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48543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卷面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_。(柳宗元小石潭记)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世有伯乐,_。韩愈杂说(四)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钱塘湖春行中,作者描绘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湖边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美丽画卷的句子是“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的句子是“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棵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tin静,一片安xin!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曝晒()tin()静安xin()(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

3、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敦厚”中“敦”的意思是_。(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下列篇目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A渔夫和他的妻子 B海的女儿 C夜莺 D拇指姑娘(2)“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上面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_。4学校开展“走近汉字”活动,请你参加。(12分)(1)“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上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下联:山石

4、_下_枯,此木为_(2)下列例句表达了对汉语美的感受,请仿写一句。例句: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令人痴迷、神往。_(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符合“走近汉字”主题;不少于60字。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19分)单细胞生物“科学家”柳静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黏菌的避光性,以光点模拟日本地形图,然

5、后在地形图上对应东京几处重要地铁站的地方放置食物。结果发现,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黏菌用短短的26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群顶尖工程师花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呢?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向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

6、能量。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单细胞生物“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呢。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在实验中,若通往某个食物源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很有可能因发生意外而中断。因此,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黏菌一些外在刺激,例如吹风或光照,使黏菌的生长受挫。持续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会突然中断这些刺激。而此时的黏菌如同有了记忆一般,会在原本应该出现刺激的时间点减缓生长速度,仿佛能够预测刺激的到来,并以减缓生长速度减少自己受到的损伤。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

7、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这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它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1期,有删改)5仔细阅读全文,说说黏菌具有哪些特点。(4分)_6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4分)_7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具体指什么。(4分)(1)如此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_ (2)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_8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_9第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8、?(3分)_二(21分)顶碗少年赵丽宏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

9、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微笑着,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地转身。碗,又在他头顶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

10、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碗又掉了下来。剧场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_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11、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剧场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选自意林,有删改)10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歉疚地不失风度地呆呆地B不失风度地歉疚地呆呆地C呆呆地不失风度地歉疚地D不失风度地呆呆地歉疚地11依据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短语。(4分)少年顶碗表演_最后演出成功12文中多次写到了观众在观看表演时的不同反应,请分析其作用。(4分)_13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请分析老者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作用。(6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