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8960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共和国现代化的足音 世界的目光这一刻再次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在这里举行。气势恢弘的阅兵仪式、激情热烈的群众游行,都在演绎着一个繁荣强盛的中国、青春活力的中国。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一百多年来,历尽沧桑的天安门,见证过许多次阅兵。1900年8月15日,占领了北京的八国联军,在这里举行了阅兵仪式,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这是流血、屈辱的一天;一百多年来,历尽沧桑的天安门,也见证过许多次群众游行,1919年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爱国学生泣血呐喊的背后,是列强环伺、瓜分豆析的民族生存危机。今天,依旧是天安门广场,跟随着战士铿锵有

2、力的步伐,各类战车、导弹、直升机、无人机、预警机、歼击机、新型雷达在天安门巍然驶过。这些装备,无论是数量规模、质量水平还是信息化程度,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有的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从第一次阅兵的“万国牌”,到今天的全部国产化;从最初的骡马化、摩托化、半机械化,到现在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这不仅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标识,更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鲜明注脚。今天,依旧是天安门广场,在群众游行的队伍中,一个方阵外引人注目:由北京大学生组成的方阵,这些生长在红旗下、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年轻人,一边跳着集体舞,一边变换着衣服的颜色。银色,金色,红色,不断变幻的服装颜色表现出时代的变

3、革,象征伟大祖国在改革开放后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新中国60年来,60年中,中华大地人才辈出,英雄辈出。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不断铺就复兴之路的基石,不断提升着民族精神的新高度。维克多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纪念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它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回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中国模式”、“中国崛起”,历史的指针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这个当初“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的国家,犹如一只在涅盘中翱翔而起的凤凰,“处在一种自乾隆朝末期以来最良好的国际地位。”60

4、年来,中国为人类社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就在北京阅兵队伍走过北京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时,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还在远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就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依旧蔓延深化的时候,“解决问题要有新办法,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中国成为抗击金融危机、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中国60年庆典上的讲话: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写在祖国六十华诞有一句话儿说了千遍万遍;祖国母亲-我爱您,有一首歌儿百唱不厌,“我爱您-中国,我爱您-中国,我爱您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您秋日金黄的硕果。”十月那秋日的的阳光被一抹灿烂的金黄尽情地涂染,仰望那一面面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那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胜利的旗帜,禁不住心潮澎湃,激情难抑,我看到了,中华儿女们也看到了,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刻,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那一刻,历史凝聚了宏伟,华章铸就了辉煌。这气势慷慨激昂,那一刻,北京30万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人似海歌如潮.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

6、站起来了!自此,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座永远屹立于东方的丰碑-中华民族从此坚而不摧.忆往昔,峥嵘岁月.1894年平壤战役,黄海战役;1898年戊戌变法政变失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26年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历史,历史,怎能忘记这一页又一页饱含着苦难而沧桑,让人心碎的历史,这一切虽然已成过去,但那深深的印记却牢牢的刻写在人们的心间。这一段沉重而痛苦的记忆,是祖国近代的屈辱,然而,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总是在千难万险中奋进。总是与坎坷,磨坜结伴而行.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朝,国富民强.2007年10月24日晚,当“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当神七飞天,当一项又一项

7、高科技成果试验成功,向人们展示祖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尖端的技术时,我们振臂欢呼.我们纵情歌唱,我们深深地为神州大地的辉煌,为中华儿女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气节而动容.2008年8月8日晚,当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在雄伟的鸟巢唱响震惊世界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时;当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幼稚童声演唱的歌唱祖国悠扬的旋律中庄严入场时,我们无比自豪与骄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百年奥运的辉煌,为我大好河山的壮丽,为龙的传人再一次昂首挺胸,英姿焕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祖国母亲披荆斩棘,一路坎坷走过来。一句深深地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一曲最美的赞歌;“祖国我爱您”。中华儿女们在您宽广而博大的

8、胸怀繁衍生息了五千年,骨子里早已铸就永远不变的“中华魂”,在这片丰茂的黄土地上,世代相传。六十个春秋来来去去,锦绣山河愈发清新秀美;六十个春秋周而复始,江山如诗如画,美景怡人;六十个春秋辗转反侧,中华民族走进了新时代,拼搏向上,继往开来推动了历史发展的新进程,即将跨越更加美好的未来。望天空湛蓝透彻,阳光疯狂地明媚;看群山叠嶂,林木葱茏,碧绿的田野金黄一遍,听豪迈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被一次次唱响,那铿锵的歌词,流畅的旋律跨越沟壑,响彻蓝天,传遍五湖四海,三山五岳,在人们心中久久廻荡,“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在一代又一代中华精英们的努力下,描绘出一幅幅更加欣欣向荣的蓝图。祖国母亲-

