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3792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第 1 页( 共 6 页)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模拟卷(二)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A丧事 sn 甄选 zhn 怜悯 mng 情不自禁 jng B眼眶 kung 骠勇 pio 应届 yn 讷口少言 nC咯血 k 执拗 ni 僭越 qin 力能扛鼎 n D狱掾 yun 披靡 m 桎梏 喟然太息ku答案:D(A 怜悯 mn,情不自禁 jn;B 眼眶 kung;C 僭越 ji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A帷幄 迁徙 作壁上观 毋庸置疑 B气概 塑相 破釜沉舟 嬉皮笑脸C赏赉 服膺 眉青目秀 根深蒂

2、固 D瑾瑜 纰缪 暗度陈仓 焦燥不安答案:A(B 塑像, C 眉清目秀, D 焦躁不安)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 ,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 ,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 。A.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 鼎力相肋 B.不以为然 不负众望 全力相救C.不以为意 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 D.不以为然 不孚众望 全力相救答:C(不

3、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希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全力相救:拿出全部力量来救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领域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术的缺点。B由于这些杂交玉米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具有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C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的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尤其是海军实力的象征。 D媒体记者一方面自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轰动效应

4、,往往歪曲、隐瞒或者夸大各种科学问题。答案:C(A 项搭配不当,应为“填补空白” ;B 项成分残缺, “由于”放到“这些杂交玉米”后;D 项语序不当,应为“隐瞒、歪曲或者夸大” 。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4 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 忧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从而分散 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数学焦 虑程度的增加,会导致个体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增长,正确率降低。答案:数学焦虑(1 分)会分散注意力(1 分) ,降低知识记忆效率(2 分) 。6评点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有关事件进行评论

5、。请评点下面的材料。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超过 60字。 (4 分)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 神题”常见, “怪题”不断,如 “玉皇大帝和如来哪个大?”“老子与孔子打架你帮谁?”等。这些题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有人褒,有人贬。答案:示例一: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学生有怎样的能力和素质,这并不一定要用偏题、难题、怪题,否则,高二语文第 2 页( 共 6 页)就会导致评价出现偏差。示例二:高校自主招生本就要用开放而多元的选拔模式来打破高考传统单一的考查方式,它考查的正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二、文言文阅读(22 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 78 题。魏安釐王二十年,秦

6、昭王已破 赵长平军,又 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 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 赵俱死。7.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留军壁邺 壁:驻扎 B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属:连缀C让魏公子曰 让:责备 D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唯独答案:D(独,难道)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B请救于魏/乃设九宾礼于廷C而诸侯敢救者/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吾属皆为之虏矣答案:D(前主谓倒置,后被动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藏云先生袁君墓表先生讳从义,字用之,族袁氏,世为虞乡著姓。母娠十二月而生,且有神光照室之异。幼沉默,不好为童子剧。及长,仪观秀伟,音声如钟,识 者知其不凡。初

8、, 亲旧以先生 龙蟠凤翥,有云汉之望,劝之就举选。先生薄于世味,不之屑也。中条灵峰观,唐贤罗通旧隐,岁久颓圯,不庇风雨。先生率人共葺之。结茅此山之王官谷,是为藏云道院,先生因以“ 藏云”自号。种竹三十余亩,山田二十顷,足充宾客之奉。先生道价既重,州郡长吏到者,率 诣山门致谒。礼部闲闲赵公周臣、内翰屏山李公之纯,每见必厥相慰藉,互以诗什为赠。中朝名胜如史季宏、王隆吉等皆就传易道。 自余成业于先生之门者,又不知几何人矣 。事母弟,故生平未尝远出。母年九十,终于隐所,葬祭如礼,州里称焉。里中孤幼不能自存者,先生收养之,自教督,使有受学之渐。既长,又 为之婚娶,如是十余辈,其后俱有所成。雅好医术,病者

9、来以药请,赖以全济者甚众。兵后岁饥, 民无所于籴,尽出余粟以赡贫者。或 时出,乡人争延致之,谈经诵道,言笑弥日。尝独行山间,遇异人自称衡岳主者萧正之, 谓先生“ 三世学道,乃今有成,吾于蓬山仙注院见吾子名氏。却后当为孝廉 贞净仙人,代 郑云叟为少室伯,主司真洞天。 ”言讫失所在。然先生自以为不敢当也。正大甲申,朔方兵再略蒲解,先生避乱山阳史华国家。已而保聚被攻,先生义不受辱,顾谓弟子言:“吾往矣!”乃闭息土室中,怡然而逝。年六六,时二月十有四日也。养子致中等葬之山麓之南。所著易略释、 云庵妙选方等 传于世。始予罢内乡,致中介于刘邓州光甫,丐予文以表先生之墓。及官京师,见闲闲公,亦以为言,并以挽

