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38199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论文综合实践活动处处体现德育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出现在课堂上,它是社会实践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以实践为主渠道,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渠道,现在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智育凌驾于德育之上,殊不知,只有在有德的基础上,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和谐发展,才能培养出国家有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到德育的突破口,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德才兼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搜集资料中体现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以搜集资料为主,在搜集

2、资料时,学生们在自己搜集的同时,是受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例如我们在讲和鸟交朋友这课时,学生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鸟的资料,学生们搜集到鸟对人类的益处有很多。一只啄木鸟每年能啄食3000多条害虫,能保护500亩林木;一只灰喜鹊每年可消灭10000条松毛虫,被人们称为“护林天兵”;杜鹃一年吃掉50000条松毛虫;“果园卫士”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虫相当于自己的体重;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蝗虫头尾连起来长达3000多米;“捕鼠能手“猫头鹰一窝在一个夏季消灭各种野鼠1000多只,相当于从老鼠嘴里夺回一吨的粮食。而我们周围的鸟类,受到各方面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住的房子被拆

3、迁,吃的食物受污染,致使有的鸟类吃了有农药的食物不能孵出下一代,还有的人故意捕捉鸟,造成了世界上每8种鸟类就有一种鸟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或者说有1211种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占已知的1万种鸟类的12,而且有179种鸟已经处在灭绝边缘。在1211种濒危鸟类中,有966种(占80)鸟类的数量不到10000只,数量在2500只以下的有502种(占41),而更有77种鸟类的数量不足50只,这77种鸟属于高危物种,稍不注意就会从地球上消失。课上,我让学生们讨论怎样才能保护鸟类,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学习了解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在无言中学生们就会受到道德的教育。好多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制作鸟窝;有

4、的成立护鸟小组;有的学生发现有诱捕鸟的行为大胆阻止;。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我们通过挖掘教材,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像细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里的,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克服自己的缺点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索,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自主探索,这一环节大都是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展示每个人的风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身的缺点。例如我校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他每次上课都打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这个小组的学生都知道他画的画很出色,于是在小组活动画一幅画,我可爱的家乡中,大

5、家一致推荐让他画画,他画得认真,仔细,画得栩栩如生,赢得了学生们好评,增强了他学习的自信心。从此,他上课有了很大进步,上课不再打闹了。每次小组活动,学生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展示自己唱歌的本领,有的展示自己手工本领,有的展示自己电脑制作的本领,有的展示自己组织学生的本领,。,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本领,这样课堂上学生们都能专心上课,课上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中自觉地就能够克服掉了自身的缺点。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 们在课堂上兴趣浓厚,而且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课,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

6、条件,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三、 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综合实践课上充分体现出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如:文明礼貌、礼让、倾听他人讲话团结合作等等素质,在参观汇源果汁中光明小学的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亲眼看到这个班的的学生坐完椅子之后能够自觉得把椅子推回原处,这个细微的动作虽小,但它能够充分展现出一个学生所受到的良好教育,这比在课堂上反复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团结合作的意识在综合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我校有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她总是单独相处,从不与人合作,我问她为什么不和人合作呢?她说别人嫉妒她学习好。我又和其他同

7、学调查发现她不爱帮助人。逐渐的,其他同学就和她疏远了,有时别人小组活动,她一个人在一边玩。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她逐渐的愿意与同学相处了。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团结合作。每次活动中最能凸显的是团结合作的意识。哪个小组只要合作不紧密,小组成员之间配合得不好,那么,他们的合作成果就要落后于其他小组。所以,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密切配合。长此以往,小组合作的意识就能自觉得加强了。这比单纯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自信心 让别人欣赏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这些独特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起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就会展示出自己的

8、特性。如果我们利用其独特的一面,夸大他们独特的地方,就可能使他们的独特变成一种迈向成功的有利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的教师就能利用评价这一关键的环节,欣赏自己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观点,及时予以表扬。这样就能让学生尝到被赏识的快乐。我区在一次组织听课时,刘新老师讲“为花草植物做身份证”这一节课时,在小组评价这一环节,其他小组都得到了奖励,只有一个小组什么奖励也没有,这时刘老师把一颗大大的星星送给这个组“公平星”,刘老师激励这些孩子说:他们组虽然没有得到其他小组那样的荣誉,但是他们的心里想的是他人,他们把荣誉给了别人。刘老师发给他们小组星星后,这些孩子的心里一定会埋小一颗心里有他人,荣誉

9、让给他人,这比老师无数次的教育力量更大。我觉得这一颗星比哪颗星都灿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荣誉让给他人,在荣誉面前心里想者他人,这是多么崇高的品质啊!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在这些润物细无声中培养着我们的孩子。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将这些优点用教师聪慧的锐眼发扬放大,在班级中大张旗鼓的表扬,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们的学生就能在赏识中健康成长,就能提

10、高自信能力。例如:我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上,每个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不同的作业,我发现他们的作业各有起其特点,根据各自的优点进行表扬:有的学生作业快,得到时间小主人奖,有的 学生画得好,得到小画家的称号,有的学生设计得好就奖励他小设计家的称号。学生作业的兴趣很浓。我所教的三年级有一名学生,他上其它课都没有兴趣,作业不爱写,可是他特别爱画画,针对他的特点,我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经常鼓励他有特长,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慢慢的,他对这门课就有了兴趣。作业越写越好。后来,他在这个班每次作业都做得最好。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能够以评价为自己的重要教学环节,张显自己的学习特色。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11、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上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实践出真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的学生要自己去说,自己去做,问题要自己设计,这一全程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各种能力。我在设计一堂“ 我为奥运做贡献”这一主题活动时,有一个小组的成员设计的是走进社区,在社区中大力提倡不吐痰。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如果您能做到不吐痰,请您签上您的名字。这一行动虽小,做起来可不容易。一位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上谈到:原来我想让别人签几个字还不容易。可是当我拿着笔走到别人面前,这一句话是那么难开口,开始走到别人面前紧张得嘴都张不开,我拿出最大的勇气还是声音极小的说出:如

12、果您能做到不吐痰,请您签上您的名字。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后来我的胆子越来越大。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走进红色旅游区”这一课,我们学校没有集体组织,大多数学生是小组合作自己去的焦庄户地道遗址。到了那里没有大人带着是不让进去的。面对这一困难,学生们开动脑筋,小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一个聪明的小家伙突然看到旁边的一位老人想到一个好主意。他们到当地,找一名老爷爷带着进去了。活动中学生们有自己调查到很多问题。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与人沟通的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善于动脑的能力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还尝到了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主题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他与生活中其他事件交互的通道。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展示自己的道德风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