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048547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伦理学课件第一讲(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伦理学,教学内容:,导论:政府行政的目的? 上篇 行政伦理学基础 一、公共行政与伦理的概念分析 二、行政伦理的产生 三、行政伦理的学科定位与类型 四、 行政伦理的核心:公共行政价值,教学内容:,下篇 行政伦理学的历史、逻辑与现实 五、 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要义 六、 西方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伦理问题七、政府制度伦理与制度正义 八、行政组织伦理与伦理管理 九、行政人员德性与“道德代理人” 十、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学时数:36 学时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注重采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20 分(包括课堂讨论、平

2、时作业) 出勤20分 期末考试60 分,采用当堂考试形式,重点放在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参考书目 1王伟:行政伦理概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万俊人主编: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3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罗德刚: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年版。 5高力:公共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6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

3、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2. 马骏 等: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 危机与重建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13. 罗蔚 周霞:公共行政的伦理话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导 论:政府行政的目的,示范小区为何成为旧城改造对象? 八大湖小区为什么要被拆迁? 有悖于民意的事情为什么政府要做 建筑容积率低有利于 商业开发 政府取得较大的土地回收面积和利益 还没有将土地使用权收回就已经转卖了 转卖土地不是公

4、开的,没有有关土地招拍挂的公告 违背循环经济促进法、违背物权法、违背民意,云南普洱新楼纳入旧城改造 拆迁户领导亲自劝拆 央视焦点访谈今年9月13日报道,许多城市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对一些“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旧房屋”进行拆迁和改造。这原本是一件造福居民、造福城市的好事情,但在云南省普洱市,一些建成才十多年的楼房也被纳入了“旧城改造”范围,让人们感到十分困惑。,旧城不拆拆新城,老街区内这些破旧建筑 不在旧城改造范围内,这些才建成几年的楼房面临拆除,政府出面商业开发 根据我国循环经济法第25条规定,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公共利益需要外,政府不

5、得进行拆除。 旧城改造的地块都属于商业开发 而非为了公共利益,问责式拆迁时间紧 在一份市政府文件中,要求将签订拆迁协议的任务分配到住户所在单位,各单位要成立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单位领导充当第一责任人,并实行层层包干,如果某一级责任人所负责的范围内有人不签协议,那么这位责任人就会被通报、问责,甚至免职;这项工作被作为党员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 截至8月18日,已经有1662户住户签订了拆迁协议,占到总数的94%。,政府可获30多亿元出让金 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政府拍卖土地可以获得土地出让金。按照附近已经交易的土地出让价每亩600多万元计算,这块500亩土地拍卖后,政府可从开发商那

6、里获得30多亿元土地出让金。 商业开发、政府行为、居民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该怎样斟酌和把握?政府应该如何合理合法地使用行政手段?政府行政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普洱市这个“旧城改造”项目带给我们的思索。 也是我们学习行政伦理的现实需要。,第一章、公共行政与伦理的概念分析,一、行政与公共行政 “行政”与“管理”两个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行政一词本身就具有管理的含义,或者说,行政就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行政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国家才出现了行政。“行政”一词的基点在于“政”,“行”是一个动词,“政”才是所行之事。 “行”与“政”合起来,就是管理国家政务。 “行”因“

7、政”而有不同,政不同则行也不同。,行政的概念,行政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两重内容。 狭义的行政是指政府的内部管理,即政府自身运行中的管理。 广义的行政除了包括政府自身运行的管理之外,还包括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种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表现为政府的外部职能。所以,广义的行政概念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公共行政的演进,西方公共行政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传统公共行政阶段: 以理性官僚制和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而构建起来的行政实践和行政理论大抵上可以归入到传统公共行政中。以高效率作为最核心的价值。它发端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形成于20 世纪30 年代,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20 世纪

8、60 年代。,新公共行政阶段: 从20 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西方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后都纷纷陷于滞胀。特别是在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各国经济增长缓慢,政府机构庞大,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学生运动不断、种族暴乱加剧、女权主义的觉醒、环保意识加强,人们对政府的许多政策行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现实对公共行政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一大批公共行政学者集中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中的价值取向的不均衡,并对它加以发展创新。这种批评与创新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与政策科学的出现,它标志着一个明显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新阶段产生。 新公共行政特别关注的是克服传统行政过分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共行政的基本规