10、诗见示。朔南丧乱,因循未暇,而予心未始忘也。丁未春,芮城李邦彦过吾州。邦彦,先生 乡曲,与之游甚款,用是重以斯文为请。予问邦彦:“藏云所以为天下所高,可得闻乎?”邦彦言:“藏云隐节可以配古人,而器量可以奉至尊。吾不知其他。 ”予捧手曰:“有是哉!” 乃为次第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先生率人共葺之 葺:修缮 B率诣山门致谒 谒:拜见C乡人争延致之 延:邀请 D朔方兵再略蒲解 略:经过答案:D(略,通“掠” ,入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藏云先生小时候安静而不喜欢交谈,也不喜欢儿童的游戏;长大以后,仪表秀美伟岸,声音有如钟鸣

11、,认高二语文第 3 页( 共 6 页)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个不平凡的人。B藏云先生不仅收养村里孤幼,而且还让他们接受教育,等他们成人后,还为他们操办婚事,像这样的人有十多批。C藏云先生在山间独自行路,遇见一个异人,说藏云学道有成,死后应当被尊为孝廉贞净仙人等等,这个传说有神话色彩。D李邦彦同藏云先生相交甚好,平时经常为先生谱写家乡的歌曲,因此,他到“我”这里来的时候,也请“我”为藏云先生写一篇墓志铭。答案:D(“乡曲”指同乡)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自余成业于先生之门者,又不知几何人矣。 (3 分)译文:从我开始在先生门下完成学业的人,又不知有多少了。 (句意,倒

12、装、 “几何”各 1 分)(2)民无所于籴,尽出余粟以赡贫者。 (4 分)译文:老百姓没有办法买到粮食,蔵云先生把多余的粮食全部拿出来救济那些贫困的人。 (句意、 “无所” 、 “籴” 、“赡”各 1 分)(3)藏云所以为天下所高,可得闻乎?(3 分)译文:蔵云先生被天下人看重(称颂)的原因,可以让我知道吗(可以告诉我吗)?(句意、 “所以” 、 “得闻”各 1 分)三、古诗词鉴赏(8 分)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夜 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 长,漫漫 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 飞霜。(1)诗歌前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 分)答:丁丁的漏水

13、声仿佛敲打在心上,缓缓移动的轻云、时隐时现的月亮使人感觉夜漫长, (1 分)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而又哀怨的思妇形象。 (2 分)(2)从全诗看, “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有哪些作用?(3 分)答: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主人公彻夜未眠,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孤寂,以声衬静,引出下句。 (1 点 1 分,满 3 分为止)(3)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中主人公怎样的心理?(2 分)答:对远行丈夫的牵挂与担忧。 (2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岁寒, 。 (论语子罕 )

14、(3) 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论语述而 )(4)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则芥为之舟。 (逍遥游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道难 )(6) 诗有云,高山仰止, 。 (史记孔子世家 ) (7)桃李不言, 。 (史记李将军列传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报任安书 )(1) 且放白鹿青崖间 (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不悱不发 (4)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扪参历井仰胁息 (6)景行行止 (7)下自成蹊 (8)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高二语文第 4 页( 共 6 页)五、现代文阅读(32 分)(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 1417 题。母亲的高凳程 默渐长渐 大的女儿已能自己动手吃饭了,椅子上放一条小矮凳,稳稳地坐在上面。我的母亲也辞别了她那条高高的凳子,爱上了椅子,搬来坐在我女儿的身 边。母亲总是喜欢把她小孙女的碗优先盛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很多时候女儿吃不完,剩下来的 饭菜就被母亲倒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吃,倒也其 乐融融。母亲 日益苍 老,花白的头发,深深的 皱纹,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我常和母亲谈起我儿时的事情,谈的最多的就是吃 饭,那 时候母亲总是喜欢 坐那张高凳,我则坐在那张刚好够到桌子的矮凳。说到这些,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微笑着不作答。我七 岁的 时候死了亲娘,十岁时现在的母亲走进了我家的 门。俗 语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失去娘的生活够困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