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43438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94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古诗文综合训练 分数: 1718高三年级二轮设计: 校对:语文习题总第(94)期班级 组 姓名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

2、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

3、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节选自随书卢贲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B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偾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C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D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

4、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位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结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依靠它而受益。D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

6、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渔家傲寄仲高 【宋】陆游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高: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堂兄。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一问一答,写故乡遥远,为全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定下伤感的基调。 B第三句写词人在空白的纸上写满家书,表达了词

7、人对家人道不尽的思念之情。 C“寄语”两句借流水表达怀人之情,表明自己用不了多少天便要乘舟去寻兄弟。 D.“真老”一词写出了万里飘泊、年华老大的慨叹,情感悲伤低回,语言风格凄婉。 E.作者以“茶烟”的闲适反衬鬓发已白、夜不能寐的愁绪,抒发了故土难回的无奈。6.“书回已是明年事”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1)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2)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3)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注】 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终南别业:指岑参在长安东南终南山的住

8、宅。(2)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3)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5分)A首联“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出“早发”之意。B颔联“一身”即亲自,而“万里”则表示焉耆距离家乡非常遥远,两者互相对照,描写了诗人刚从家乡出发的实景。C颔联用“虏云”和“胡天”来写塞外,又用“外”和“西”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D颈联“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从诗人的所见所闻角度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征战的豪情。E.尾联可谓匠心独运,诗人以“故山

9、”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蕴含深情。8、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积累羁旅诗意象】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除此以外,一些特殊的节日也常常寄托者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比如在除岁、除夕、除夜、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也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意象例释: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

10、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的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如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琴瑟 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

11、江湖秋水多。”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朱彝尊的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日暮、落日、夕阳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西楼、高楼、小楼、危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

12、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习题94参考答案1考点说明:考查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断句时要从整体把握文章中句子的含义,注意虚词和其它标志性词语,注意文中的“谋”“上”的含义。参考译文“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谋划废了高颍、苏威,(与别人)共同辅佐朝政,计谋泄露,皇上穷追此事,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2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错误,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礼貌的表现。3考点说明: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错误,“迁”是调任,一般是升职,而非贬谪。4考点说明:考查理解并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