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2600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公共基础知识十大热点之教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教育热点话题盘点来源: 新快报 文章作者:yangbiying 发布日期:2012-01-10 2011年的教育界不平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虎妈”现象了,从年初一直讨论到年末,中间还夹杂着“狼爸”、“猫爸”等各种“动物家长”。“虎妈”现象甚至引发了中美教育大讨论,美国人第一次从教育问题来反思自己的国力问题。全民关注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真是可喜可贺!2011年的教育界不平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虎妈”现象了,从年初一直讨论到年末,中间还夹杂着“狼爸”、“猫爸”等各种“动物家长”。“虎妈”现象甚至引发了中美教育大讨论,美国人第一次从教育问题来反思自己的国力问题。全民关注教育,尤其是家

2、庭教育,真是可喜可贺!1、三字经要读删节版事件回放:山东省教育厅2011年1月初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与此同时,湖北省也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何言悦色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应由读者自己去分辨。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举凡中外经典名著都或多或少地存有瑕疵。精华和瑕疵集于一体,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追求真相永远不会过时,有时候追求真相甚过于追求真理,这应当是我们教

3、育的一个目标。白璧微瑕,我们总不能因为那一点点的瑕疵,就将“白璧”打碎了吧?正如人要多吃五谷杂粮,所需营养才会均衡,身体才会健壮一样,人在精神食粮的摄取上,也应该丰富多元,不可“因噎废食”。西哲罗素有云: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阅读的丰富多元即是一种幸福。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真实多元的阅读世界。因此,与其“肢解”经典文本,还不如给学生多一点选择的空间。2、“动物家长”来势汹汹事件回放:前有“虎”后有“狼”,中间走着“猫”和“羊”这不是儿歌,而是2011年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为使小女儿熟练地弹奏雅克.依伯特的钢琴曲,一位母亲要求女儿从傍晚一直弹到夜里,中间不允许喝水,不允许吃饭,不许上洗手间。最终

4、,女儿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表演“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2011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对一名华裔母亲蔡美儿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报道,引起轩然大波。蔡美儿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因为宣告“魔鬼式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她获封一个颇为彪悍的称号:“虎妈”。“虎妈”告诉美国人,中国小孩之所以总在世界上扫荡各类数学和音乐大奖,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位“中国式的魔鬼母亲”。蔡美儿在新书虎妈战歌中比较了“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的差异,总结了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即高标准、严要求。她的十条“戒律”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不许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许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许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不

5、许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不许参加玩伴聚会(相关报道见2011年1月25日毕业生)2010年,“猫爸”常智韬的女儿常帅被哈佛大学录取。当时,上海报纸称常帅“跳舞跳进哈佛”这个女孩坚持跳了12年舞,并经常因跳舞出访而逃课,但在七宝中学,她的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常智韬的教子方法颇为“民主”,他告诉媒体,他的教育方法不像“虎妈”那样有许多清规戒律,父母要给孩子的是自己成长的意识和本领。“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2011年2月,常智韬的回答,让他在媒体上赢得一个更为人熟悉的称呼“猫爸”。美国“虎妈”之后,中国“狼爸”来了2011年11月,很多媒体采用了这样

6、的开始语介绍萧百佑。一本所以,北大兄妹问世,使得这位同样崇尚彪悍教育方式的“中国狼爸”被大家关注。萧百佑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家庭私塾”,并定下死规矩:只有完成作业,才可以休息,作业完成不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狠狠地抽打。每天,“狼爸”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挨个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课文,背不好的,自然是躲不掉一顿打,打完以后还得背,一直到会背了才能上床睡觉。在“狼爸”看来,体罚是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权利,是孩子的福祉。(相关报道见2011年10月18日毕业生)南师附中2012年北大清华推荐生正式出炉:经过公开面试和专家组评定,高三(15)班的朱妮成为北大推荐生;高三(16)班的时羽剑

7、成为清华推荐生。因为对孩子平等温和,这两位学生的爸爸被媒体称为“羊爸”。与“狼爸”教育中的暴力与专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羊爸”的平等与尊重。时羽剑的爸爸时锦华说,他和儿子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还常常被儿子称作“老兄”。“我从来不会对儿子发号施令,相反,我认为我们之间是相互学习的关系。”朱妮的爸爸说:“我们和孩子是非常平等的关系,交流很多,就像朋友一样。”他还说,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尊重她。在“羊爸”营造出的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的学习靠的是主动性和自觉性。何言悦色因为“虎妈”,所以牵出了“狼爸”、“猫爸”和“羊爸”。各种不同的家教方法经过贴标签式的噱头,以及这一年来媒体的广泛报道,在

8、坊间掀起了对家庭教育的大讨论,真是可喜可贺!普罗大众对家庭教育关注空前,而且对于自己想成为一位什么样的家长有所想法和作为。其实,不管想成为哪一类家长,关键是要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想清楚了这件事,做“虎妈”还是“羊爸”,甚至是“猪爸”,自然都心里有数了。3、“变态娘”控诉培优补习事件回放:2011年6月9日,网名为“大熊猫”的一位妈妈在“家长100”论坛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洋洋洒洒2500余字。这位母亲原是一名中专老师,现在做个体生意。女儿从三年级就开始参加培优、上奥数班。看到女儿一度被奥数折磨得内向、忧郁、少言寡语,她也允许女儿中断过一段时间的培优,但面对“小升初”的压力,

