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8679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专题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复习提要: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对于学好经济常识意义重大。本专题主要复习回顾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拨】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超前或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和应用。2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

2、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拥有,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向消费者成功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能够付给生产者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纳,关系着商品价值的实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对使用价值能否成功让渡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生产者,既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又要重视商品的价值,针对具有不同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开发多层次的商品。作为消费者,既要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要关注商品的价值,努力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3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凝结在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

3、(增加),因而单位商品价值量就会降低(提高),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不变),因而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就会增加(减少),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生产者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5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4、价物的商品,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从产生的时候起便具有的基本职能。可以说,货币的产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有其自身的规律。当货币的供给量超过货币的需求量时,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当货币的供给量少于货币的需求量时,会引起货币增值、物价下跌,即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保持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大体一致,对国民经济经济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

5、因素。用公式表示就是流通中需要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的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速度。从该公式可以看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即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取代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管。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赖以持续、发展的血脉,其发行必须尊重货币流通规律,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6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这一过程中等价交换原则得以贯彻)。其作用是能够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对国家来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价值规律,同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对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自觉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和经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7 价格与供求辩证关系:一方面,价格的涨落能够有效

7、的调节供求关系。价格上涨,容易带动供给的增加,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价格跌落,容易抑制供给的增加,解决供过于求的矛盾。另一方面,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价格的波动。供不应求,往往会带动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往往会引起价格下跌。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必须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涨落保持高度的敏感,既要增强主动性,又要避免盲目性。8 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谈不上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强劲,生产扩大;消费低迷,生产萎缩。对国家来说,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又要重视引导需求。如在通货紧缩情

8、况下,创造消费热点,努力扩大内需,有利于治理通货紧缩,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对生产者来说,生产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因此,生产者高度重视对消费的研究,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高考例析】例1:(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北京卷第30题,单项选择题)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A食品的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B食品的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简析: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全国有多套试卷对此进行了考核。

9、此题B说法错误,没有价值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质量);C说法错误,应该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使用价值决定价值;D说法明显有误;食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A为正确答案。例2:(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18题,单项选择题)据上海市药品食品局的不完全统计,自国家放开大部分药品的价格以来,本市已有620家药店的上千种药品先后降价,平均降幅达到20。这说明A遵循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国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C药品的使用价值随价格降低而降低D药品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简析:药品价格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高考命题及时捕捉了这一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此题B说法

10、错误,应该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C说法错误,使用价值降低与价格降低没有直接关系;D说法错误,药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仍然是其决定因素;在国家放开价格、引入竞争机制的情况下,长期虚高的药品价格得以降低,是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因此A为正确答案。例3:(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第9题,单项选择题)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_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简析:此题考核关于货币有关职能的基础知识,命题非常常规。不难看出A为正确答案。例4:(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第16题,单项选择题)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

11、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食品的价值是否变大ABCD简析:今年考试大纲新增加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一考点。根据通货膨胀的定义,判断是否发生通货膨胀,主要看货币是否供过于求、物价是否不断上涨。A为正确答案。例5:(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广西卷第10题,单项选择题)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简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核对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的理解。假定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变,显然货币流通次数与待售商

12、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及其乘积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C为正确答案。例6:(2001年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第18题,单项选择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大 越大 B越小 越大 C越小 不变 D越大 不变简析:我们可以把劳动生产率理解为“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件数”,把单位商品价值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单件商品的价值量”,把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量”,必然能推导出这样一个公式: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

13、量。当把劳动生产率理解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时,上述公式可演变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从而引起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以说,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此题正确答案是C。例7:(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浙江、江苏卷第30题,单项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A消费促进生产 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D生产决定消费简析:此题易误选D项或B项。选择D项,没能正

14、确领会题干“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我国家电工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当中的促进作用。选择B项,颠倒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夸大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进而误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此题正确答案是A。例8:(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26题,不定项选择题)上海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出台了十大举措,落实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等十类食品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后方能上市。这说明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B国家保护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C政府宏

15、观调控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D市场准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简析:此题根据题意,可以选出ABC为正确答案。D说法错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例9:(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35题,简答题)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生产资料(如钢铁等)价格上涨,但是,今年国内空调生产企业仍然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大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有关机构预计,现有300多家空调生产企业有200余家可能倒闭。用所学的经济学常识回答: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没有引起空调价格的上涨?简析:夏季高考近十年来,商品、货币、价值规律这部分内容一直没有考核过主观题,而今年的广东卷则让人耳目一新。此题的问题设计非常巧妙,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供求与价格关系等知识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空调价格却下跌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参考答案:(1)市场价格的涨跌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的。(2)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反映出该市场求大于供的状况,这与前些年的投资过热有关。(3)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会引起空调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推动空调价格的上升,但是,商品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商品交换价格的涨跌,因此,空调价格的下跌反映出在该消费品市场上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