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37807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句、诗歌鉴赏阅卷分析10计分方法:用断对的分值(每两处1分)减去断错的分值(每两处1分),即为最后得分。情况分析:错误集中处:A “故令微凸收人面 / 令小则鉴虽小 / 而能全纳人面”B “仍复量鉴之小大 / 增损 / 高下 / 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正确断法: A “故令微凸 / 收人面令小 / 则鉴虽小 / 而能全纳人面”B “仍复量鉴之小大 / 增损高下/ 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错误原因:A处 “收人面令小”是“故令微凸”的目的。学生没读懂前后句意间的关系。B处 学生将“小大 / 增损 / 高下” 并列为三个形容词,没理解句意。 “仍复量鉴之小大 / 增损高下”是为了“令人面与鉴大小相

2、若”,因此先“量鉴之小大 ”,再“ 增损高下”,这是为了达到“巧智”的两种行为。答题不规范:有用铅笔断的,有全用双线断的,还有虽用单线但方向向右斜的。1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D “旁观的王迈”误,应是旁观的其他人笑,王迈和作者都是被笑者。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做分析。(4分)题目分析: 题干关键词:“最后两句”、 “抒情”、 “抒情特点” 、“结合语境”、 “分析”因此,应紧扣最后两句,答出“抒情特点”是什么,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准确指出抒情特点并结合诗句解说2分,所抒发的情感表述准确并结合诗句分析2分。.“抒情特点”

3、指最后二句的抒情方式和所含的修辞方法,关键词分别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反复(重复)”、“反问(问句)”等。答出任意一个关键词,并结合诗句正确解说,即视为特点概括准确,得2分。只答出关键词,没有任何结合诗句的解说,或解说完全不相干,只得1分。.情感表述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并结合诗句,即得2分:豪放洒脱、放达不羁、疏狂不羁、洒脱忘我、超然脱俗如果学生不只针对最后二句作答,适当扣除“结合诗句解说”的分值12分。问题剖析:读不懂诗意,或不认真去读诗意。如将诗意理解为“依依不舍”的,“报国无门”的。不认真审题:比如针对全词作答而不是“最后两句”,又如只答抒了什么情,不涉及怎么抒情的。修

4、辞方法辨识不清,如抒情特点答“夸张”、“对仗(对偶)”的。语言表达不简明、不连贯。答案示例:4分:旁边的人拍手笑我疏狂,但是疏狂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自己即将远行,与朋友作别时的狂态,抒发了乐观、豪迈的感情。(4分)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旁人笑作者轻狂,作者却毫不在意,并高呼疏又怎样,狂又怎样,表达了作者不羁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狂放与豁达的心境。(4分)最后二句用了反问语气,“疏放又怎么样?狂妄又怎么样?”表现出了词人面对“旁观拍手笑疏狂”的不屑,和自己豪迈大气的胸襟与情怀。(4分)最后两句用了反问、反复的修辞手法,作者直抒胸臆,疏放又怎样?豪迈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5、作者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表现了作者与志同道合的好友晤谈的高兴、兴奋以及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4分)酒宴上别座的客人见王、刘二人伴酒说文章的欣狂、不拘小节的姿态,纷纷笑议。而作者对此毫不在意,认为“即便姿态略有不雅又如何呢?我硬是要如此”。作者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现出了对“文章”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作者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4分)疏放又怎样?狂傲不羁又怎样?作者用反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激昂豪迈,抒情中展现了与友人饯饮的酣畅,与知己相逢的淋漓,表现了作者洒脱的真性情,抒发了作者淡对世俗眼光,但求挥洒胸怀的豪迈之情,还隐含着对世俗浅薄的讽刺。(4分)疏又怎样,狂又怎样?最后二句运用反问的手法表现