9、范价值:社会公平、正义、民主、参与等。,新公共服务为代表的公共行政阶段 20世纪90年代,新公共服务理论承续新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将公共利益作为其核心价值。认为人的尊严、信任、归属感、关心他人、服务以及基于共同理想和公共利益的公民意识等应该处于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倡导一种以公民为中心的,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全新的公共行政范式。,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政府出于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有效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公共行政包括“公共”和“行政”两个方面。行政是“公共的”,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的内涵包

10、括七个方面: 一是公共权力。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 二是公共需要与公共利益。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 三是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种。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必须以有效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为基础。 四是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政府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全体人民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正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的内涵包括七个方面: 五是公共事务。政府活动的核心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公共事务涵盖了政治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六是公共责任。政府的公共责任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

11、、道德责任、领导责任、经济责任五个方面。 七是公平、公正、公开与公民参与。“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概言之,公共行政是公共机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特征:政治性、社会性(公共性),“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的,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恩格斯)尤其在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行政只有将其政治性落实在社会性和公共性上,体现为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条件和保障,其政治性才能得以真正体现。,二、伦理与伦理学,一、伦理与道德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伦理的含义 (1)中国 伦 :

12、有辈、类、比、序的意思,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界定。孟子的“五伦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理 :原是冶玉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道理,准则,规则。,“伦理”意味着人际关系和关系之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有序与和谐。,(2)西方 “伦理”一词,源于古希腊文ethos,意思是“风土人情”、“礼法习俗”。既可指具体的礼法习俗,也可指某一民族或地区的礼法习俗的精神。,2.人是伦理之存在者 人生来就在人伦关系中。 中国古代的“五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夫妇孝、悌、忠、信、别 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3.伦理活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 中

13、国两千多年通行的治理和调节的常规就是“仁、义、礼、智、信”。即所谓“五常”。 现代社会伦理关系涉及个人、群体、社会、国家、人类以及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必然体现出对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诚信、尊重、环保、节能等价值要求。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所有文化的根本。,4.伦理的层次 伦理的日用层次:如何有用?功利性的 伦理的实践层次:如何善?礼法的 伦理的理论层次:何谓“善”?仁、知、勇、节制、正义等等及其关系伦理学 伦理的元层次:为什么要“善”?哲学(元伦理学),5、道德及其与伦理的关系,词源上的道德 道:原意是指道路,人们要想达到目的地必须“顺道而 行”,后引申为道理

14、、原则、规范、规则等意。道,即为人之道,即做人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范,和伦理的理意义相通。 德: 在中国古代通“得”。朱熹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失之谓也。”也就是说,只有“得道”,即掌握人们行为所应该遵守的原则规范,并内化于心,坚持下去,才是有“德”。得道才是有“德”,道德:指做人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规范,更强调其内化而形成的个体人格品质。 道德是维系和调节伦理秩序和个人行为的方式,是个人的德操。 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原则,它的特点是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合理的经过人为治理的关系。 伦理是道德的外在化,它的特点是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伦理、道德均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

15、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 范有关,它们是浑然一体的,不应该截然分开。 “有伦才能有理,明理才能悟道,得道才能有德”。 伦 理 道 德 伦理学是关于是非善恶、责任义务的科学,它告诉我们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应当如何行动。它既要确定行为的一般规则,并关注这一规则如何内化为人的品性从而自觉行动。也就是说伦理学的研究其实包含了我们上述所讨论的伦理和道德两方面的内容。,伦理学的产生,伦理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学问之一,诞生于人类古代文明时期。 西方伦理学发源于公元前128世纪的古希腊文明,创始人是亚里士多德,他的著作尼各马克伦理学标志着西方论理学以完备的形态问世。 中国伦理思想萌芽于公元前1611世纪的殷商

16、时期,形成于公元前8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奴隶社会“礼崩乐坏”的时候,出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个伦理学家孔子。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第一个伦理学说体系,孔子的论语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规范伦理学著作。,中国伦理思想传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先秦时期(前21-前211年),历经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涉及道德起源、人性善恶、道德原则、道德评价标准以及道德同利益的关系等一系列伦理学的重要问题。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高峰。,2、封建伦理思想的发展、演变、成熟以致没落阶段,从秦汉、魏晋、隋唐和宋元明清,到1840年鸦片战争,长达2000余年。 秦汉时期:儒家伦理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魏晋时期:佛教传入、玄学盛行 隋唐时期:儒、释、道三家相互吸收与融合 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3、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