(2)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l0放一只手指在杯子的后面,手指被显著放大的杯子

14、装有水 11(1)水凸透镜,光屏;(2)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观察到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课本拓展题 1C 2.方法一: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量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二:把凸透镜竖立,画出它的主光轴,让一束激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用刻度尺最出折射光线与主光轴交点到凸透镜的距离f,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物态变化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物体的 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 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 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 ; 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 ;3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 甩下去。 4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温度要达到 ; 还要继续 。 5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