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49674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优化高考化学一轮(全国通用版)精致讲义:第十章 3 第三讲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1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知识梳理一、实验方案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三、实验方案设计示例设计实验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1实验原理2KClO32KCl3O2,AgCl=AgCl。2实验试剂:氯酸钾固体、MnO2、AgNO3溶液、稀硝酸。

2、3操作步骤(1)将氯酸钾和MnO2混合共热。(2)冷却至室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3)取少量滤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四、实验方案设计中的安全问题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

3、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NH3、HCl)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五、实验方案创新设计的几个方面1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在设计尾气处理装置时,要充分考虑装置是否符合以下几点:能充分吸收气体、不能倒吸、尾气处理装置应与大气相通。例如:下列吸收氨气的装置(未标出的液体为水)中,A、C、E、F、G装置均能防止倒吸。2防污染安全装置的设计例如:下列尾气处理装置中,A装置可吸收有毒的尾气(如Cl2等),B和C装置可吸收易溶的尾气(如HCl、NH3等),D装置可用于除去CO等可燃性气体,E装置可用于收集所有气体。3量气装置的设计例如:下列装置中,A装置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D装置是改进后的

4、装置,而E装置不能测量气体体积。4启普发生器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是气体制备的常用装置。实验室中没有启普发生器时,可以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出简易制气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灼热的铜丝网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2)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Cl和NaF溶液的pH,确定F、Cl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3)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4)将CuSO45H2O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答案:(1)(2)(3)(4)2漂白粉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实验

5、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存在CaCl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1)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只含有_;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只含有_;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Ca(ClO)2,又含有 CaCO3。(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带导管的单孔塞、蒸馏水、自来水、1 mol/L盐酸、品红溶液、新制澄清石灰水。(提示:不必检验Ca2和Cl)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中,_答案:(1)Ca(ClO)2CaCO3(2)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加入适量1 mo

6、l/L盐酸溶解后,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新制澄清石灰水中若新制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则假设1成立;若新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向步骤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或另外取样操作)若品红溶液褪色,则假设3成立;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成立(1)实验方案的设计对细节要求较高,往往在细节上失分,如实验原理、仪器选择、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安全等方面,不全面、不准确是失分的重要方面。(2)实验设计不完整,也是实验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例如:制备一些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时,在制备装置后还要连接一个防变质装置。(2015高考全国卷,26,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

7、,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

8、。(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草酸为二元酸_。解析(1)结合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CO2的存在。因草酸晶体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C装置,会干扰CO2的检验,故装置B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2)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只能通过检验CO与CuO反应的产物CO2的存在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CO2,会对CO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检验CO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CO2除尽,可选用F装置来除去CO2,D装置用来检验CO2是否除尽。将除去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G干燥,

9、然后通过盛有CuO的装置H,CuO将CO氧化为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用来检验CO2的存在。因CO有毒,最后可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若前一个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CO2已除尽;H中黑色CuO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可选择向NaHCO3中滴加草酸溶液的实验方法来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可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用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草酸溶液,根据反应的草酸与NaOH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答案(1)有气泡逸出

10、、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2)F、D、G、H、D、ICuO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要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能否根据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草酸钠溶液的碱性证明?说明理由。答案:不能。此方法只能证明草酸氢根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应根据碳酸氢钠溶液的pH大于草酸氢钠溶液的pH来证明。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

11、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目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

12、)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题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2016高考全国卷,13,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解析:选D。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沉淀,并非Fe(OH)3胶体,A项错误;加热能促进MgCl2水解和HCl逸出,最终MgCl2完全水解生成 Mg(OH)2,不能得到无水MgCl2,B项错误;加入稀硝酸,CuO和Cu均溶解,C项错误;根据Na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或产生气泡的快慢可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2(2015高考重庆卷)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解析:选A。A.Fe(OH)2易被氧化,为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溶液中而氧化Fe(OH)2,制取时常采取在试管中的FeSO4溶液表面加一层植物油,在加入NaOH溶液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