9、迫不得已又拽着女儿重回培优大军。她控诉道:“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拿大把大把的钞票送给培训机构;眼睛盯着的是考试成绩,耳朵听的是各路有关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子还要灵敏嗅出暗流涌动的培优市场孰优孰劣,口口谈论的也都是奥数呀培优呀;甚至认为爱她就是害她,心疼她就是狠心,总不能为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就失去美好的未来吧?”她坦言,一些名牌中学为了获取优秀生源设立了诸多“门槛”,如奥数获奖证等。为了攻克这些难关进入名校,有的孩子都不去学校上课,直接参加培优;有的孩子短短几年积攒了一大摞奥数获奖证,“减负”的效果全都体现在“加证”上。何言悦色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小记当初把“变态娘”的事迹往新新家长群里

10、一抛,牵出一大堆广州的“变态娘”,她们纷纷诉苦道,当初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童年,小学五年级前都不在意孩子的成绩,可到了“小升初”的关头,孩子因为“快乐童年”牺牲了考证和培优的机会,家长们懊恼万分,悔不当初:“早知就让孩子去学奥数好了。”小记在唏嘘之余,不得不感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把那些原本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的家长逼成了变态爹娘,因为“变态娘”、“变态爹”们不是郑渊洁那样的名人,敢让孩子辍学在家自己教育,缺乏名人的资源、声望,辍学的孩子教育不好恐怕就要去街头摆小摊,与城管们斗智斗勇。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们耗不起,孩子们的未来更伤不起啊!4、“校园冷暴力”花样百出事件回放:从2011年10月开始

11、,各种教育“冷暴力”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一些学习和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包头二十四中向初二、初三成绩前50名及进步快的学生发放“红校服”以和普通学生区分;云南德宏某中学给违纪学生喝猪奶;无锡某些小学的老师让“差生”去医院测智商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贴标签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何言悦色当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绩效挂钩后,某些为了完成绩效而不择手段的老

12、师也频频显现。老师也是人,也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拿学生出气,或者绩效不好拿影响自己前途的人出气也是人之常情。但教育工作者除了作为社会的人之外,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是更大的使命,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许会在孩子心头刻下一道永难抚平的伤痕,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不想成为这般“千古罪人”,脾气就应收敛点,多点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而不是用“开水”去浇灌。5、“五道杠”和小博士的悲哀事件回放:2011年4月30日,佩戴着全国罕见的“五道杠”,湖北武汉市13岁的少先队“副总队长”黄艺博以“官相”蹿红网络,他两岁开始看央视新闻联播、7岁开始每天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与同龄人相比,黄艺博少年老成,

13、官味十足,不仅臂膀上挂着全国罕见的“五道杠”(少先队领导标志),并且已在“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他还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于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加上他身上的“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光荣称号,一个“少年政治家”的形象呼之欲出。同年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播出了对全国年龄最小的16岁博士张炘炀的专访长大要成人。在专访中,张炘炀发出疑问:“我博士出来,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博士毕业有用吗?博士后毕业有用吗?”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并道出了其中缘由:“父亲首先创造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然后强加到我头上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就是父母

14、,他们应该为此努力。”何言悦色大部分人三岁之前的记忆一片模糊,两岁正处在看天线宝宝自娱自乐的年龄,黄艺博竟然可以看新闻联播,咱们这些普罗大众真是佩服得双手双脚加头一并趴地上。16岁,正值花季,可张炘炀已是博士,并且正为买房而烦恼。这两个天才的悲哀之处是一样的:没有童年,被父母的理想所绑架;别的孩子都在看少儿节目,黄艺博却在看新闻联播;别的孩子正开心地与伙伴们玩耍,张炘炀却连西游记都不能翻,只能做数学题。一只松鼠尚且会捧着蒲公英闻花香,何况我们的孩子?无视孩子的天性,不遵循成长规律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害人又害己。张炘炀逼父母在北京买房,就是对父母的报复。那些望子成龙心切,想培养天才的父母应以此为

15、鉴。6、每年约16万大学生退学事件回放:去年底麦可思公司的一份调查数据吓到了不少人国内每年约50万名大学生退学。但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各种原因退学的人数占在校生数的0.75,即每学年约16万人。每个退学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由:出国留学、复读、创业、不满学校等。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2011级大学新生中,仅有40%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不满大学教育,成为学生退学的最主要理由。天方夜谭当学生和学校产生了某种不和谐,其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退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不管是50万,还是16万,这个退学的数字都是让人惊讶的。到底是大学教育的魅力在削减,还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扩大?这年头早就不是盲婚哑嫁的年代,学生也不是傻子,不再是“只要能够上大学,读什么都可以”,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也要货比三家,客户如果不满意产品的质量,自然是要退货的,谁愿意花了四年时间和一大笔钱,却换来“不满意”?要想留住挑剔的客户,最终靠的还是产品质量。7、性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事件回放:去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中小学的课堂也新增性教育课程。广州专门开设婚恋方面课程的高校不多,但大多数学校都会将这部分内容融入两性关系类的课程中,邀请校外专家做婚恋、情感相关的讲座,还有一些学校会在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