6、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面对旁人拍手笑疏狂,用两个“何妨“直接抒发出作者奔放、豪迈的情怀。作者没有沉于离别的感伤中,而是用如此狂傲的诗句来表达自己与朋友畅谈的欢愉,旷达的心胸展露无遗。(4分)疏狂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反问感叹句的形式直抒胸臆。旁观者拍手大笑,作者却毫不在乎,继续与好友“酒酣耳热说文章”,即便“惊倒邻墙,推倒胡床”,表现出作者豪迈、洒脱的气度和看透人生,不畏险阻,不顾世俗眼光,只得知音已足够的潇洒心态。(4分)作者运用两个反问句直接抒发出自己心中的狂态。天寒地冻的夜晚,作者与好友王迈聚于凤亭,他们不话别离却大谈文章之事,即时旁观之人笑他们,作者也觉无妨。作者的举动与旁人形成鲜明的对

7、比,凸显出作者的志向高远,赴广东大干的雄心壮志。一个“疏”字与一个“狂”字,将作者内心欣喜激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4分)3分:作者直接抒情,运用对偶及设问,表达自己酒酣之时,不畏旁人眼光,展现出一个疏狂的自我。作者本真及高涨的情绪通过直接抒情表现出来。他与友人大谈文章引来旁人大笑,但却毫不在意,坚持自我,高傲、洒脱的形象得以展现,表达出他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4分的得分点均有,但有明显硬伤,修辞判断错误,措辞略欠条理,故扣1分,得3分)“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这两句用了反问的句式,用了两次“又何妨”,强调了语气,充分表现了诗人高谈阔论的狂态,与王迈故掌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

8、“王迈故掌”内容理解有误,故扣1分,得3分)2分:通过一个“疏”字和一个“狂”字,抒发了作者在友人面前一吐胸中闷气的爽快,以及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看法的狂放之情。(只答了抒什么情,没有分析抒情特点)词的下阕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此词写“我”赴广东,友人来为我饯行,结尾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洒脱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思念。(答出“反复”和“洒脱”两个关键词,各给1分;缺乏结合诗句的准确分析,且表达混乱,故只得2分)1分:这首诗下阕的两句抒情“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用重复的两个“又何妨”道出了作者心中释怀的心情,不论是“疏”是“狂”,都在此刻变得让人心情愉悦,

9、无所顾忌。(用重复的两个“又何妨”视作答出了反复修辞,从抒情方式角度给1分。)采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语气。全词以一种疏狂的笔调反衬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悲情。后两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看似轻狂,实则无限伤感。(情感失当;仅答出“反问”修辞且分析欠当,给1分)0分:“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在喝醉之余谈论起了文章,从侧面体现了作者与朋友的情谊深厚,用文章来抹去将要离别的忧愁。“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表现出作者对于自己的狂态已经不在乎了,更能体现出将要离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字数虽然不少,但是没有准确把握情感内容,也没涉及抒情特点。)本词下阕两句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写法,抒发了依依

10、惜别之情,而是通过在离别之际两人喝酒写文,在寂静的夜里,谈两人共同喜爱的文章,最后通过旁人的眼光,笑此二人的疏狂,其实抒发了与友人之间惺惺相惜,趣味相投,离别之际不舍之情。(审题不清,没有针对最后二句作答,情感把握不准,也没涉及抒情特点。)最后二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态,当时刘克庄要赴广东,好友夜晚来送别,心中不舍,与无奈,用豪放的语言表达心中的苦闷之情。(审题有问题,虽针对最后二句,但完全抛开抒情特点不理;措辞虽出现“豪放”一词,但“苦闷之情”明显错误。)下阕中前一句写到了作者与王郎在夜中,王郎来送自己,然而在此,两人竟谈起了文章,而且甚忘情,这表达了两人的志趣相投,更显出两人的情感甚深。最后一句的“疏”和“狂”侧面表达出两人情感,和互相的不舍和对诗词的热爱。(对“最后二句”到底指哪两句,理解有误;抒情特点和情感分析均不当)词下阕的最后两句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烘托出的是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与朋友鼓掌大笑的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不愿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文不对题,不知所云)状元365答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