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过关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9099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过关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过关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过关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过关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过关题班级 姓名 【重点知识梳理】(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策1、二月革命 1917、3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2、十月革命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然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镇压人民 概况: (1)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号召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彼得格勒 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3,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5,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一、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 1919.1 巴黎 27国参加原因: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实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内容: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 10 万;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

3、、日等国瓜分。 19191920年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和约 结果: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2、国际联盟的建立 1920.1 3、华盛顿会议 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其实质“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果:由于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经济大危机 1、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从美

4、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和尖锐。2、罗斯福新政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内容: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调整,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3)意义: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

5、的权利明显增强。注: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矛盾; 纳粹党的欺骗宣传赢得人民支持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影响:纳粹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举措: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别的政党;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 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 (1)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2)犹太人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3)不得参军; (4)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5)拒绝向犹太人出

6、售商品;(6)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意大利:墨索里尼(最早) 日本:军部为核心 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形成法西斯同盟:三国轴心-轴心国、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 1938.9 德、意、英、法 原因:德国法西斯对外扩张;英法的姑息纵容。 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祸水东引苏联。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影响: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2、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7、(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3、 1942年1月,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4、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原因: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5、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71943、2-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

8、的两面夹击之中。(3)柏林战役:1945、5、8,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4)美国和苏联: (1)美国1945年8月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5)日本投降: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二战的深远影响1、二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2、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性质),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

9、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二、西欧和日本经济大发展 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条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德国)2、欧盟的形成 原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1993 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简称欧盟。(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

10、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3、日本的崛起 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结果:20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西欧和日本发展的共同点:1、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2、发展教育,培养人才;3、都

11、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借鉴:1、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改革政治,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分裂进一步加快。(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1991 年苏联解体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12、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内容:政治上:推出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两极格局形成:1955年苏联采取了针对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3、冷战结束: 1991 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

13、向发展。“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军事集团”干涉别国内政,大力发展高科技,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特点:走向多极化。(1)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是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2)表现:科索沃战争。1999 年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牺牲

14、。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1、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者重要角色。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性经济组织(欧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3、影响: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4、可持续发展战略: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