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037883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之探究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解题方法之探究类题型特点此类题目又称探究与实践题,是以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综合探究题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二是对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两者既可以分开设问,也可以综合起来设问。但一般不会单独对过程进行考查,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是综合探究题的主体和重点。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典例中国梦具有深刻的

2、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3、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价值的实现方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在准确把握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对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然后用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同学甲的观点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同学乙的观点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同学丙的观点涉及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2)问属于“认识类”设问,一般从“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2办”等三个

4、方面展开。谈对“中国梦”的认识,首先指出“中国梦”的内涵,然后指出“中国梦”的作用,最后指出如何实现“中国梦”即可。答案示例:同学甲的发言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奋斗目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前仆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结合学习体会,也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作答)方法指导第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首先,不管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先要审好题,即要读懂题意,特别是以材料设置的情境试题。要仔细、认真阅读材料或所给的语言,从文字、图表、漫画等信息载体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梳理、归纳,从中准确地抽取材料的主题。其次,审查好题目所问的问题,弄清是什么问题,试题的立意是什么,所考查的知识是什么,问题和材料是什么关系,要用什么知识分析什么问题。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理清题目层次,注意与课本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学生应较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及答题具体要求,从材料着手找答案,从中寻找所涉及的教材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点。第二,明确答题所要运用或

6、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解答类似于本题的综合探究题,虽然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行解答,但不管怎样解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防止脱离学科知识进行不着边际的随意“探究” ,要体现出政治学科的思想性、方向性的特点,应根据题意及试题的限定要求,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确定答题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第三,依据教材、题意和自己的认识适当表态。部分探究题要求根据题意和指令要求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等等。表态性的语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层次与所问是否吻合,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第四,要注意运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型的设问,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

7、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第五,依据题意及其指令要求,精心组织答案,严格按设问要求答题,如题目中要你3“举一例” “提两项建议”等;注意书写的层次和条理,切勿不分段落,结构混乱;回答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注意表述的完整性、科学性;能结合试题中的相关内容规范运用有关术语等。提能训练1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某校高三(1)班同学组织了以“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眸“十一五”

8、】【决策“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回眸“十一五”中的观点。(2)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征求和尊重民意的必要性。2(2012江苏高考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4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

9、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

10、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

11、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51、解析:审题头:此题围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步。审读设问:设问(1)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评析上述观点。设问(2)立足政治生活,分析我国决策制定过程体现的政治知识,并立足哲学分析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依据。审读材料:材料回眸“十一五”中,观点一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观点二强调文化对人的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涉及主体为党、人大、政府和公民,所以立足四个行为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分析;第二小问,征求民意就是在维护人民利益,所以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地位,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来分析。答案:(1)观

12、点一: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观点二:优秀文化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我国公民有权利参与民主决策。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和尊重民意是坚持群众观点、

13、群众路线的体现;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理解。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可主要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个角度说明。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主要从政府的职能、市场的作用、民主管理等角度说明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具体措施。第(3)问主要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设计主题活动要紧紧围绕端午节,并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6(2)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支持作用。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开发具有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产品,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播。城乡基层自治组织通过民主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3)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 ,追思屈原”为主题的阅读节。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