9、您的儿女们衷心祝福60年后的您更加繁荣兴旺,前景美好!有一句话儿说了千遍万遍;祖国母亲-我爱您,有一首歌儿百唱不厌,“我爱您-中国,我爱您-中国,我爱您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您秋日金黄的硕果国庆特别奉献:一个甲子的中国记忆人民日报日前刊发文章,题为一个甲子的中国记忆,作者:李舫、袁新文、赵婀娜、袁晞、陈原、张贺、倪光辉、董洪亮、刘阳、杨雪梅,全文如下:2009年9月21日,新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中国封面”跃然纸上,鲜红的五角星加上两个汉字“中国”,异常醒目。封面提示阅读文字写道:“尽管中国走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昂首挺立。”美国媒体的聚焦,表明了整个

10、世界对2009年10月1日这个即将到来的“中国时刻”的关注。60年前,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后,和平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如果说60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代表着中国人的自豪和希望,那么60年后这个伟大的时刻将代表着中国的自信和自强。阅 读 从饥渴到满足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都有相似的阅读经历,前几十年没有多少书看。有时几个月找不到一本想看的书,偶尔得到一本便一口气从头看到尾,确实是阅读的饥渴。近30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到书多得读不过来。年出书27万种,这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在饥渴的年代,特别是“文革”中,几乎所有的书都成了革命的对象,

11、不是被禁,就是进了焚书的火堆、进了废品收购站,等很多人回过味儿来想看书时,书已经找不到几本了。一本残破不堪的书是许多人的“盛筵”。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图书馆的所有书都解禁了,新华书店每个星期都有新书,每有新书就有人排队。这是一个学习的年代,勤奋的年代,就像饿过肚子的人更觉饭菜香一样,有过阅读饥渴的人更能体会学习时光的珍贵。21世纪的中国,看看大报小报的读者调查,再问问不同年龄的读书人,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书读,连阅读方式都各不相同,老派的人还是手不释卷,年轻点儿的成天在网上阅读,再先锋的是有空看手机小说。不过,27万种图书和电脑手机里也有少数泥沙,今天的读者,邮 票 从浓缩到定格翻开20

12、09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60年变迁一下子映入眼帘,恍若沿着人民共和国的足迹重走一遍。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纪1”就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20世纪50年代蓬勃兴起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和青藏公路通车一枚小小的邮票,记录的是当年建设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时光流逝,五六十年后的今天,在大江上修大桥早已不是难事,六七十座大桥横卧万里长江,邮电部已顾不上为一座长江大桥出纪念邮票了。新世纪西藏有了铁路,出的是青藏铁路开工和通车的邮票。1960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出了一张特种邮票,如

13、今我们是造船大国,中国造的几十万吨的轮船航行在浩瀚大洋,万吨轮船下水早已进不了邮票设计师的视线。世界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都定格在这方寸之间。文 物 从零星到浩繁星罗棋布、浩若繁星的文物古迹是泱泱中华悠久文明的重要载体。半坡遗址、安阳殷墟等重大考古发掘,犹如颗颗闪光的珍珠,串起文献典籍之外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中华文明史;春节放鞭炮、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特有的中华民俗文化,恰似华夏子孙周身流淌的血脉,成为中国气派的雄浑“底气”。60年来,文物考古成就斐然。史前时期、夏文化、商周时期、汉唐及其以后各个时期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音符精准的编钟、美轮美

14、奂的金缕玉衣、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为新中国文物考古涂上了浓墨重彩,更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惊叹。民俗文化是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国放假,顺应了民间诉求,促使中华民俗文化更加繁荣。无论身在他国异乡,还是本土故园,每逢传统节日,中华儿女都会以相同的仪式举行活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已越来越懂得了选择的必要。课 堂 从有限到无限60年来,我们的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不仅仅是知识启蒙的场所,更是终身学习的空间。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到今天,电大利用广播、电视等当时最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扩大校园,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

15、,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如今,电大课堂通过网络为学生和社会求学者提供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利用远程双向视频系统进行教学和培训,采用网上实时答疑、BBS论坛、电子邮件、QQ群等现代远程教学手段,与天南海北的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课程的选择、学习资源的下载和相关教学信息的查询。学生与老师共同开展网上讨论,接受网上课程专业老师的指导及作业评阅等。远程教育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人人可以学习、随时随地学习、能够学到任何自己想学的知识,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梦想。教 育 从梦想到现实60年前,作家高玉宝我要读书一书,发出一个时代的呐喊。那时,我国八成以上的人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上学读书,成为中国孩子的美丽梦想。60年后,义务教育不仅在全中国普及,实现了适龄孩子都有学上、“一个都不能少”,而且,所有初中生、小学生的学杂费都由国家承担。让所有孩子“有学上”的目标基本实现,如今,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正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中国的大学一直是精英教育。始于20世纪末的高校扩招,使中国的大学生迅速增加,到去年,高校在校生超过2000万人,是1949年的172倍。短短10年,中国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